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PK騰訊,共享單車的“死亡戰”拼什么?金融
在發展早期,用一家單車就得交一次押金便被認為是不符合互聯網“便捷”規律的。如今,隨著清場的開始,頭部企業的投放量增大的同時,小公司們將以倒閉的形式退出市場,減少用戶的選擇成本。
慣于“搞事情”的共享單車行業,又一次放出吸睛大招。新芽NewSeed(ID:pelink)7月6日消息,共享單車平臺ofo宣布完成7億美元E輪融資,由阿里巴巴、弘毅投資和中信產業基金聯合領投,滴滴出行和DST繼續跟投。
這距離摩拜公布由騰訊領投的6億美元E輪融資僅過去了20天。阿里巴巴和騰訊又一次站在了一決高下的對立面,這也意味著,共享單車領域二線玩家的前路走到了盡頭。
倒閉和大額融資并行,除了拼“爸爸”,還能拼什么?
在ofo和摩拜“春風得意”,將大筆資金收入囊中的同時,共享單車相繼爆出死亡案例。在悟空單車創始人的失敗反思刷屏后不久,另一家叫3vbike的企業也宣布了死亡。這兩家企業都選擇了避開頭部企業廝殺的一二線城市,悟空單車選擇了從重慶出發的“農村包圍城市”路線,3vbike則專注在三線城市發展。
悟空單車的創始人雷厚義表示,“頭部效應太可怕了”,從資金到供應鏈再到投放,小團隊在每一步都被擠壓得沒有動彈余地。因為跟ofo同為黃色車,在1月10日他看到重慶大學城鋪滿了ofo小黃車時,就懵了。他認為悟空單車跟ofo的差別在于,“他們開始早,背后有錢。沒別的原因”。
而對于3vbike的猝死,創始人巫盛華表示,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大量共享單車被盜。由于融資未能成功,巫盛華自掏腰包造了1000輛車,但投放市場后,只找回了幾十輛,近乎“全軍消失”。單車的破壞、丟失等一直是共享單車企業頭疼的問題,也被稱為“國民素質的照妖鏡”,不過,這面鏡子更能照射出的是創業公司的能力和生命力。
摩拜單車創始人胡煒瑋在去年接受采訪時也談到過單車被破壞的事情,“有一次我們的單車被扔到了河里,我感覺就好像兇殺案現場一樣,非常心疼”。不過,她并不認為這是一家企業死亡的原因。在6月27日的2017夏季達沃斯論壇期間,她在接受群訪時談到了悟空單車的退出,
“事實證明,密度不夠、技術不夠和能力不夠,就沒那么容易走下去”。胡煒瑋稱,摩拜花了很長時間思考產品走向、對城市的理解和區域運營等,以證明自身的正確性。
智能鎖被視為摩拜的“護城河”,胡煒瑋表示,摩拜可以監測到每一輛車在城市的運營軌跡,而非依賴用戶終端確定的始發和終點位置,且該位置很多時候存在誤差。“摩拜的車在云端,供給也在云端,在云端實現兩者的匹配。這代表了帶寬的不同,小靈通的帶寬只有一條,而智能手機則是可以無限延展的。當你的帶寬足夠寬時,基于帶寬可以做很多事情。”
而另一家共享單車的頭部企業ofo,則一直被詬病為“偽智能”,馬化騰看衰其為“小靈通”和“啞終端”。不過,在被懟后不久,ofo便宣布與中國電信和華為共同研發基于NB-IOT技術的“物聯網智能鎖”,并正式應用到小黃車上,步入智能鎖時代。
此外,ofo宣布將谷歌TensorFlow人工智能系統和卷積神經網絡技術應用于出行需求預測,該技術應用于共享單車領域后,ofo在收到智能鎖返回的騎行和定位數據后,可將數據形成熱力圖。在展示用戶騎行軌跡、車輛分布網絡外,熱力圖可預測不同區域對單車的需求數和需求熱度。而摩拜方面在E輪融資時也宣布,將攜手全球領先物聯網合作伙伴,推動移動物聯網技術的進步和實景應用;還將在人工智能、智能硬件等領域加速戰略布局和技術創新。
隨著摩拜和ofo逐漸“趨同”,頭部企業的競爭進入了白熱化狀態。
“合并沒有意義”的摩拜ofo,誰更厲害?
在發展早期,用一家單車就得交一次押金便被認為是不符合互聯網“便捷”規律的。如今,隨著清場的開始,頭部企業的投放量增大的同時,小公司們將以倒閉的形式退出市場,減少用戶的選擇成本。
作為共享單車行業的兩大巨頭,摩拜ofo在+技術的同時,二者的融資體量也是唯二可媲美的。
按資本市場的一般套路,一個風口行業進入洗牌期后,收購成了終局的慣常打開方式。胡煒瑋則認為,在產品運營效率和生命周期都不同步的情況下,收購沒有意義。“不同于以前的模式,一個APP可能就能將兩個不同平臺的所有東西統一在一起,摩拜擁有全產業鏈,也涉及到重資產”。戴威也表示,“我覺得沒有合并的基礎,不需要合并,這個行業并不是一家獨大,甚至可以是很多家共生”。
在單車投放方面,2017年底,ofo計劃投放2000萬輛車,服務全球200個城市,進入20個國家和地區。摩拜方面,也計劃2017年底服務全球200座城市,目前離目標還有70個。
關于國際化,胡煒瑋表示,“一切都是水到渠成,每個國家的法律法規是不一樣的”。ofo則把西歐地區和東南亞地區作為2017下半年進入的重點。
談到商業化,胡煒瑋稱,“摩拜現在是可以盈利的”,因為“每次的使用都是能被檢測到的”,使用和費用完全匹配,非智能鎖則不然。不過她也表示,“現在不考慮盈利,我們要更加具有創新性”。據《騰訊財經》報道,戴威預計,ofo在2017年將實現收支平衡,2018年將實現盈利。“現在看到大街上許多人都在使用ofo,我們有信心賺錢”。他認為,營收的主要來源是用戶的騎行費用,而其他的盈利模式都是錦上添花。
阿里巴巴和騰訊也在竭力助力自家的投資項目成為共享單車行業的No.1。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執行副主席蔡崇信表示,“阿里十分認可ofo的行業領導者地位以及開放平臺戰略”,將與ofo展開更深入的合作,一起解鎖行業更大的潛能。
在投資摩拜E輪融資后,馬化騰也表示,騰訊將繼續開放包括微信在內的核心資源,為摩拜單車持續提供成長動能,助力摩拜單車的創新和業務擴張。
雄厚的資金加上豐富的資源,摩拜、ofo之爭,雙方都抱著必勝的信心,在不合作的前提下,誰會掉鏈子呢?或許,相比企業本身而言,資本更著急。
來源:新芽NewSeed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