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曝員工薪資糾紛,以燒錢營銷聞名的人人車“差錢兒”了?觀點

不少人人車員工維權,一方面在于人人車的戰略反應似乎有些后知后覺,尤其是從今年上半年到現在持續曝出的撤部、裁員、員工維權等消息似乎也讓人對人人車的資金實力產生懷疑。
二手車電商平臺,在廣大用戶印象中似乎一直都是一副“不差錢”的樣子,轟轟烈烈的營銷大戰讓很多二手車電商具備廣泛的品牌知名度,作為行業頭部玩家之一的人人車就是其中之一。然而不得不說的是,從多個維度來看,如今的人人車似乎已經失去了往日的激情。
尚未走出去年“內訌門”留下的陰影,人人車最近一段時間又被不少人指出其資金方面似乎有些窘迫的樣子。尤其是從今年上半年到現在持續曝出的撤部、裁員、員工維權等消息似乎也讓人對人人車的資金實力產生懷疑。
融資不暢,造血不強:人人車的“荷爾蒙”還能燃燒多久?
隨著二手車電商野蠻生長時期過去,資本和各路玩家也都歸于理性,進入一個相對合理的生態競爭時代,由大肆燒錢的營銷大戰回歸到產品和模式本身上來。
資本是助燃劑,有了資本的助力,企業才有接下來發展的動力。對于任何一家創業公司而言,如果在發展的早期通過數據來贏得資本認可的話,那么在行業歸于理性之后一定要向資本方證明自己的盈利模式和商業模式,而資本是在此基礎上幫助目標清晰的創業公司良性運營,幫助市場生態化發展。然而就目前來看,人人車在這一方面的表現似乎并不盡如人意。
從造血能力來看,人人車的收入主要分為交易服務傭金與金融等后市場收入,交易傭金成為其最核心營收,金融部分占比過低。似乎有些依賴于交易本身,欠缺整體生態布局,陷入缺乏造血能力的境地,沒能在交易費用之外構建起具備聯動性質的業務形態。雖說今年4月底獲得高盛投資后,人人車也開始在公開場合宣稱“將把金融作為重點業務之一”,但無奈入局較晚,沒能占得最大的市場紅利。
缺乏可持續發展的業務結構和穩定的造血能力,這樣的表現在行業進入深水區的今天似乎很難打動投資人。
在支出上,獲客一定是首先要提到的,在此我們不妨以優信為參考。此前優信上市招股書中的數據顯示其單車獲客成本高達9.5%,且其中包含了大量無需廣告營銷的2B業務量。而人人車方面,線下業務明顯比優信要重,獲客成本應該也要高于優信。
從其它支出來看,9月本是二手車商廣告投放的旺季,人人車卻似乎并沒有太多動靜。專注于嚴選,率先開啟補貼模式,但從實際的效果來看,恐怕并不盡如人意,多少有些賠本賺吆喝的感覺,每天車源的固定押金本就不是個小數字,而且人人車的補貼有些過于多。花了巨資,卻只能收獲較小的市場增長,投入產出似乎是不對稱的。
據公開資料顯示,人人車最近的一次發生在今年4月26日,融資金額為3億美元,高盛集團領投,騰訊、滴滴等跟投。新的投資方只有高盛一家,騰訊和滴滴均是老股東。順為、漢富等早期投資方已經不見蹤影,相對于競爭對手,已經F輪融資的人人車似乎很難再尋求新投資者的青睞。
人人車CEO李健去年聲稱“今年底前把覆蓋城市從100個擴大到150-200個,但是截至10月30日,反而相比當年人人車官網說的“覆蓋全國超百座城市”縮減了20%,而這不得不引起人們對其資金實力方面的懷疑。與此同時,最近網上流傳出許多關于人人車員工維權的報道,這也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而這或許會進一步加重外界對人人車資金準備的懷疑程度。
多地被曝員工維權:資金緊張的無奈之舉?
今年5月,在人人車上一輪融資剛剛完成后,就有媒體報道稱人人車拖欠銷售人員工資,濟南分公司已人去樓空,從城市經理到人事行政全部不知去向。
今年十月,有媒體報道稱人人車于10月14日突然宣布關閉贛州分公司,這導致20多名員工被迫失業下崗且維權無門。同時還曝出,人人車還拖欠員工工資、手機設備押金等費用尚未解決。
雖說人人車方面回應稱,公司運營一切正常,城市數量一直保持穩定,但其站點減少似乎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
隨后,又有不少員工在社交平臺上表示人人車似乎有些強制辭退員工的行為。
有網友在微博爆和脈脈爆料稱,人人車或將在月底進行強制員工離職。在網友爆料的截圖上可以看出兩個重要信息點。截至22日,不同意離職的員工將被強制離職,而同意離職的員工將獲得一個月的工資補償。而人人車方面回復稱并沒有這樣的事情存在,這是謠傳。
甚至還有人在脈脈上爆料稱,人人車方面采用威脅的方式,強制裁掉哺乳期媽媽,不給補償而且還進行威脅。
當然了,有些內容具體有沒有夸張杜撰作為外人也無法肯定確定,但人人車撤站點的善后工作似乎的確沒有做好,不然也不會有這么多員工在各類平臺上維權。如果這些爆料全都屬實,這不得不讓人懷疑人人車的資金是不是真的緊張了,要通過節流,即有選擇的關店的方式放緩燒錢的速度,采用清退一批員工的方式來降低成本。
不過對于人人車而言,這一舉措似乎并不是什么明智的方式。這些維權事情到底如何發生的暫且不論,是否是人人車資金問題引發的也不宜隨意推測,對于人人車而言如果不能把內部的問題好好解決,或許會對其業務發展產生許多不好的影響。
從業務端來看,不少部門突然撤去,這也使得很多尚未完成并且沒有進行交接的業務出現問題。例如今年十月,福州一用戶把自己的車賣給人人車平臺,錢到位了,但始終等不到人人車通知他辦理車輛過戶,而聯系人人車方面也是麻煩重重。聯系之前的服務人員也沒能得到解決。
從內部管理來看,許多站點的突然撤去,不少人人車員工維權,或許會對其他員工產生一種“不安全感”,不利于內部人心的穩定。中關村才女梁寧說過,一個優秀的組織,有三個支點:系統正義、KPI和安全感。如果一家員工不安全感程度上升,這真的需要企業管理者好好考慮一下了。
從用戶端來看,一系列負面消息可能會對品牌形象帶來傷害,如果一家企業連內部員工權益都無法維護好,拿什么去維護用戶的利益?一系列員工維權事件可能也會降低人人車品牌的大眾信任感。
從投資人的角度來看,負面消息過多,而且是管理方面出現問題,這很有可能給投資人留下不好的印象,進一步惡化自身的融資環境。
作為外人,不確定這些事情的發生到底是不是人人車資金緊張的緣故,不過對于人人車而言,如何妥善解決這些“被辭退”員工們的問題已經成為眼前的當務之急。
從戰略遲疑到管理不當:創業公司的坑,人人車踩了個遍
從行業的第一梯隊到如今的負面纏身,人人車的病根究竟在哪呢?在筆者看來,這不外乎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依賴資本輸血缺乏盈利能力。
很多創業公司都容易犯這樣一個錯。拿到融資的時候,想繼續大力推廣,期望獲得更多的用戶。但是,錢沒花對地方,往往都是致命的,創業不是
“融資-刷存在—融資 ”這么簡單。等后來意識到問題了,由于缺乏自身造血能力,只能開始削減規模,裁員關店似乎就成了理所應當的事。
其次是戰略上的失誤,這包括兩方面的影響。
一方面在于人人車的戰略反應似乎有些后知后覺,例如金融業務的發展,當瓜子優信在二手車金融跑馬圈地時,人人車卻后知后覺,直到上一輪融資到手,才開始大張旗鼓的宣傳造勢,但此時反應過來已經慢了對手不止一拍。還比如二手車市場和新車市場相融合是必然的趨勢,瓜子的毛豆新車,優信的新車業務都在高舉高打的進行時,圍繞主營業務進行擴張時,人人車依舊沒有什么動作。
另一方面是戰略迷失,有病亂投醫引發更大問題。之前有媒體報道稱人人車將大量滴滴的營運車上架,充當個人車源。對真正有購買二手車需求的消費者來說,買一臺營運車當私家車存在著極大的安全隱患,而這或許也將對其品牌形象造成一定的損害。
再次就是與主要投資人滴滴之間的協同問題。兩家公司并沒有形成很好的業務聯動,滴滴現在剩下的只有基本控股的戰略投資和掌握實權的高管,這比車輛的問題要嚴重
最后也是最關鍵的一點就是企業管理。
創業公司都講創新,追求發展速度,有些東西可以趕超,但有些東西不能,尤其是人才和組織建設,而組織建設的根本又是文化建設與制度建設。
初創公司本來就缺少文化底蘊,去年十月人人車“內訌門”的爆發還歷歷在目,空降高管難以服眾,甚至爆發動手事件,不少老員工集體申請離職,這些人多為評估師和一線銷售骨干。這也讓外界感受到人人車似乎缺乏適宜的內部文化,在管理上好像也比較混亂。尤其是大量老員工出走,似乎也讓之前建立的文化底蘊付之東流。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