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騰大戰”快手能否漁利通信
?走到2018年年中,“頭騰廝殺”成了短視頻大戰最好的詮釋,抖音躥紅、開火騰訊讓競爭波詭云譎。從快手一家獨大,到抖音、快手平分秋色,BAT的全面參戰讓短視頻的格局更加復雜。
走到2018年年中,“頭騰廝殺”成了短視頻大戰最好的詮釋,抖音躥紅、開火騰訊讓競爭波詭云譎。從快手一家獨大,到抖音、快手平分秋色,BAT的全面參戰讓短視頻的格局更加復雜。值得玩味的是,復雜戰事背后,潛行了七年的快手看似遠離口水官司,又在悄然收割戰場。
“頭騰大戰”搶風頭
短視頻從春節開始風光無限,快手、抖音、微視霸占了《極限挑戰4》、《偶像練習生》、《創造101》等幾乎全部的熱門綜藝節目,尤其是后來者抖音強運營和頭部網紅模式刷屏朋友圈,之后又與微信進入“屏蔽與反屏蔽”大戰,扮演逆襲者的角色。
不過,在微視強勢復活、快手領跑姿態的背景下,無論抖音還是其他短視頻企業,彈冠相慶為時尚早。
有業內聲音認為,這一波短視頻交鋒,有強烈的流量驅動痕跡。騰訊的微視是復活性產品,透露出從馬化騰到業務團隊對短視頻領域強烈的渴求。抖音2016年上線,但近半年才被短時間催熟,象征的則是今日頭條分擔業務、尋求新流量洼地的競爭壓力。
近一段時間,今日頭條CEO張一鳴手里的幾張牌開始發生劇烈變化。因涉及低俗等問題的今日頭條被監管部門從約談,到關閉部分頻道,到頭條App暫停下載三周,再到被要求永久關閉內涵段子,發展壓力不小。
過去幾年,信息流產品在互聯網大行其道,各類新聞客戶端以“自媒體平臺”的模式收割移動資訊市場。由于采編模式的變化,這塊領域曾是監管的重災區,如今也是監管的重點關注區。
易觀智庫披露的數據表明,自4月11日開始,今日頭條App每日使用時長和日活用戶量開始下滑,并陸續跌破1.4億、1.3億關卡,停留在日活1.2億左右。用戶的日均在線時長從2017年11月的74分鐘,下降了20分鐘。
與之相反,“救火隊長”抖音意外成為頭條系走出困境的戰略舉措,獲得重點扶植后,抖音從2017年底五六千萬的日活很快飆升到日活1億,已經與今日頭條不相上下,但危機并沒有解除。整個頭條系產品嚴重依賴流量打通,沒有足夠的流量整個生態很脆弱。
對張一鳴來說,如今最大的兩個流量池就是頭條和抖音,頭條App正遭遇百度、騰訊、阿里(UC)在信息流領域的聯合夾擊,整個產業面臨極大的政策不穩定性。
抖音搶到了頭部網紅和社交發酵的紅利,但這一市場對于BAT尤其騰訊來講,更是不容觸碰的禁區。據悉,幾乎所有新進入短視頻賽道的選手,包括騰訊、百度、微博等,現在都準備復制抖音模式,砸重金爭搶頭部網紅,而后者往往是沒有忠誠度的,尤其卷入“屏蔽官司”之后,微視勢必抓住時機在業務層面展開爭奪。
快手邊緣化了嗎
當互聯網張口閉口“頭騰大戰”時,似乎快手曾經的風光被取代了。但這可能只是表象,5月31日凌晨,有“互聯網女皇”之稱的瑪麗米克爾發布了2018年互聯網趨勢報告,援引了由高瓴資本數據顯示,快手、抖音成為現象級產品,抖音日活用戶9500萬人,快手的日活用戶為1.04億。
快手早于抖音創業多年,在引起媒體關注之前,一直低調行進。值得注意的是,區別于抖音和微視的“網紅模式”,快手并未大張旗鼓地靠巨額補貼和買流量實現發展。
不過,抖音崛起、微視重啟后,仍然有人認為,騰訊的態度左右了快手的走向。但也有業內人士看好快手,理由是區別于美團、京東、滴滴等騰訊系企業,快手與騰訊并未進行產品層面大規模的互融互通,也就意味著兩者的用戶層和角度有所區別。
“快手和抖音不是直接競爭對手,與微視也不是敵人,它們擁有完全不同的定位、產品邏輯甚至是用戶群”,不愿具名的分析人士指出,快手聚焦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核心定位是記錄和分享,在流量分發上講究平等普惠,不向名人傾斜,不與網紅簽約和入駐,走的是去中心化之路。
在定位上,熟悉快手的內部人士透露,“快手更早商業化可以賺很多錢,更早改變價值觀去運營名人發展更快,但宿華(快手創始人兼CEO)都拒絕了”。
相比而言,抖音、微視更像短視頻內容創作的媒體平臺,可以通過強運營、話題和頭部網紅迅速拉流量、拉熱度、造聲勢、賣廣告,適應了一二線城市年輕人的泛娛樂需求。
不同的兩類產品在短視頻風口上相遇,誰會成為最終的贏家目前誰都無法妄下結論。分析人士舉例說,即便在騰訊獨大的社交市場,陌陌、脈脈仍然能發展壯大,在企業社交領域更有廣闊的市場。
而新聞資訊產品,即便天天快報、微信公眾號、今日頭條風頭強勁,傳統的新浪、網易、鳳凰網仍然擁有競爭優勢。“新模式在層出不窮,趣頭條的火熱也佐證了這個市場并非一成不變。”
不過,低調帶給快手的麻煩也是顯而易見,在抖音攻勢之下,挑戰在于面對行業和市場變化,領導者的反應和決策還是不夠迅速果斷。要保住市場領導地位,快手必須改善決策力和靈活性。知情人士透露,快手在產品上正加速進化,很多新功能和新產品也在陸續推出,比如k歌、快手小游戲、魔法表情等。
此外,在“頭騰大戰”的戰局中,快手的地位相對超脫。2017年,快手獲得了騰訊領投的D輪3.5億美元投資。而騰訊2018年一季度財報則透露,對一家短視頻公司增資4億美元,占股2%。雖然騰訊沒有詳解投資標的,但業內普遍認為,這家公司就是估值達到200億美元的快手。“在騰訊決定發力短視頻后,依然選擇重金下注快手,意味著雙方沒有發展分歧,仍然具備聯合作戰的能力”,分析人士如是說。
競合局面越來越復雜
對于抖音而言,戰局上與騰訊已經勢同水火,不站隊的壓力越來越大。近期,頭條系屢屢傳出與阿里的緋聞。
另一方面,騰訊在微視之外,陸續孵化了“下飯視頻”、“速看視頻”、“時光小視頻”等新產品,對標抖音的兄弟產品西瓜視頻、火山小視頻等。有消息說,張一鳴已經決定重新扶植火山小視頻,再造一個流量池。
更為重要的是,短視頻大戰正走上當年微博大戰的老路,頭部大V、網紅開始收割流量和現金流。越來越多的用戶開始感到審美疲勞,刷來刷去看到的都是同一題材,諸如海草舞、嘟啦舞,由興趣引發的“信息繭房”越來越嚴重。
據36氪報道,目前大量機構和達人沖向抖音,隨著抖音度過最強勁的增長期,頭部紅人、腰部紅人以及大量普通UGC的結構穩固下來,一夜爆紅的機會越來越小。
從微博時代來看,網紅的忠誠度并不高,這類似于網約車市場的補貼模式需要持續不斷的輸血,直到把競爭對手逼死。不過融資數億美元的快手、有騰訊做背書的微視,可能并不懼怕此種打法。
分析人士指出,網紅模式除了投入更多的錢買流量,出路只有一條,必須向三四線城市下沉,用戶進一步泛化。正如當年微博手中也曾掌握大量網紅,卻經歷了很久的低潮期,直到二三線及以下人群開始使用微博,才真正崛起。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