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2017成績單:小米起死回生,投資起了哪些作用通信
一年前,小米還身陷在“中年危機”的論調中,雷軍在回憶那段灰暗歷史時表示:“過去兩年我們被蹂躪的不行了,大家都說我們快關門了”。僅用一年時間完成逆襲,他是如何做到的?
導語:
他們是互聯網時代的創業者,起步于微末,經歷過公司的生死考驗,最終成為浪潮中的掌舵人。他們的創業經歷被奉為“圣經”,他們的創業故事你一定稔熟于心。
伴隨著生態版圖的擴張、個人身價的飆漲,互聯網大佬們也走上創而優則投的道路。他們成了早期投資領域的鯰魚,攪動著當下創業投資格局。
新芽NewSeed(www.NewSeed.cn)2017【互聯網大佬投資成績單】系列,帶你走近他們的另一面。當他們一手托著資金、一手握著資源,頭頂創業光環來到你面前,你還不站隊嗎?
前幾天的“雙11”,各大手機品牌都曬出了自己的成績,小米天貓旗艦店銷售支付金額24.64億元,再次以手機銷量第一、安卓手機支付金額第一的成績在天貓“雙11”奪得五連冠,并大幅刷新參加天貓“雙11”以來的支付金額紀錄,增長近100%。
而就在一年前,小米還身陷在“中年危機”的論調中,雷軍在回憶那段灰暗歷史時表示:“過去兩年我們被蹂躪的不行了,大家都說我們快關門了”。僅用一年時間完成逆襲,他是如何做到的?
新芽NewSeed(www.NewSeed.cn)梳理了雷軍和小米的投資案例,希望從中一窺究竟。
3年投資89家企業,小米估值翻4倍
自2013年底啟動小米生態鏈計劃以來,小米生態鏈旗下的公司便迅速擴張。2016年3月,這個數字增長為55家;今年3月,數字增長為77家;到了今年6月,小米生態鏈企業已經達到89家。
雖然89家中只有30多家發布了產品,但已經誕生了小米移動電源、小米手環等銷量過千萬級的爆品;截至今年Q1,小米77家中,有16家年銷售額過億;截至今年Q2,小米超越蘋果、Fitbit,成為全球可穿戴設備份額最大的品牌;一個未上市的互聯網公司,憑借一己之力孵化出4家估值過10億美元的獨角獸公司……
新芽NewSeed梳理了雷軍及他的小米科技、順為資本在過去幾年時間里在智能硬件領域A輪及以前的投資,發現幾乎遍布智能硬件的各個領域。還記得當初雷軍進軍互聯網家居,在傳統家居行業掀起了腥風血雨,如今,這一景象正在智能硬件的各個細分領域上演。回春的雷軍和小米,歸來仍是鯰魚。具體投資事件如下:
“我們的想法是用小米模式切入100個細分領域,帶動整個智能硬件的發展,把小米從一個大船變成整個艦隊。這是在2014年我們(估值)過了100億美元時提出的計劃。”雷軍說。如今,憑借生態鏈投資布局,小米估值已拉升至460億美元。前些時日甚至有傳聞稱其估值達1400億美元,超過Uber成為全球估值最高的未上市互聯網公司(后被雷軍辟謠)。
2017雷軍做對了什么?投了些啥?
在去年的小米內部年會上,雷軍給小米定下了2017年的5大核心戰略:黑科技、新零售、國際化、人工智能及物聯網金融,而這些也體現在小米的投資布局中。
1.黑科技是小米一直堅持布局的一項,往年體現在便宜而種類繁多的智能硬件上,如手環、插線板、移動電源、空氣凈化器、體重秤、智能血壓計、凈水器、床頭燈等,如今開始向人工智能及生活消費領域偏移。
今年4月上線的“有品”,體現了這一趨勢。除了生態鏈上的數碼產品外,在售的還有床墊、枕頭、沙發、刀具、毛巾等日用品類。小米聯合創始人劉德表示:“現在的毛巾公司有可能就是科技公司,毛巾的抗菌、吸水性,都是從科技角度來解決的。越來越多的東西開始有科技屬性,它昨天不是科技公司,不代表明天不是科技公司。”
擴大投資品類,意味著小米投資策略的轉變。過去圍繞“智能硬件艦隊”進行布局,今年開始圍繞“用戶群”周邊延伸。同時,以往專注于早期項目投資和孵化,今年出手節奏也有所放緩,一些成長期企業也成為小米的投資標的。
2. “小米是手機公司,也是移動互聯網公司,更是新零售公司。”他曾將小米手機過去的失敗總結為沒有走向線下,想靠新零售打響翻身仗。
小米之家是自2016年下半年起開始布局的線下零售業務。智能手機、空氣凈化器、平衡車、智能手環、小米電視、掃地機器人等,這些產品或出自小米自己生產,或為小米生態合作伙伴提供,豐富了小米零售體系里的SKU。意識到線下重要性的雷軍,今年也在零售領域布局了一些投資。
3. 印度,是雷軍的海外版圖中最重要的一個。2017年第三季度,小米成為印度市場排名第一的智能手機品牌,市場份額23.5%,出貨量高達920萬臺。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率約為300%。至此,小米成功擠掉三星,問鼎印度手機市場。
來自海外市場的增量,對小米手機出貨量的世界排名功不可沒。同時,雷軍對于印度的投資也不計成本。日前他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小米將在未來五年向印度100家初創公司投資10億美元,在印度復制一個小米生態鏈。
內容、金融技術、超本地化服務(包括手機維修)、制造業等,是小米及順為在印度投資的重點關注領域,目前,順為資本已經收購了包括Hungama和KrazyBee在內的六家印度互聯網公司的股份。
4. “在人工智能之外,金融也是我們今年要拉開陣勢干的大事。”雷軍認為,將來所有的商業巨頭都是互聯網公司,也都是金融公司。
早在2015年,小米便開始布局金融,隨后的一年多時間,小米不斷擴張金融業務,涉足貸款、保險、理財、支付等多個領域。今年,小米和順為在物聯網金融領域的早期投資共5筆,涉及在農業、智能投顧、民宿眾籌等領域。
5. 此外,雷軍還加大了文化娛樂領域布局。2017年5月,小米斥資1.8億人民幣冠名了《奇葩說》,雷軍還走上節目舞臺,秀了一曲自己在網紅圈的成名曲《Are you OK?》。
投資泛文化產業顯示了雷軍向年輕人靠攏的決心。據新芽NewSeed不完全統計,2017年,雷軍和他的小米科技、順為資本在文化娛樂領域共有5筆B+ 輪及以前融資,具體投資事件如下:
結語
在創辦小米之前,“天使投資人”是雷軍身上鮮明的標簽。讓他一戰成名的案例,一是以100萬美元投資歡聚時代(前身多玩),上市時獲得112倍賬面回報(按開盤價計算);二是400萬元投資UC,被阿里收購后獲得超千倍回報。
此外,拉卡拉、卓越網、金山云、尚品網、樂訊社區、UC優視、凡客誠品等互聯網時代的知名公司都曾獲得過他的投資。
“有人說我可以退休了,做天使投資人也足夠讓人羨慕。我已四十歲。但我想改變整個中國的手機業、制造業,想成為一個真正的創業者,跟大家一起吃盒飯,坐經濟艙,住如家。”成立小米之初,雷軍如此說道。此后的移動互聯網時代,他個人天使投資驟減,幾乎所有投資行為都發生在小米生態鏈。
40歲All-in創業的中年雷軍,似乎越活越年輕了。去年他喊出“收入力爭千億”的目標,在今年還未過完便已實現;而今他給小米定下的2018新目標是進入世界500強,再次引起輿論的一篇嘩然。努力擺脫中年危機的雷軍和小米,會成功嗎?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