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租公寓自如:導流放貸、出海收租快訊
近日,據自媒體鐳射財經報道,國內頭部長租公寓平臺自如已上線了信用借款業務,從模式來看,自如在這中間僅起到導流的作用,其后的資金提供方為銀行及國內持牌金融機構。
文:張斯文
在互聯網時代,流量巨頭與金融的結合已成常態。
近日,據自媒體鐳射財經報道,國內頭部長租公寓平臺自如已上線了信用借款業務,從模式來看,自如在這中間僅起到導流的作用,其后的資金提供方為銀行及國內持牌金融機構。
但其實,這并不是自如在金融業務上唯一的探索。除導流之外,自如還支持分期付款,合作方為京東白條和花唄。
01
青睞租房場景的分期樂
打開“自如”APP,在右下角點擊“我”可以看到“借錢”的入口。從頁面顯示來看,目前,自如的該項業務已對接了分期樂,最高借款額度為20W,最快1分鐘放款,綜合年化利率8%起,最長可分24期。其中,新人可獲得一張專享免息券,最長免息一個月。
而其合作的持牌機構有100多家,如南京銀行、民生銀行、杭銀消費金融、百信銀行、億聯銀行、新網銀行等。
官網顯示,分期樂上線于2013年10月,是樂信旗下提供分期購物,小額借貸等服務的信用消費商城。
樂信成立于2013年10月,于2017年12月21日在納斯達克上市,其業務產品除分期樂之外,還包括全場景信用消費產品樂花卡、新型分期購物平臺買吖。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分期樂于近期剛與自如達成合作,但其實多年之前,分期樂就已盯上了租房這個場景。
2015年,租房分期迎來爆發增長的春天,斑馬王國作為核心選手之一,在這一年的2月成立,8月便獲得了由險峰華興、分期樂領投,五岳天下跟投的A輪融資。
不料,好景不長。兩年后,隨著租房分期行業的衰退,斑馬王國漸漸淡出大眾視線。
投資失敗的分期樂很快又有了新的謀劃。2017年,分期樂商城推出“樂花 租房”,再次殺入租房分期,彼時,該產品提供的最高額度為3W,主要服務對象是初入職場的社會新人,即應屆畢業生和畢業2-3年內的白領人群。
但目前業務體量如何,不得而知。不過,可以感受到的是,從投資租房分期平臺到如今與租房平臺合作,分期樂對租房場景的青睞一如既往。
02
盈利難的自如
自如成立于2011年,原為鏈家內部創業平臺,當年10月,自如依托鏈家正式成立事業部,2016年6月,自如脫離鏈家獨立運作,由熊林擔任CEO,鏈家地產董事長左暉為自如董事長。
2021年前,自如以“省心租”模式為主,即從房東手中拿到房源,然后簡單裝修進行出租,賺取租金差價。
2020年受疫情影響,自如CEO熊林開始探索新的商業模式。2021年,“增益租”模式誕生。
與“省心租”不同,“增益租”模式下,自如給業主提供產品化改造服務,裝修環節需要業主進行參與和驗收,最后房屋出租由自如負責,業主享受保底收益,另年度租金總額超出保底租金的增益部分,則由自如和業主按約定比例分成。
據自如APP顯示,目前,自如旗下已擁有自如心舍、高端曼舍、自如寓,理想家等產品,而在租賃方式上,用戶可選擇合租、整租、靈活短租。
從兩次行業洗牌中生存下來,自如的名氣、規模及實力都不容小覷。
今年10月,自如在其成立13周年的業主開放日上稱,目前已入駐8個國家和地區,在81個城市提供服務,累計為百萬業主和500萬租客提供住房租賃平臺。
然而百萬級別的租客并未撐起自如的業績。
公開數據顯示,2015-2017年,自如累計虧損近13億元;而在2019-2021年里,只有2019年收入超過3億元;2020年與2021年營收分別為1.28億元和1.58億元。
但沒有賺到錢的,也不止自如一家。
公開資料顯示,中國分散式長租公寓市場規模整體呈穩步增長態勢,2018年至2022年市場規模由803億元增長至883億元,預計2027年市場規模有望達1277億元,2023年至2027年市場規模年均復合增長率達8.1%;預計未來分散式長租公寓市場規模將保持較高速增長趨勢。
只是,巨大的市場規模并不代表這就是一門好生意,據數據統計,今年上半年全國重點50城住宅平均租金累計下跌0.9%;7 月,50城住宅平均租金同比下跌 1.77%,跌幅較 6 月擴大 0.17 個百分點。另據鏈家內部數據統計,今年的上海市租金同比下滑10%-20%左右。
如此,在成本難以控制,租金卻持續向下的態勢下,原本盈利就不容易的長租公寓要想賺錢就更難了。
業績壓力只是一方面,來自行業競爭產生的壓力也不少。
目前,國內長租公寓的參與主體主要有四大類,即以自如、相寓為代表地產服務商;以萬科泊寓、招商壹棧為代表的地產開發商;以華住(城家)、鉑濤(窩趣)為代表的酒店以及創業型品牌類機構。
這其中,地產開發商背景的長租公寓資源多,資金能力強,反觀地產服務背景的長租公寓其客戶雖具備一定的資金實力,但公寓本身無論是在資源獲取能力還是資金供應能力上都相對一般。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萬科旗下的泊寓和龍湖旗下的冠寓分別營收17.3億元和13.1億元,超越13億元大關,領跑整個行業。
如此,在運營業績與強者的雙重擠壓下,自如等長租公寓的生存壓力可想而知。
為尋求第二增長曲線,2024年5月20日,自如正式上線自如國際租住平臺-自如比鄰 Zabit,開始“出海”。
兩個月后,自如資管總經理孟月表示,“自如比鄰”已經進入全球6個國家、接近30個城市,覆蓋約10萬間房源,合作的品牌方超過40個,并表示希望未來三年能夠在境外市場連接、服務超過100萬間以上房源,能夠成為中國客戶到境外租房的首選平臺。
而據APP顯示,目前,自如比鄰在英國、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日本、新西蘭新加坡、愛爾蘭均有布局。
但問題是,在國內不賺錢的生意,到國外能贏嗎?
結語:
主營業務盈利難,不得不開始探索新的業務增長空間幾乎是企業發展過程中的常態。
自如也是如此,從成立到如今,13年過去,經歷兩次行業洗牌,雖都成功的活了下來,且規模越來越大,但盈利終究是其逃不開的話題。
如今,無論是為金融機構導流,發力助貸業務,還是出海,為海外留學生提供租房服務,目的都是生存。
只是,作為新的增長曲線,其能為自如做出多大的貢獻,拭目以待。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