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資產已達萬億級別,催收行業能否依靠Fintech助力騰飛金融
人們只要一提到催收,“暴力”這個負面標簽是無論如何都無法回避的。
人們只要一提到催收,“暴力”這個負面標簽是無論如何都無法回避的。由于監管政策缺失、相關規范不健全,催收行業一直是游走于灰色地帶,各類暴力事件時常見諸報端,讓從事催收工作的人員一直處于輿論的風口浪尖。為了擺脫“暴力”標簽,讓人們正視催收行業,許多催收開始運用人工智能、大數據、聲文識別等金融科技手段,提升催收效率,凈化催收環境。
目前,在我國從事催收工作的企業有兩千多家,但其構成確實魚龍混雜。這是因為由于缺乏監管,借貸方過度跑馬圈地,肆意爭搶客源,致使其壞賬率、逾期比例不斷增高。而一些中小型借貸平臺,為了減輕平臺壓力,將催收業務轉讓給第三方催收公司,卻又不能對其進行很好的約束。那么在利益的驅使下,第三方催收公司往往會為了業績而采取暴力手段,這就是催收行業頻繁曝出暴力事件的原因。
雖然催收行業一直受人質疑,但不可否認這是一個極具潛力的領域。根據銀監會披露的數據顯示,目前我國不良資產的規模已達到萬億級別,截至2017年一季度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1.58萬億元。同時,中投顧問發布的《互聯網+不良資產處置行業前景分析報告》中提到,2016年P2P行業貸款余額接近8500億元,如果按照保守比例15%~20%的不良率估算,其行業的壞賬規模高達1700億元。不良資產的規模如此巨大,催收行業的前景可謂一片大好。而在目前缺少法律制約的前提下,利用金融科技技術手段改善行業環境已成為業界呼聲最高的辦法。
通過運用人工智能、大數據、聲文識別等創新型技術取代傳統催收手段,不僅可以節省大量的人工成本、提高回款率,還可以避免“暴力”催收等亂象的發生。雖然在現行的法律制度下,私人放貸的難以杜絕意味著“暴力”催收不會消失,但是,對于正規的催收機構來說,利用技術手段解決“暴力”催收問題,是創新型催收未來的努力方向。據了解,目前催收機構中常見的技術有聲文識別和情緒識別技術,其中聲文識別可將電話錄音直接轉成文本,提煉關鍵字,使催收過程中的問題變得一目了然;而情緒識別可在催收人員情緒有起伏時,提醒他應當立刻掛機。
在面對如今萬億元級的不良資產處置市場時,傳統的催收模式顯然已經不能滿足其處置需求。而隨著金融科技的廣泛應用,未來催收行業必將向著高效化、人性化、透明化發展,“暴力”催收等亂象也將被逐漸根治。
【來源:未央網】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