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B浪潮下,匯通達如何下沉農村構筑數據與資源的雙通路?互聯網+

來自社會各界的優秀行業代表與主辦方匯通達在此次峰會上圍繞資源共享、智慧互聯、科技與數字賦能將如何推動產業升級和發展等方面深入交流與探討。
隨著互聯網下半場的鐘聲響起,中國農村商業再起風云,4月18日“2019科技賦能·互融共生中國農村商業新生態紫金峰會”在南京隆重開幕,來自社會各界的優秀行業代表與主辦方匯通達在此次峰會上圍繞資源共享、智慧互聯、科技與數字賦能將如何推動產業升級和發展等方面深入交流與探討。
匯通達總裁徐秀賢
峰會期間,五星控股集團董事長汪建國、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李少華、匯通達總裁徐秀賢等上百位企業家受邀出席。
自消費互聯網天花板初現,產業互聯網以及2B浪潮興起之后,三、四線城市和農村下沉市場的重要性愈發凸顯,阿里、京東、蘇寧等互聯網企業紛紛布局農村,開拓下沉渠道。
2018年4月17日,阿里巴巴45億元戰略投資匯通達,雙方將在供應鏈、渠道資源、倉儲物流、數字化技術等維度展開深度合作,為數字化賦能下的農村大數據生態的構建打下基礎。時代浪潮下,傳統的農村商業業態重塑的歷史拐點已經到來,在此背景下,深耕于農村商業化數字服務領域的匯通達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數字化賦能傳統“夫妻店”,打造農村商業數字化服務平臺
作為長期以來被互聯網忽視的農村市場,終于在消費互聯網的天花板下嶄露頭角。如今,中國有著近8億的農村人口、18億畝田地,這個互聯網世界邊緣之外的“北大荒”在時代浪潮的推動下終于站在了風口浪尖。
傳統農業商業業態中,農村與城市之間的雙向資源流通渠道壁壘一直存在。一方面,大量優質農產品資源缺乏銷售渠道,農民們守著“金山”過著苦日子。另一方面城市消費者對于綠色新鮮農產品的需求日漸旺盛卻受限于有限的購買渠道。
另外,隨著農村收入水平的提高,“小鎮青年”們也逐漸開始追求更加優質的生活,來源于城市的優質商品也成為農村消費市場的新需求,而在優質商品下沉農村市場的過程中也同樣存在“資源流通壁壘”,而農村市場的復雜性使得傳統的農村商業業態成為了互聯網企業下沉農村市場難以逾越的溝壑。
“要實現城鄉之間的高效資源流通,需要有一個共同語言,像5G技術標準一樣,城鄉之間也需要一套標準,大家建立在數字化這一個標準上面,就是讓大家用一種語言(數字化)來講話。”在2018新零售·中國農村商業新生態紫金峰會上匯通達總裁徐秀賢如此回答記者的提問。
以數字化賦能的方式建立城鄉之間的優質資源的雙向高效流通通道是匯通達對于解決“流通壁壘”問題的解決方案。成立于2010年的匯通達已深耕農村商業市場將近十年,十年來匯通達以平臺服務的方式整合鄉鎮零售網點,也就是傳統的“夫妻店”,并將其進一步轉化為匯通達鄉鎮會員店,從而搭建起服務于農村消費者的網絡體系。
紫金峰會上,匯通達總裁徐秀賢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講到:“我們想要把城鄉之間的資源充分交換起來需要搭建一條數字化的高速公路,其中涉及到兩個關鍵節點,一個是傳統的夫妻店;另外一個就是需求端,也就是貼近農村的需求匯集點。通過“智能化的工具服務”全面鏈接供應商與下沉市場的需求端。具體來說就是我們現在打造的智能零售,通過智能的零售店以及服務店智能化以后借助工具產生數據、沉淀數據。”
匯通達要做的不僅僅是搭建城鄉之間的數字化高速公路,徐秀賢還提到“接下來幾年,要構建起全產業鏈中,端到端再到整個產業鏈的數字高速公路”。
在筆者看來:匯通達以數字化賦能的方式打通“農村到城市”的雙向資源流通渠道,通過構建全產業鏈的“數字高速公路”打通傳統農村商業業態中的“雙向資源流通壁壘”從而以互聯網的方式重塑農村商業業態,進一步釋放城鄉之間資源流通紅利,從而實現其逐步打開整個農村消費市場的戰略目的。
截止目前,匯通達業務范圍已拓展至全國21個省份,17000多個鄉鎮,發展并服務超過11萬家匯通達會員店,經營品類覆蓋家電、3C、農資、農機、酒水、建材、交通出行、新能源、信息服務等。
與阿里深入合作,攜手共建農村大數據生態
通過數字化賦能傳統農村商業業態,打通農村商業鏈路之后,匯通達接下來要做的就是與阿里攜手共建農村大數據生態。
2017年12月阿里巴巴正式成立脫貧基金,計劃在未來五年投入100億元以振興中國農村。與此同時,深耕農村商業數年的匯通達已經遍布全國8萬余家會員店。2018年阿里巴巴45億元戰略投資匯通達,完成了互聯網巨頭與農村商業形態引領者的歷史性擁抱。
在以數字化賦能農村商業業態的同時,匯通達也在布局農村大數據生態建設。而匯通達與阿里的深入合作也讓匯通達在構建農村大數據生態方面獲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不同于城市大數據的建設,農村大數據建設面臨著碎片化更嚴重,數據不全面,原始數據搜集困難等難題。深耕農村市場多年的匯通達在原始數據搜集方面有著自己獨到的理解和方法。
“我們的原始數據分為三層基本數據,一種是農戶基本數據,第二種是農戶需求數據,第三類數據就是我們會員店層面的交易數據,這些都非常重要,是構成農村數字三個關鍵核心,有些數據不可能完全靠工具產生,所以我們添加了工具加人加機的數據搜集機制”。徐秀賢對媒體記者的采訪回答道。
筆者認為:農村原始數據的搜集是一個“苦活兒、累活兒”,但深耕農村商業的匯通達早已洞察到農村大數據建設的價值和意義,在通過數字化賦能傳統農村商業業態,打通農村商業鏈路之后,農村大數據的構建將成為匯通達接下來的發力點。匯通達深耕農村數字化建設,通過人工數據錄入和物聯網信息采集的方式,補全農村原始數據的碎片化缺失,為構建農村大數據生態提供了有利支撐。
農村大數據生態的建設離不開多方面的共同合作。在農村數字化建設政策的背景下,政企雙方面的合作也尤為重要,在數據端,政企雙方數據天然具有互補的特性,一方面,政府方面的數據更加權威準確,另一方面,來源于企業方的數據范圍更廣,維度也更加全面。在與政府層面的合作中,匯通達也為中國的鄉村數字化建設貢獻出了一份自己的力量。
結語:
對于擁有8億農民的中國來說,農村市場是一個長期以來被互聯網企業忽視的龐大市場,從國家發展方向的層面而言,無論是“鄉村振興”戰略的國策還是鄉村數字化建設,無不體現著國家層面對于農村發展的重視。而深耕農村數字化領域的匯通達不僅抓住了產業互聯網時代下消費互聯網渠道下沉的歷史機遇,同時也是對國家鄉村戰略的積極回應。對匯通達而言,數字化賦能下重塑農村商業生態,構建農村大數據生態也將是其孜孜不倦努力的方向。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