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PuraX發布即遭群嘲“十分抽象”,究竟是技術突圍還是過度營銷?觀點
就在余承東與女明星劉亦菲的“緋聞”還在頻頻發酵的幾天之內,3月20日下午,華為就迫不及待地趁熱發布了新品——華為Pura X,這款號稱業界首款闊折疊的手機,這也是首款全面搭載HarmonyOS 5的手機。
就在余承東與女明星劉亦菲的“緋聞”還在頻頻發酵的幾天之內,3月20日下午,華為就迫不及待地趁熱發布了新品——華為Pura X,這款號稱業界首款闊折疊的手機,這也是首款全面搭載HarmonyOS 5的手機。
余承東說,去年,華為發布三折疊手機,都是別人能想出來,但是造不出來的手機。而現在這款手機是大家想象不到的產品。
更讓人想象不到的其實是Pura X的售價,7499元的起售價加上余承東一句:“全國人民都買得起!”讓收看發布會直播的網友們直接坐不住了,表示這個售價“十分抽象”。
發布會后,在某些數碼博主的評論區,網友們也是分裂成兩大陣營:一邊是曬出預訂訂單的“花粉”高呼“國產之光”,另一邊是科技博主列出的參數對比圖,某品牌5999元起售價的折疊屏手機被反復圈出。
華為Pura X發布會前夕,余承東多次用“別人想不到的新形態手機”、“價格親民”、“全國人民都買得起”等營銷話術做宣傳,吊足了消費者的胃口。但這場精心策劃的營銷狂歡,會在發布會后引發一場輿論危機。
從“遙遙領先”到“過度營銷”,華為Pura X的爭議背后,引出了一個更深層的問題:在品牌產品的營銷中,底線和邊界究竟應該在哪里?
華為Pura X有亮點,但普通人買不起
讓我們先來看一下這款華為 Pura X手機,事實上余承東口中的這款“讓人意想不到的產品”其實是一塊16:10的寬屏“胖折疊”。咬文嚼字的話, Pura X確實不在目前市面上已有折疊屏手機的序列中,它寬寬胖胖,機身側面最短處僅有91.7 mm,如果硬要找個對標,我們覺得很像oppo兩年前發布的Find N2,區別在于前者是豎折,后者是橫折。但要說 Pura X在設計上或是技術上有什么突破,似乎也并沒有,“意想不到”的說辭似乎更應該匹配它7499的售價。
從技術參數上來講,此次 Pura X搭載了麒麟9020A芯片,遜于驍龍8 Gen2,電池容量維持在4750mAh,在友商普遍做到5500mAh的2025年顯得保守。2500nit、1440 Hz PWM調光的內屏也沒有特別驚艷。而5000 萬像素,F1.6光圈的主攝,3.5倍光學變焦、F2.4光圈的長焦和4000 萬像素F2.2光圈的超廣角微距鏡頭和前代主打強大影像基因的 Pura 系列相比更是毫無突破點可言。
唯一能說道的就是 Pura X是首發 HarmonyOS 5,具體有啥新功能呢?就是所謂的業界首發“折疊態AI助手”,咱講不過遙遙領先的余總,對于普通用戶來說其實就是根據手機開合角度自動切換辦公模式、觀影模式,這些功能究竟是不是業界首發?或許其他廠商在2023年是不是有可能就已經玩過了呢?
華為Pura X有亮點,但升級的依舊是擠牙膏式的,放在其他品牌或許還能接受,但頂著“華為突破之作”的名頭,難免讓人覺得誠意不足。
總的來說,其實華為的困境是整個行業的縮影,有業內人士表示:“現在鉸鏈技術已經觸到物理極限,除非改用卷軸屏或三折屏,否則很難有突破性體驗。”但現實是,卷軸屏的耐用度至今沒過10萬次折疊測試,三折屏的厚度控制在15mm內更是天方夜譚。
用戶需求的變化也在倒逼廠商。2024年Q1中國市場折疊屏銷量同比增長23%,但增速較去年同期下降11個百分點。更值得警惕的是,消費者換機周期從18個月延長到26個月,說明大家越來越覺得“新款不如舊款香”。一位手機店主說得很直白:“去年顧客進門就問‘折痕有沒有改善’,今年問的都是‘能不能便宜500塊’?!碑斦郫B屏的創新淪為參數內卷,這個品類或許正在重蹈智能手表的老路——從顛覆性產品變成常規消費品。
去年11月,就有媒體曝出,某一線手機品牌再次暫停大折疊屏手機產品線,內部正在重新規劃大折疊屏產品定位,并暫停明年新品發布計劃。
一方面是因為各大國產手機廠商在折疊屏這一塊的銷量并不好,例如OPPO、vivo在去年曾暫時退出小折疊市場,華為和榮耀的小折疊產品銷量也不及預期;另一方面,折疊屏仍然屬于小眾品類。在IDC公布的2024年中國折疊屏手機市場報告中,,折疊屏手機缺乏更多的使用場景,產品價格和使用體驗相比直板產品并無絕對優勢,使得折疊屏手機的使用人群暫時難有更大突破,目前該品類出貨量僅占市場總量3%上下。而2023年中國折疊屏手機市場出貨量約700.7萬臺,其中小折疊產品占比在31.9%,即223.52萬臺。由于市場容量有限,單一型號的小折疊仍突破不了100萬臺。
這些因素無疑都在給承載業界諸多期望的折疊屏潑了一盆“涼水”。
余承東的營銷策略需要“認知折疊”
業界號稱“余大嘴”的余承東,其營銷風格向來是把期待值拉滿,已經是很多人的共識了。但高高舉起,輕輕放下的次數多了,難免引起網友和用戶的不滿。
3月8日婦女節當天,余承東微博中發布了一張鋪滿520朵黃玫瑰的智界R7,釋放“黃玫瑰炸彈”。隨后又有臺媒“配合曝光”了所謂的“科技大佬追星”的緋聞,就當輿論場開始陷入狂歡時,余承東又“辟謠三連擊”,給鈦媒體創始人趙何娟的微信聊天截圖在網上流出,“我至今都沒見過她”的回應既切割了隱私爭議,又為后續合作埋下鉤子。這場策劃讓智界R7未上市先破圈,百度指數暴漲580%。
正如余承東所言:“最高明的營銷不是賣產品,而是販賣想象。”這種“否定即肯定”的營銷術,實為對大眾情緒杠桿的極致運用。數據顯示,緋聞發酵期間智界R7試駕預約量激增230%,而辟謠后的輿情熱度反而提升37%。
從產品角度來講,智界R7得產品力相對來說尚配得上這場價值千億的緋聞營銷,最終預售10秒售罄的數據也說明了問題。
所以,當華為PuraX在發布會前夕,余承東在社交平臺造勢:“人人都買得起的手機”、“是手機,又不止是手機”、“全新形態”等吊胃口的說法把話題熱度炒到頂峰,但當真機落地后,網友們的失望之情卻引發了巨大的不滿。
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也是余承東“遙遙領先”的營銷策略的反噬。
當下,國內用戶對國產手機品牌旗艦機把料堆滿的情況下的價格錨定5000-6000元左右,就算華為有一定的“愛國溢價”,但這樣的產品力用“人人買得起”來做宣傳語,顯然是不合適的。
也許余承東也和李佳琦一樣,這些年有點脫離了群眾,后者為了花西子眉筆懟用戶:“哪里貴了?這么多年都是這個價格,不要睜著眼睛亂說,國貨品牌很難的……”
但基于“全國人民都買得起”的表述,如果我們的理解沒錯的話,余承東相當于是把新品的受眾范圍擴大到了所有人。而根據IDG的數據,占國產手機銷售量最大的范圍是3000-5000元的價位區間。這就與Pura X 7499的起售價形成了強烈的對比,更何況最高配置的價格都到了9999元?!坝H民”二字多少有點刺眼。
相比隔壁藍、綠兩廠,以及小米雷軍的“堆料滿滿,價格厚道”的務實,這兩年華為的余承東的“遙遙領先”多少有點脫離群眾。此次“價格親民”翻車,余承東的風格更接近“技術霸權式承諾”:就是用絕對化語言制造期待,卻缺乏對用戶實際需求的共情。深層次的矛盾在于,余承東的“普惠口號”,與大眾對“性價比”的真實需求脫節。
消費者對品牌的信任,其實是建立在“承諾與兌現”的循環之上的。一旦營銷過度透支期待,那么修復成本將呈指數級增長。
回歸產品本身,華為顯然需要重新梳理折疊屏的本質價值——不是參數怪獸,而是場景解決方案。當生態價值真正轉化為用戶體驗,7499元的價格才能擺脫“智商稅”爭議,成為技術價值的合理標尺。
而余承東,也需要重新“折疊”一下自己的“認知”,畢竟在消費者掏出7499元的瞬間,他們買的不是一塊能彎曲的屏幕,而是一個關于未來生活的承諾。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