擠掉數碼相機后,手機用什么樣的鏡頭俘獲用戶通信
前不久,尼康中國負責生產數碼相機和配件的尼康光學儀器有限公司宣布停產,主要因為智能手機的飛速發展,取代了小型數碼相機,成為人們日常拍攝的主要工具。其實,這只是時代飛輪下的一個縮影。
前不久,尼康中國負責生產數碼相機和配件的尼康光學儀器有限公司宣布停產,主要因為智能手機的飛速發展,取代了小型數碼相機,成為人們日常拍攝的主要工具。其實,這只是時代飛輪下的一個縮影。
2008年前后,一些在MP3市場呼風喚雨的廠商紛紛轉型做起了手機,似乎就是意識到了手機對MP3、MP4的替代性。沒錯,隨著智能手機的飛速發展,很多數碼產品功能被集成在手機中,MP3、MP4、錄音筆、遙控器、投影儀、記步器、電子書等等,這些數碼產品或消失或銳減,全部都“擠”到手機里面去了。
越來越多的功能集成進入手機,這也構成了用戶選擇手機的諸多考慮要素。在這些要素當中,拍照成為當前手機最核心的功能,也是手機廠商之間競爭的利器。每一個廠商發布新品,拍照功能都是最重要的一個展示模塊。如果拍照功能不行,這款新機就不要在江湖上混了。
斗狠炫技VS用戶需求:拍照成兵家必爭之地
拍照是現在用戶對于智能手機使用最多的功能,也是選購時最重要的選擇因素之一,所有手機廠商都在拍照功能上下足了功夫。
懂懂發現在拍照這件事上,有兩類路線:一類是從硬件出發,用專業的機構來背書,比如華為采用了徠卡雙攝,諾基亞將蔡司認證的鐿頭裝進手機,MOTO的高端機專門加了哈蘇鏡頭模塊。
搭載蔡司鏡頭的諾基亞7
徠卡、蔡司、哈蘇都是傳統相機領域響當當的名字,可謂專業中的專業。在手機中引入專業認證鏡頭,確實對手機拍照功能提升不少,也對用戶的認知有很好的拉動。但懂懂發現,并不是所有專業鏡頭用在手機上,都會達到專業的效果,廠商的調校也是關鍵影響因素。
另一類是從軟件出發不斷優化。比如蘋果手機就是因為軟件優化的好,以其優異的拍照效果俘虜了一大批用戶。但是這幾年蘋果雖然在拍照上持續下功夫,卻沒有讓其鞏固拍照上的優勢,從iPhone6開始,相比其它廠商越來越有特色的拍照,iPhone在拍照上平庸的表現反而成為蘋果的槽點。
為何蘋果在拍照上持續下功夫卻取得反作用呢?懂懂認為,一方面是因為其它廠商的進步,另一方面則是因為蘋果雖然在拍照功能上花了很多心力,但未必用到“點”上。用戶對于手機拍照的需求千差萬別,蘋果希望滿足用戶的各種需求,帶來的效果就是各方面都很均衡,卻少了一個直擊用戶需求的爆點。
說到這里,懂懂想起了另外一家主打拍照的手機廠商,這家廠商特別善于發現用戶的痛點,每一次在拍照上的升級都能引起用戶和市場的雙重認可,這家廠商就是OPPO。
OPPO是以年輕用戶為主體,一直在研究年輕用戶拍照的核心需求點,然后再在研發上下力解決核心用戶拍照的需求,不斷優化拍照,因此也得到廣大年輕用戶的喜愛。
怎么能知道什么是用戶真實的需求,而避免廠商對于拍照的優化不是做無用功呢?這在OPPO內部有一套成熟的轉化方案,它就是理想人像實驗室。舉一個例子,在OPPO R11s這一代新機上采用了智選雙攝方案,兩個鏡頭都是主鏡頭,一個拍白天、一個拍黑夜。這種做法與其它廠商的一個主鏡頭+一個副鏡頭的做法都不一樣,這個全新的雙攝方案就是用戶真實需求驅動的結果。
OPPO有一條完善的工作機制來洞察發掘用戶在拍照上的痛點,在與OPPO工作人員溝通中,懂懂了解到其中一部分。先是通過用戶調研、售后、論壇、微博等渠道廣泛收集用戶的聲音,匯總到大量的用戶反饋后歸類,然后OPPO理想人像實驗室就會召開內部討論會,從用戶角度分析為什么會發出這些聲音,對這些聲音背后可能存在的原因、原始數據進行深層挖掘。比如“拍照一般般,晚上拍不清楚,沒有明顯感覺到雙攝像頭帶來的優勢”就可以分解成“用戶對雙攝不感冒”、“用戶對目前雙攝的效果不滿意”、“用戶希望夜晚拍照更好”等多個解讀方向,通過這種極富代入感的自我解讀來挖掘最原始的用戶需求。通過這些用戶聲音的挖掘發現在收集的400多條主要聲音中有100多條都是在說“夜拍差”,那么“夜拍差”無疑就是用戶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然后OPPO理想人像實驗室會通過“頭腦風暴”形成“點子庫”,然后對這些點子進行打分,綜合得分領先的就將成為“精品點子”,成為下一代技術創新的主方向。
OPPO R11s上的智選雙攝就是在這樣的流程之下形成的一個與市面上已有雙攝都不同的雙攝方案,也是促使OPPO R11s上市后成為爆款的核心功能之一。所以懂懂認為,硬件和軟件創新都很重要,是滿足用戶需求的方法或手段,但找到用戶最核心的需求去“定點爆破”才是關鍵,讓用戶在使用時有最明顯的感知,才是創新的出發點。
手機拍照與相機拍照不同,追求技術領先不如找到用戶痛點
正如上文所說,創新應該是源于用戶需求,而不是對技術領先性的一味追求。這一點也是手機拍照與專業相機拍照最大的不同。當手機替代了專業的微單、單反,用戶對拍照功能的需求也發生了重大的變化。
比如用戶在使用手機拍照時所見即所得,第一時間就可以在手機上看到拍照的效果,而且必須是“美美滴”照片。這其實需要不斷對軟件調優,同時要渲染、美化圖片。記得懂懂身邊有一大批用戶都認為三星的拍照比蘋果好,其實就是因為三星的渲染效果更好,而蘋果則側重于真實。真實與美化,哪個更重要?懂懂認為:用戶需要的更重要。
讓用戶感到更美,不僅是調色、磨皮這么簡單。讓負責開發手機的技術男去定義什么是美的,恐怕很難得到最終用戶的認可。OPPO理想人像實驗室史無前例地引入時尚攝影師、化妝師、修圖師、還有O粉拍照達人等專業影像人以及影像愛好者,讓這些更懂美的人與工程師一起對人像進行調試,使得照片在美的基礎上更加真實。
比如華人時尚攝影圈有名的韋來被大家稱為“韋一張”,他的攝影理念是“一張就夠了”,因為他知道在什么樣的環境上能夠拍出好效果。在對照片調試過程中,他給OPPO團隊一個重要的建議:暗光下的人像,如果把人面部單獨提亮一點,會讓整個人像更突出,用戶觀感更好、滿意度更高。
圖注:OPPO影像團隊與Russell James交流成片細節或者說工作交流
普通用戶對于手機拍照與相機拍照的需求,還有一個根本不同:用相機拍照追求的是專業,攝影師需要根據拍攝的場景調燈光、調光圈、調快門,那是一個技術活。用手機拍照的用戶,最大的心愿就是用一個傻瓜操作拍出媲美專業相機的效果來。OPPO R11s所采用的智選雙攝,兩個攝像頭之間可以根據環境光線智能的切換,光線環境好就使用1600萬像素攝像頭,暗光環境則使用2000萬像素攝像頭,對于用戶而言,不會感知到鏡頭切換的過程,完全可以通過“傻瓜式”操作得到“專業級”效果。
尼康關閉工廠,只是一個開始,手機對專業相機的替代性會越來越強。未來不僅普通用戶可以使用手機拍出“專業大片”,一些專業攝影師也開始喜歡使用更為便捷的手機來捕捉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拍照功能成為近幾年手機廠商的核心競爭點,從一開始對像素的追求,到后來的專業鏡頭,再到現在的雙攝,手機相機的功能一直在不斷演進,相信不久還會有創新出來。OPPO副總裁吳強就透露,OPPO手機拍照功能未來會在變焦、光圈、廣角等方面繼續創新。大家都知道,由于手機超薄機身限制,鏡頭的變焦、廣角等功能無法與專業相機媲美,OPPO探索的方向就是希望能打破機身的限制,年初在MWC上發布的5X無損變焦技術就可一窺端倪。
【結束語】
雖然所有手機廠商都非常重視拍照的功能,但是懂懂注意到,OPPO在用戶心中形成了“拍照手機”的強認知品牌形象。拍照已經成為手機的核心功能,OPPO最早發現了這個趨勢,早在2014年就提出“至美一拍”,而且一直圍繞年輕人最喜歡的功能----拍照,全方位集中資源大力推進:一方面從營銷上清晰定位于拍照手機,讓用戶一想到OPPO就想到拍照特牛;另一方面,OPPO堅持在拍照這一方面持續投入研發,組建OPPO理想人像實驗室等,并且是從用戶需求研發,讓用戶感受到美的照片。隨著對拍照這一特性的不斷強化,現在用戶一想到拍照手機,就想到OPPO;一看到OPPO,就想到拍照功能強。OPPO已經成為拍照手機這個品類的“代言人”。
其實,每個廠商的定位和品牌調性都有所不同,比如蘋果是創新,華為是商務,三星是高端,小米是黑科技。手機的競爭進入紅海,手機產品核心功能的領先性和品牌鮮明的個性都變得尤為重要。比如商務人士買手機會首先考慮華為,發燒友會先看看小米,年輕愛美的用戶則一定要OPPO。
找準戰略方向,堅定投入,才有可能在接下來的紅海戰爭中占有一席之地。
來源:懂懂筆記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