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金融安全命脈:中電金信為金融注入“深度數字化骨架”觀點

金融是促進社會生產效率提升的重要工具,可以在不確定的環境中對現有資源進行跨期最優配置。
金融是促進社會生產效率提升的重要工具,可以在不確定的環境中對現有資源進行跨期最優配置。在金融安全尤為重要的今天,數字化轉型早已成為金融行業的必選題,而借力金融科技企業,則成為金融機構轉型升級的有效途徑。
近日,中國電子基于已有的能力和基礎,進一步整合核心和優勢資源,正式推出“中電金信”新品牌、新戰略。作為中國金融行業領先的解決方案和服務提供商,深耕金融行業十余年的中電金信肩負國家使命,開啟了全新的征程。
金融業的“科技擺渡人”
我國已正式進入了“十四五”的全新發展階段,面對“新經濟、新產業、新金融”新一輪的產業數字化變革,作為底層支撐的金融產業必然也需要隨時代做出相應的改變,而數字化科技成為金融行業實現飛躍的一大機遇。
科技貫穿金融全產業鏈,隨著“十四五”的推進以及“新基建”的落地,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興技術將為金融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數字化科技勢必將逐漸成為金融業底層化的基礎設施。
面對這一必然趨勢,中電金信總經理馮明剛有著自己的深刻理解。
馮明剛表示: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是由內而外提出,有兩個迭代,一是探討業務上面的數字化轉型,二是把原來的架構從集中式穩定、可靠的架構,往云架構進行遷移。
凱文·凱利在《科技想要什么》一書中說:“科技,是人的【第二肌膚】,一直是,將來也是。”如果說科技是人的【肌膚】,那么數字化科技就相當于金融業的【骨架】。
盡管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興技術已經逐漸走向成熟,但如今數字化科技與金融機構的結合依舊是單點、割裂的形態,整體來看,金融行業的數字化科技骨架還比較零散,很難形成合力。
金融業數字化升級面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自身數字轉型能力不夠導致“不會轉”;二是金融機構數字化人才儲備不足致使“不敢轉”;三是金融機構決策層數字化轉型戰略不清導致“不善轉”。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如果金融機構想要通過科技自立自強,走出目前的困境,借力金融科技企業成為最有效的措施。
以全新品牌中電金信為例,在技術中臺層面,中電金信相繼推出自主研發的分布式金融PaaS平臺、數據中臺、移動開發平臺、AI基礎平臺和質量安全管理平臺,建立了強大的資源整合與能力支持平臺。
在數字化應用系統層面,構建了包括分布式核心業務系統、國際結算和貿易金融、移動金融、開放銀行、交易銀行、遠程銀行、信貸管理、營銷管理、全面風險管理等具有業內核心競爭力的硬核產品體系,數字化轉型能力足夠強大。
強大實力的背后同樣離不開多年的人才以及技術積累,畢竟任何高新科技在發展過程中都會面臨人才難題。
經過十余年的積累,中電金信在全國設立了21個研發機構,匯聚25000余名專業人士。馮明剛說,為了解決人才短缺的問題,中電金信與國內多所高校開展了戰略合作,建立實驗室,共同攻克科技研發難關。
至于金融機構決策層數字化轉型戰略不清導致的“不善轉”,更是中電金信的專長。
作為中國電子發力金融行業數字化的核心聚焦,中電金信擁有包括咨詢、軟件產品、解決方案和實施、運維測試、系統集成等全棧式的金融科技服務和產品。累計為500余家金融機構提供高質量服務。
在不斷深化與多家科技企業的技術合作中,中電金信形成了“金融科技+生態”的獨特競爭力,與央行、監管機構、各類銀行緊密合作,積累了豐富的行業經驗,也可以為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提供戰略支持。
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產業發展部發布的《攜手跨越重塑增長——中國產業數字化報告2020》認為:
數字化是指在新一代數字科技支撐和引領下,以數據為關鍵要素,以價值釋放為核心,以數據賦能為主線,對產業鏈上下游的全要素進行數字化升級、轉型和再造的過程。
在加入中國電子后,中電金信深度參與金融實驗室技術聯合研發,結合產業政策,推出整合生態力量+適配PKS體系+面向金融行業的+全棧IT數字化解決方案。中國電子提供了金融行業的基礎底座,而中電金信的的加入則補齊了上邊的應用層內容,實現了從底層基礎設施到上層應用全鏈打通。
為金融業打造“深度數字化骨架”
根據《重構數字化轉型的邏輯》一書的定義:數字化轉型的本質是在"數據+算法"定義的世界中,以數據的自動流動化解復雜系統的不確定性,優化資源配置效率,構建企業新型競爭優勢。實際上,數字化將成為未來金融業競爭的核心本質。
新基建促使數字化技術供給側提速升級,疫情環境客觀上令數字化技術的落地價值在金融業加速釋放。對于金融機構來說,數字化是未來形成差異化競爭力的唯一途徑,也是未來能夠實現長久屹立的“骨架”般的存在。
當今時代,新型技術的爆發為金融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時也為金融安全帶來了挑戰。維護金融安全、防范金融風險是金融領域一切創新和發展的前提,而數字化是守住風險底線、確保生態安全的有效手段。
中電金信研究院院長況文川提到,目前金融機構面對的是深度數字化的大環境,主要表現在三個層面:一是數字化的生活,消費者完全的數字化和居民人口結構的變化;二是數字化的產業,隨著中國的新基建、再工業化,互聯網正在從消費互聯網走向產業互聯網,從人的互聯走向物的互聯,數字經濟的占比本身也在不斷滴提高;三是數字化治理,這次疫情的應對,實際上也給我們展示了這種數字政務、數字社會服務、政務大數據服務等等在社會生活中的重要性。
在數字顛覆程度加速,企業轉型迫在眉睫的時刻,中電金信全棧解決方案為金融業打造出了新時代的“數字化骨架”,也為實現國家金融安全和掌握核心技術奠定堅實的基礎。
根據埃森哲的研究和判斷,未來數字技術占據整個經濟價值的比例會越來越高,可能會增長到接近70%。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大量的經濟價值將來源于數字技術。實際上,中電金信在中長期的規劃布局中也將金融數字化提到了更高的戰略位置。
在領軍金融行業數字化方面馮明剛提出了中電金信的戰略藍圖:第一,深化研發創新,中電金信成立了研究院,集中研發力量,系統性加大投入做創新研發。“我們國家的金融不能建立在沙土上,我們的實力必須建立在自己的底座”;第二,業務與行業的拓展。從銀行業向保險、證券及其他泛金融領域拓展。并且在最后提到,將以開放的心態持續創新,自立自強,推動金融行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作為基于全棧信息技術的金融數字化咨詢及軟件提供商,中電金信聚焦“金融+生態”,依托中國電子的核心技術優勢和組織平臺,聯合科技領域生態伙伴力量,構建金融數字化咨詢及軟件服務能力,全面助力金融機構邁入自主、安全、可持續的金融科技發展之路。
IDC發布的《中國銀行業IT解決方案市場份額報告》顯示,中電金信以領先于市場主要廠商的收入和市場占有率,2017~2019連續三年蟬聯中國銀行業IT解決方案商榜首。
下一步,依托中國電子核心技術優勢和組織平臺支撐,中電金信將在行業競爭中取得更優異的成績。
要知道,中國電子是網信的核心力量和組織平臺,基于中國電子已有的完整的PKS安全體系,聯合科技領域生態伙伴力量,中電金信打造出了“金融科技+生態”的獨特競爭力,并形成了從核心應用到技術與業務中臺到硬件、信息系統設施的解決方案和系統能力。這既是中電金信金融生態的體現,也是中電金信相較于其他銀行科技企業或互聯網科技企業的優勢所在。
馮明剛表示:“2021年,中電金信站在全新的起點,將通過中國電子的賦能加持,以‘持續創新,為社會注入全新價值’為使命,以‘數字科技成就美好世界’為愿景,用實力擔當、創新專業,助力推動金融行業自主創新,實現高質量發展。”
以清晰的模型快速把握機會,以最小的成本推進數字化轉型,以金融數字技術實現對應用和業務多場景生態的覆蓋。中電金信在幫助B端加固金融安全壁壘,進而提升整體金融效率的同時,為金融業注入了“數字化骨架”,也打造了一個金融數字化體系的范本。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