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圍攻的同程藝龍,要做OTA領域的“拼多多”?觀點

流量的下降,同程藝龍“社交+電商”能否成為成OTA競爭的下一入口?
眾所周知,旅游行業第二季度的關鍵詞是復蘇,而復蘇的關鍵在于下沉。OTA平臺二季度營收的同比下跌,以及相對恢復都還在市場的判斷之內,但關于同程藝龍值得關注與探討點是,2020 年第二季度同程藝龍毛利潤 8.68 億元人民幣,經調整凈利潤為 1.96 億元。
從大趨勢看,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中國休閑度假需求從出境游、國內長線游向本地、周邊回流。因此,主要布局線上以及國內下沉市場的OTA反彈跡象更為明顯。
下沉市場依靠微信流量
根據2020年8月28日同程藝龍公布的二季度財報,營收12億元,同比下滑24.6%,但其經調整凈利潤達到了1.96億元,經調整凈利潤率達到了16.3%,相比一季度7808萬元的凈利潤環比增長151.2%,遠超上季財報中預期的1.2至1.7億。
需要指出的是,在線旅游至今仍是比拼流量的賽道。因此,外界認為背靠騰訊的同程藝龍是由于坐擁了微信海量的流量池,才得以維持盈利狀態。
在嫁接微信九宮格和小程序這個“流量池”之后,同程藝龍的用戶數量有了顯著增加。雖然接入微信端口給了同程很大的流量支持,但是單純依靠外部扶植的“輸血”并不能從根本解決流量拓展問題。
根據財報顯示,同程藝龍來自騰訊旗下平臺的平均月活用戶數量,由 2017 年的 0.8 億增長至 2018 年的 1.75 億,占總用戶的比例由 66% 增長至 80%。不止于微信錢包里的九宮格,包括搜一搜、下拉框、朋友圈廣告、社交分享裂變等,同程藝龍幾乎無死角全面布局。
江湖老劉認為,面對著今年全球旅游業不景氣的現狀,整體顯示出下沉市場的狀態,然而同程藝龍在微信強大的流量紅利下,用戶數量也會顯得十分顯著,但是這種純依靠微信的流量維持著,現狀難免顯得有些尷尬,一旦與微信“翻臉”,同程藝龍就會陷入很大的危機。
“社交+電商”是破解流量困局的良方
社交加電商的“拼多多”模式在近年也成為了國內OTA一大新型模式。
一二線城市用戶多為關注服務的商旅客戶,對價格不夠敏感,三四線城市相對于一二線城市的用戶而言,價格敏感性更高,所以整體助力效果更高。社交化、智能化、情感化這三方面是未來同程藝龍主要探索的方向。
探索將拼多多主打的“社交+電商”模式應用于出行住宿領域有助于幫助同程藝龍獲得更多的包括微信小程序、微信群在內的流量紅利。通過用戶在微信平臺上的消費習慣、瀏覽習慣等支撐其從交通業務線到酒店業務線的交叉轉化”,例如千人千面的智能推薦;而情感化則是通過用戶運營的方式,讓用戶消費之后,增強對平臺的忠誠度。
在同程藝龍小程序不久前悄然上線的酒店分享“砍價”活動中,參與的用戶可在訂單確認后通過邀請好友“砍價”,最高可砍價至五折,最多可獲得100元返現,用戶在成功入住后可以領取返現。
社交+電商是當前電商領域一個新風口,而在線旅游行業在經歷了2015年以來的多輪盤整后暫時歸于平靜,各方力量也都在尋找新的增長引擎,社交電商或許會成為一個突破點。
擁有流量入口的不止同程藝龍一家,美團和飛豬同樣有著各自的流量入口。美團活躍用戶達到2.8億,飛豬則背靠阿里大生態超過5億的移動端活躍用戶。如何將這些流量實現有效轉化是一個難題。同程藝龍深耕微信生態,嘗試“社交+電商”模式自是一個切入口,但是未來能發展到何種程度,依然考驗著同程藝龍的持續運營能力。
江湖老劉認為,同程藝龍看到了外部助攻機會的同時并沒有完全故步自封,尋找在線旅游業新的增長點。同程藝龍雖然在業內一度獨享微信流量支持,在微信端積累了龐大的用戶群,挖掘微信用戶價值上的優勢惹人艷羨,但是如何把握和轉化用戶價值才是他們密切關注的問題。
進入2020年下半年,旅游行業仍將處于恢復期。在出境市場冰封的前提下,國內市場將成為OTA們唯一的戰場。未來是攜程這樣的老牌OTA能夠及時調頭轉型成功,還是同程藝龍這樣的新平臺彎道超車,就看誰能夠抓住下沉市場與產業數字化的新機遇了。
江湖老劉,TMT行業觀察者,知名IT評論員。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