叕叕被抽檢不合格,雅迪電動車何以“高端”?觀點
雅迪和綠源電動車被發現存在質量安全問題,但眼下被曝出的一系列電動車質量安全問題,或許是因為雅迪電動車走上了一條高端化歧路。
近日,浙江臺州市市場監管局對市場在售的電動自行車進行了質量監督抽檢。
而在抽檢的6批產品中,雅迪和綠源電動車被發現存在質量安全問題。特別是標稱為雅迪TDR2441Z的1款電動自行車,共檢出“尺寸限值、短路保護、蓄電池防篡改”3項指標不合格。
截止發稿前,互聯網江湖并未在網上搜到雅迪方面的相關回應。不過提起雅迪電動車,相信大家都還記得那句深入人心的“雅迪,更高端的電動車”的廣告語上。只是自詡為更高端的雅迪,為何在電動車最基本的質量安全問題上翻了車?難道雅迪電動車的高端只存在于廣告營銷之中?
質量安全問題頻發,雅迪并不高端?
事實上,關于雅迪的報道,一直以來都呈現出冰火兩重天的態勢,一邊是雅迪電動車沖擊“高端”的宣傳贊譽;另一邊卻是層出不窮的雅迪電動車質量安全不達標、分銷商違規銷售等負面報道。
比如今年年初,安徽馬鞍山市中級人民法院曾對一起因電動自行車起火自燃引發的傷害賠償案作出終審判決,生產商雅迪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被判決賠償122萬元。
據了解,該案件源于2020年4月,一輛雅迪電動自行車在樓梯間充電時因自身電器故障,引發起火自燃,造成一老人和兩孫女在下樓逃生時被火嚴重燒傷。
除此之外,據互聯網江湖整理發現,2020年7月,“高端”的雅迪電動車還曾被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要求召回其生產的部分電動自行車產品,涉及車輛多達11273輛。據召回公告顯示,從2019年2月到2020年6月生產的雅迪牌TDT1126Z型電動自行車原因騎行腳踏與后座乘客的支撐腳踏間存在不合理間隙,倒車時腳踏隨動反轉,可能夾傷后座乘客腳面。
而到了2021年,雅迪電動車在北京、廣西和哈爾濱等多地的市場監管局的電動車質量抽檢中,更是多次被檢出其存在多項質量安全不合規、不達標的問題。
特別是在2021年1月8日,廣西市場監管局對電動自行車產品質量抽樣調查結果中就顯示,天津雅迪實業有限公司生產的電動車(規格型號:TDT1146Z;生產日期或批號:2019-03-19)不合格,主要不合格項目為短路保護等電器問題。
而這不僅與浙江臺州市市場監管局在本次抽檢中發現的不合格項目問題相同,同時也似乎印證了前邊提到的雅迪電動車充電起火自燃可能并非是偶個然事件,倒更像是連續多年來忽視產品安全質量所積累的一次必然的負面爆發。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電動車起火事件尚未平息之時,在315晚會“瘋狂超速的電動車”專題中又出現了雅迪電動車的身影。
事實上,早在今年315晚會之前,江蘇新聞就曾曝出雅迪、綠源和小刀等品牌電動車專賣店存在解碼提速、非法改裝儀表盤等問題。甚至在記者向雅迪電動車的銷售人員問到“像這樣騎到外面安全嗎”,該銷售人員還坦言道“安全系數肯定沒有,25km/h更安全”。
而更令人震驚的是,在被315晚會點名后,《山東商報》報道稱,雅迪部分門店仍表示可解碼。在《山東商報》記者問及能否給電動車解碼提速時,店員說:“如果你想提速的話是可以的,需要拿到售后去提,能提到30公里/小時左右,但這是你個人意愿,按道理是不合規定的。”該店員也表示,解碼后表上只顯示25公里/小時。
由此可見,雅迪電動車的銷售人員們并非不知道電動車超速可能會給用戶帶來更大的安全風險,也很清楚解碼提速、改裝儀表盤是違法違規行為,但在這“知法犯法”的背后究竟是雅迪廠商的默許,還是經銷商的個人所為,由于雅迪方面并未做出正面回應,我們不得而知。
但對用戶而言,無論電動車品牌是高端還是低端,其基礎都是建立在滿足用戶基本功能需求前提下的進一步體驗升級,而質量安全則是用戶的信任底線,如果雅迪忽略了這一點,那么僅靠廣告宣傳就想成為更高端的電動車無疑是癡人說夢。
但有意思的是,除了超速和質量安全不達標,雅迪電動車還曾被曝出存在虛假宣傳的問題。
據天眼查APP數據顯示,雅迪關聯公司江蘇大猴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新增兩則行政處罰,分別為制售不符合質量標準的商品及違反廣告內容管理規定,處罰總金額1.8萬元,處罰單位為無錫市錫山區市場監督管理局。
從上述資料來看,無論是產品質量還是銷售管理,雅迪電動車似乎都“黑榜有名”。但問題是,產品和銷售層面直接面對的是市場消費者,用戶的心智認知才是決定品牌上行的關鍵,而一直沖擊高端的雅迪似乎沒有認識到這一點,反而在最基本的產品質量安全上一次次地消磨著雅迪品牌上行的真正資本。
高端雅迪誤入歧途?
其實在互聯網江湖看來,雅迪之所以存在如此多的問題,或許是因為雅迪電動車走上了一條高端化歧路。
事實上,無論是汽車、摩托車還是自行車領域都不乏高端化品牌,但為何電動自行車領域卻遲遲沒有跑出高端化品牌?
究其原因在于兩點:一是缺乏速度與激情;二是缺乏騎行文化底蘊。
一方面,與動輒百公里時速的汽車、摩托車相比,國標規定整車質量≤55Kg的電動自行車為非機動車,最高時速為25公里每小時。而整車質量≥55Kg的電動輕便摩托車和電動摩托車為機動車,不僅需要考取相關駕駛證,而且電動輕便摩托車的最高時速也僅為50公里每小時。
從騎行體驗上看,合規的電動車很難讓用戶感受到速度與激情,甚至大多用于買菜、上下班、接孩子放學用的電動車用戶都覺得電動車的速度“不夠用”,而這或許正是不少品牌電動車廠商愿意為用戶免費解碼提速的關鍵所在。
另一方面,無論是汽車、摩托車還是自行車,在速度的加持下都有屬于自己的賽事、電影和電視等文化積累,甚至還凝聚出了各自的文化圈子,因此也就更容易跑出專業化、高端化的品牌。但電動自行車受限于速度和里程續航,更多是用于短途出行,并沒有特別的騎行文化,這也造成電動車高端化很難扎根人心。
或許正因如此,雅迪才走上了重營銷輕研發的高端化歧路。
財報數據顯示:2019—2021年雅迪的銷售及分銷成本分別為7.7億元、9.35億元和12.83億元,而研發費用則分別為3.86億元、6.05億元和8.44億元,雖然也在不斷上漲,但仍遠遠落后于銷售投入。
而在雅迪高營銷投入下,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過于2019年雅迪邀請電影《速度與激情》系列的主角范·迪塞爾作為其品牌形象大使。但這或許也印證了前邊提到的雅迪對電動車速度的執著追求,而這似乎也揭示了雅迪被屢次曝出存在解碼提速等違規行為的根本原因。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速度和文化確實是助推電動車品牌高端化升級的關鍵,但這一切都是建立在過硬的產品基礎之上。
而在重營銷輕研發策略下,現在雅迪一邊喊著高端化的口號,一邊被曝出產品質量問題,頗有點“狼來了”的意味,而長此以往的結果就是陷入塔西佗陷阱,即雅迪在市場和用戶心中失去了公信力,即便是最后雅迪在產品和營銷層面都具備了高端化的實力,但品牌已經失去了向上的生機。
除此之外,財報還顯示雅迪電動自行車的平均售價由2019年的1228元下降至2020年的1118元。而電動踏板車的均價更是從2018年的1698元下降至2019年的1690元,而后又下降至2020年的1552元。
在互聯網江湖看來,高端產品的特有氣質往往是從價格層面直接反映出來的。就像一貫走高端范兒的蘋果,即便面對銷量下滑的壓力也不會選擇降價。因為它知道一旦開了這個口子,再想升上去就不容易了。
但以高端標簽為方向的雅迪電動車,在售價方面卻不斷下探,這卻與其高端化的品牌戰略明顯相悖,用戶也很難在心中留下對雅迪高端化的品牌認知,而這或許也是雅迪高端化轉型困難的原因之一。
當然,雅迪在喊了多年的“高端”電動車口號之后,終于推出了高端子品牌VFLY,包含Flying系列多款產品,但價格卻設為6999-19800元不等。
盡管VFLY采用了保時捷設計外觀,并內置搭載了AI語音助手功能和酷我、喜馬拉雅等一系列的智能APP,但無論是業內人士還是消費者,對于VFLY的未來并不看好。
究其原因在于,兩輪電動車的產品形態決定了其無法承擔用戶精神層面的社會身份價值,因此用戶更看重于電動車的安全、便捷和價格等實際需求層面,這就意味著即使存在著品牌溢價,但兩輪電動車依然存在著價格上限。
不過,對于走上高端化歧路的雅迪究竟能否“重回正道”,這一切或許將由時間來見證。但眼下被曝出的一系列電動車質量安全問題,卻亟待著雅迪做出相關回應和整改措施。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