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芯之痛 遠沒有中興那樣簡單通信
中興遭遇的一紙禁令,讓整個中國的缺“芯”之痛浮出水面,整個社會都在關注事件的走向,人們沒有想到一塊小小的芯片,竟然有這么大的能量,能夠左右一整個行業的存亡。
中興遭遇的一紙禁令,讓整個中國的缺“芯”之痛浮出水面,整個社會都在關注事件的走向,人們沒有想到一塊小小的芯片,竟然有這么大的能量,能夠左右一整個行業的存亡。實際上“缺芯之痛”并不是第一次發生,之前類似的時間早已發生過,甚至事件的后果更加慘烈。
近年來手機芯片廠商一直是高通一家獨大,但智能手機剛剛普及時,手機處理器市場一直是兩強爭霸的局面,除了高通還有一家叫做德州儀器芯片廠商,依靠穩定性強、兼容性好、功耗極低的優勢,一度將高通的市場份額蠶食大半。
然而德州儀器在2012年9月卻突然宣布退出移動芯片市場,直接將大半市場份額拱手讓給高通,成就了高通移動芯片霸主的地位。談到退出原因,德州儀器也顯得十分無奈,因為自己的芯片沒有通信基帶產品,只能去購買高通的基帶產品,導致成本增加、設計難度提高,市場份額也一降再降,在大幅虧損的情況下只有黯然退市。
倒在基帶芯片上的巨頭也不止德州儀器一個,當年英偉達憑借首款四核手機處理器Tegra 3,被大家稱之為“性能怪獸”,強大的性能讓英偉達出道即時巔峰,但缺少通信基帶,也讓它和德州儀器面臨一樣的問題,成本上升、設計難度提升讓英偉達空有一身技術卻無法施展,最終也不得不將市場拱手相讓。
除了德州儀器和英偉達之外,意法愛立信和英特爾也曾進入過手機芯片領域,也因為一模一樣的基帶愿意遭到重創,英特爾淪為手機芯片代工廠,而意法愛立信則是被索尼愛立信收購,停止芯片研發轉行無線網絡領域。
德州儀器、英偉達、英特爾和意法愛立信都是芯片領域實力雄厚的企業,卻因為一塊小小的基帶相繼無奈退市,而高通的崛起也并不是因為芯片性能有多強勁,設計有多領先,僅僅是依靠“買芯片、送基帶”的方式,就輕松占領了大半個手機市場。
對于這些芯片領域的巨頭來說,它們從未想到自己有一天也會面臨“缺芯之痛”,就像中興擁有完善的芯片采購體系時,從未預想到今天會遭遇這般困局。在全球化市場的大背景下,購買好像遠遠比研發實惠,但現實卻給了它們最慘痛的教訓。
當初德州儀器、英偉達、英特爾直接直接退出移動芯片市場之后,無一不是奮發圖強全力創新,利用自己傳統領域的優勢不斷優化產業結構,讓缺芯之痛成為了一場陣痛。
如今我們面臨的問題,跟當初的它們是一樣的,英偉達、英特爾和德州儀器能夠從“缺芯之痛”中依靠創新走出來,如今的中興又何嘗不可呢?
作者:喻拓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