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小米絞殺戰:格蘭仕的‘價格神話’還剩幾集?觀點
格蘭仕在微波爐領域的統治力依然穩固——其全球市場份額高達43%,而格蘭仕若仍將微波爐定義為,作為全球微波爐市場的龍頭企業。
過去十年間,格蘭仕憑借“規模制造+極致性價比”的策略,在全球微波爐市場穩坐頭把交椅。然而,隨著家電行業步入智能化、高端化與全品類競爭的新周期,這家以“價格屠夫”聞名的企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一方面,智能化、高端化與年輕化消費趨勢加速滲透;另一方面,價格戰與新興品牌的崛起讓傳統巨頭如履薄冰。
作為全球微波爐市場的龍頭企業,格蘭仕憑借產業鏈整合與規模效應穩居行業第一,2024年財報顯示,格蘭仕全年營收達62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2.3%,其中微波爐業務貢獻營收占比超65%。全球微波爐市場占有率連續第18年位居第一,市占率達45%,較第二名美的(18%)高出兩倍有余。
規模效應構筑性價比護城河
格蘭仕的全球霸主地位并非偶然。憑借"從磁控管到整機"的全產業鏈垂直整合能力,其微波爐生產成本較行業平均水平低18%。2024年,其推出的"健康生活系列"微波爐,通過優化腔體設計將能效提升15%,在歐美市場銷量同比增長23%。
在制造能力上,格蘭仕的扎實功底依然亮眼。其順德基地日產微波爐達12萬臺,自動化生產線覆蓋率提升至78%,人均產出效率較2020年提升40%。2024年,格蘭仕還通過與阿里云合作,建成全球首個"微波爐智能工廠",將生產周期縮短至48小時。
性價比策略更是格蘭仕的殺手锏。2024年,其"普惠版"微波爐均價僅為99元,較小米生態鏈產品低15%,在東南亞、非洲等新興市場銷量同比增長35%。在印度市場,其基礎款微波爐售價僅為50美元,低于松下(75美元)和三星(80美元),市占率從2020年的12%躍升至2024年的28%。同期,格蘭仕在東南亞整體小家電市場份額突破20%,成為當地增長最快的品牌之一。
從表面上看,格蘭仕在微波爐領域的統治力依然穩固——其全球市場份額高達43%,連續25年蟬聯第一。然而,深入剖析其財報數據,問題逐漸浮現。
三重危機:技術卡脖子、品牌低端化、渠道失守
然而,微波爐業務貢獻了65%的營收,暴露了嚴重的品類依賴風險。對比競爭對手,美的全品類營收占比達82%,松下廚電業務僅占55%,而格蘭仕空調、冰箱等大家電市占率均不足3%,空氣炸鍋、破壁機等熱門小家電市場份額不足5%。
過度依賴微波爐,新興品類增長乏力
盡管微波爐業務持續輸血,但格蘭仕在空調、冰箱等大家電領域的表現不盡如人意。2024年,其空調出貨量僅為120萬臺,市占率不足2%,遠低于美的(35%)、格力(28%)等頭部品牌。小家電領域同樣面臨挑戰:以空氣炸鍋為例,格蘭仕市占率僅為5%,而小熊電器憑借萌系設計和社交媒體營銷,以15%的份額領跑市場。
品牌高端化舉步維艱
對比競爭對手,格蘭仕在高端市場存在明顯短板。以嵌入式微波爐為例,西門子、博世憑借工業設計和品牌溢價,占據國內高端市場70%的份額,均價超過5000元;而格蘭仕同類產品均價僅為2500元,且多用于工程渠道,零售端認可度較低。調研數據顯示,在一線城市消費者心中,格蘭仕的“高端品牌認知度”僅為18%,遠低于松下(45%)和海爾(38%)。
研發投入滯后,創新動能不足
2024年,格蘭仕研發費用為22億元,占營收比重3.5%,低于美的(5.2%)、海爾(4.8%)等對手。其專利布局集中于微波加熱技術(占比超60%),而在AIoT、節能環保等前沿領域儲備薄弱。以智能家居生態為例,格蘭仕雖推出Galanz+系統,但與華為鴻蒙、小米米家等平臺的兼容性較差,用戶活躍度不足百萬,生態閉環尚未形成。
全品類巨頭與新興品牌的雙重夾擊
2024年,中國家電行業進入深度洗牌期。格蘭仕不僅要面對美的、海爾等全品類巨頭的擠壓,還要應對國際品牌與互聯網新貴的雙重沖擊。
國內:全品類巨頭擠壓生存空間
美的、海爾憑借全品類布局和渠道優勢,對格蘭仕形成“降維打擊”。以微波爐為例,美的通過“價格戰+套系銷售”(購買空調贈送微波爐)策略,2024年在國內市場份額提升至25%,直逼格蘭仕(35%)。此外,海爾旗下卡薩帝品牌以高端廚電套系(均價超3萬元)搶占高凈值用戶,進一步壓縮格蘭仕的利潤空間。
國際:高端市場被外資品牌壟斷
在歐美市場,松下、西門子憑借技術積淀和品牌忠誠度,牢牢把控高端廚電市場。2024年,松下嵌入式微波爐在歐洲市占率達42%,而格蘭仕主要通過ODM模式為沃爾瑪等零售商供貨,自主品牌滲透率不足5%。更嚴峻的是,歐盟新能效標準將于2025年生效,格蘭仕現有產品中30%面臨淘汰風險,技術升級壓力陡增。
新勢力:互聯網品牌蠶食細分市場
小米、小熊等品牌以“智能化+年輕化”組合拳快速崛起。小米通過米家APP統一操控、聯名IP設計(如Line Friends聯名款烤箱),在Z世代消費者中市占率突破12%;小熊電器則聚焦“一人食”場景,推出迷你微波爐、便攜式榨汁機等產品,2024年營收同比增長58%,增速為行業第一。反觀格蘭仕,其社交媒體聲量僅為小米的1/3,年輕用戶占比不足40%。
生死轉型,唯快不破
格蘭仕的未來,已不僅是微波爐市場的份額之爭,而是一場關于企業基因重塑的終極考驗。當廚房場景從“單一烹飪工具”進化為“家庭健康管理中心”,當Z世代消費者將“智能互聯”視為剛需而非噱頭,這家傳統制造巨頭必須回答一個靈魂拷問:究竟要做“功能機時代最后的王者”,還是“智能生態革命的破局者”?
這場轉型的本質,是商業邏輯的徹底顛覆。傳統制造時代的“規模-成本”公式正在失效,取而代之的是“場景-數據-生態”的新法則。美的已通過美居生態將空調變為家庭空氣管家,松下正將冰箱升級為營養健康中樞,而格蘭仕若仍將微波爐定義為“加熱工具”,其命運或許會比諾基亞更殘酷——后者至少經歷過智能機時代的掙扎,而廚房生態的窗口期可能只有3-5年。
2025年將是決定性時刻:歐盟新能效標準倒逼技術升級,華為鴻蒙生態加速滲透智能家居,預制菜爆發催生廚房設備新需求……這些變量既是危機也是轉機。格蘭仕需要以“自殺式創新”的魄力,將微波爐業務的利潤輸血給生態建設,甚至容忍短期市占率下滑。正如亞馬遜用AWS反哺電商、比亞迪借電池技術顛覆燃油車,真正的生態級企業,從來都是“用今天的代價賭明天的規則”。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