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的死、傷的傷,共享單車正迎來冰火兩重天的末位淘汰賽觀點
今年5月,共享單車行業經歷了一次爆發性的增長,除了“雙雄”摩拜和ofo穩定增速外,市面上還相繼涌現出各種品牌的單車,幾十家企業,上百億資金,熱鬧非凡。
今年5月,共享單車行業經歷了一次爆發性的增長,除了“雙雄”摩拜和ofo穩定增速外,市面上還相繼涌現出各種品牌的單車,幾十家企業,上百億資金,熱鬧非凡。可惜的是,猶如入冬前的回光返照,短短數月,共享單車行業再度陷入沉寂,2017下半年,悟空單車、3vbike、町町單車等中小玩家接連陣亡。
一邊是摩拜、ofo雙寡頭格局形成,吞下95%的市場,融資一輪接著一輪;一邊是中小企業陸續出局,第二梯隊的生存空間不斷被擠壓,共享單車開始迎來冰火兩重天的末位淘汰賽。
夾縫生存的第二梯隊
截至2017年7月,全國共享單車累計投放超1600萬輛,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先后出臺“暫停令”,緊急暫停共享單車新增投放量。易觀千帆數據顯示,共享單車市場的飽和在今年3月就已初見端倪,多款共享單車APP7月份的用戶數占比環比均減少,普遍增長乏力。
寒冬下,ofo和摩拜有龐大資本支撐入不敷出的高昂運營費,尚能維持一口氣,蟄伏等待下一輪的發力,而沒有靠山的中小玩家們就沒有那么幸運了。6月,重慶的共享單車運營商悟空單車宣布退出市場,半個月后,又一家共享單車公司3Vbike發布公告稱,因為大量單車被盜最終停運,宣布倒閉。隨后,共享單車的經營危機如滾雪球般,波及范圍越來越大。
今年6月,因“土豪金單車”而刷足存在感的酷騎,卻在4個月后陷入押金難退的漩渦。在酷騎通州萬達的總部,蜂擁兌換押金的用戶早已擠得水泄不通,而在杭州的分公司,更已是人去樓空。根據Trustdata數據,6月份酷騎單車的新增用戶數一度攀升至第三位,而面對酷騎如今的窘境,已被罷免的酷騎CEO高偉無奈感慨:“整個創業圈都是被資本綁架著走,現實是很殘酷的。”
同處第二梯隊的小藍單車,日子也不好過。據媒體報道,號稱“最好騎”的小藍單車新一輪融資受阻,公司內部的情況不容樂觀。長期處于行業第三位置的小藍單車,在今年1月完成了4億A輪融資后,便再也沒有了下文。更有消息稱小藍曾向ofo、摩拜提出收購意向,結果遭到拒絕。最近有用戶發現小藍單車已經悄然關閉了微博評論,這也讓不少人開始擔憂小藍單車的運營狀況。
接盤希望渺茫
“老大老二合并,老三老四必死”。打車行業,滴滴合并了快的;O2O行業,美團收購了大眾點評;信息分類行業,58同城收購了趕集網,這些合并也直接斷了后面玩家的生路。
在共享單車領域,很多中小玩家入場,最初就是抱著大不了被行業里領軍者收購的心態來做。然而現在的局面也證明了不少人的如意算盤打錯了。
網約車、O2O可以收購合并,在于輕模式特征,只要消滅了對手,就可以實現絕對壟斷。共享單車則不一樣,它是重資產模式,意味著這些單車是資產也是負債。ofo、摩拜自己的單車投放數量就已經足夠多,與其高價收購,不如自己造車來得劃算。而且這種依靠車輛投放產生用戶的生意,在如今市場趨于飽和的情況下,更是不具有被整合的價值。
現在看來,ofo和摩拜已經占據了大部市場份額,在整個中國市場新增用戶已經逐步放緩的情況下,其他品牌早已失去了趕超和錯位競爭的機會。未來投資圈關注的重點只存在于ofo、摩拜是否會合并、兩家的合并能產生多少價值。至于共享單車的第二戰場,車輛供應與體量跟不上、沒有核心價值與競爭力的中小企業,早就被市場判了死刑,現在的堅持也無非是垂死掙扎。
被資本拋棄,少數企業將最后的希望放在了消費者身上,希冀通過改善騎行體驗留住用戶,但這次他們真的想多了。對于喜歡補貼的用戶,他們只關心一個問題:押金能給退了嗎?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