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頭條的困獸猶斗,最后的救命稻草會是什么?互聯網+
導讀
對于頭條而言,重金投入去博取在搜索引擎上的可能性,已經是不得不走的一條路。困獸猶斗,結果未知,但顯然搜索不是最終的答案。
對于頭條而言,重金投入去博取在搜索引擎上的可能性,已經是不得不走的一條路。困獸猶斗,結果未知,但顯然搜索不是最終的答案。
很少有像字節跳動這樣的互聯網公司,在成立不到5年內就成為行業公敵,不斷擴張著自身的邊界,而最近這家公司將視線放向了搜索。
今日頭條的基因是內容產品,無論是今日頭條、抖音,還是火山小視頻、西瓜視頻,其特點都是依靠內容吸引流量,然后通過廣告的形式變現流量,但對依靠內容流量起家的今日頭條,其基因卻與服務很難相關聯。
搜索和社交作為可以承載服務的工具和入口,早已被騰訊和百度所證明,當頭條在社交市場屢戰屢敗之后,進入與推薦引擎一脈相承的搜索市場似乎也就變得順理成章了,這一次頭條會成功么?
搜索競爭從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
不可否認,頭條在資訊和視頻領域也擁有一定優勢,但作為信息分發的入口,搜索引擎卻并不僅僅止步于資訊和視頻,這其中還涉及問答、百科、地圖等眾多長尾的服務內容。雖然頭條近年來也在發力問答、圈子、小程序等產品,但和其他搜索引擎巨頭之間存在明顯差距,想要在搜索市場取得突破并不容易。
頭條做全網搜索,考慮到頭條如今的用戶體量,這個入口一定能夠為頭條帶來一定的搜索市場占比,但光有入口是遠遠不夠的。事實上,無論是在國內昔日搜狗、360挑戰百度,還是在國外巨無霸微軟攜搜索引擎+IE瀏覽器之威在搜索引擎上以Bing挑戰Google,結果都不算好。因為無論是從技術積累,以及對用戶體驗優化的經驗,還是用戶心智中首選的品牌,搜索競爭都不是一個一朝一夕就可以一蹴而就的。
360挑戰百度時,360有著國民級產品360安全衛士,但從安全衛士到第二級火箭360瀏覽器,再到最終項莊舞劍背后真實的目的——搜索引擎,每一級跳躍之間的都會在轉化中產生巨大的用戶流失,最終能夠留給360的搜索引擎流量是十分有限的。
搜狗挑戰百度時,除了搜狗輸入法-瀏覽器-搜索引擎的三級火箭之外,搜狗還有著微信公眾號內容這樣的獨占性內容,但依然還是折戟沉沙。微軟對谷歌的挑戰更不必說,微軟擁有著最底層的操作系統層面的優勢,同時技術。資源、資金都不缺,但多年過去依然未能有明顯突破。
搜索的競爭除了產品上是否好用,C端是否方便易得,很大程度上還取決于對用戶心智的占領。在中國,“百度一下”幾乎成了搜索代名詞,在美國Google的地位也是如此,以至于微軟不惜花重金在很多熱門美劇中將臺詞里的Google替換為Bing,從而希望能夠在用戶心智的爭奪上扳回一城。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對用戶心智的占領會變得越發牢固,新入局的玩家想推翻老霸主也就變得更難。頭條做搜索引擎相對于以上幾家,似乎更沒有什么優勢,用戶使用頭條產品的首要原因便是接受內容推薦,而非主動去搜索某個內容,兩者之間的用戶需求有著本質區別。這就如同用戶很少在淘寶里看新聞一樣,用戶使用該產品的第一訴求是什么往往很重要。
頭條做搜索,或許已錯過了最佳時間點
頭條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在于抓住了用戶從PC到移動遷移過程的紅利,當時移動端缺少閱讀體驗優質且統一的內容,頭條通過轉碼的方式抓取了大量PC端內容到移動端,從而完成了用戶量的原始積累。當然這一度引發了很多內容生產者的不滿,但這種不滿也成為了頭條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節點。
在這之后,頭條放棄了抓取轉碼的方式,選擇發展頭條號生態,并逐漸有了自己的內容池,同時將其廣告收入分成給內容創作者。雖然頭條在流量分配上體現出了某種“唯流量論”,并滋生了大量洗稿現象和低質內容泛濫的問題,但這卻讓頭條擁有了一個在移動端具有一定獨占性的內容池。
彼時的百度,正受困于如何將搜索引擎在PC端的優勢遷移到移動端。隨著移動互聯網流量超越PC,越來越多的內容生產者放棄網站上的內容更新,轉而去今日頭條、天天快報等新媒體平臺生產內容。PC端很多時候只能檢索到舊有的存量內容,而無法檢索到移動端新的增量內容,百度索引一切的基礎慢慢被打破。
在這個時間節點上,頭條如果可以同步發力搜索,或許是最好的時機。因為身為搜索巨頭的百度還沒有發力信息流,建立自己的移動端內容生態,頭條更容易在這場搜索引擎競爭中建立一定的差異性。再加上,內容分發市場其他的玩家,企鵝號、大魚號也處于后知后覺的狀態,頭條所建立的內容池在短時間內確實具有唯一性,而這未嘗不是撬動搜索引擎市場的機會。
但商業競爭中從來沒有如果,在經歷一系列“連接”嘗試后,習慣用戶找信息的百度迅速開始明白,讓內容匹配精準用戶才是真正需要補上的短板。百度很快地跟進發力信息流,建立了百家號內容生態將這塊短板補上,并在短時間內完成了對今日頭條的趕超。
時至今日,不僅是百度在搜索框下方添加了信息流,包括360、搜狗、神馬等搜索引擎市場的其他玩家都已經將搜索和信息流進行著緊密的結合,再加上阿里、騰訊等巨頭也加強了內容生態的建設,頭條很快失去了移動端內容獨占性的優勢。
如同很多人嘗嘗津津樂道于當年360如果選擇和搜狗合并之后的所產生的可能性,或者是Google重返中國市場后可能帶來的影響。商業競爭往往就是抓住那一個極短的窗口期,如今所有內容平臺可以檢索到的內容基本不再具有差異性,頭條已錯過進軍搜索的最佳時間節點。
發力搜索背后,實則是增長天花板壓力
搜索引擎一直都是互聯網信息分發的主流形式,這個賽道中不僅孕育出了Google、百度兩家巨頭,曾經的互聯網巨頭雅虎很大程度上也借力于搜索起家,在國內360、搜狗也因為在這個市場中分到一杯羹進而登陸納斯達克,這足以說明這個賽道的價值。
今日頭條引以為傲推薦引擎本身就是一種信息分發方式,再加上龐大用戶群每天也會有大量的搜索需求,進入到搜索引擎市場并不存在門檻,但搜索引擎的中心化的內容分發模式和推薦引擎的去中心化天然就存在沖突,這也是頭條搜索一直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原因。
如今頭條之所以在這樣一個時間節點選擇上線搜索功能,則很大程度上源于營收增長的焦慮。在不斷擴展產品矩陣之后,目前以內容推薦引擎為核心的故事已經講到了極致,頭條如果想再進一步,或者滿足眼前投資人對它的預期,就需要一個在商業價值層面更大更性感的故事,看上去搜索引擎是這樣的。
對于內容起家的今日頭條而言,其生態布局略顯一,基本局限在內容資訊市場,這即缺少熟人社交、零售等生活服務類目的布局,也沒有形成支付閉環,所以很難想象現階段的今日頭條能把消費、O2O生活服務、游戲、工具等各種場景帶到平臺上來,未來可挖掘的空間自然不高。搜索和社交,頭條必須找到一個新的突破口。
除此之外,雖然頭條一直對外否認有上市計劃,但考慮到頭條如今的估值體量,其很難再在一級市場繼續獲得資本支持,上市募資似乎成了頭條進一步發展的唯一選擇。與此同時,今年美股二級市場對中概股態度有所回暖,頭條自然不太愿意錯過自己的最佳上市窗口,所以上市想必早已在排上了頭條的重點日程。
邁入成熟階段,頭條的變現壓力陡增。頭條進軍搜索,短時間內恐怕很難超過360和搜狗,對百度能夠帶來的沖擊和影響只怕會更小,但對于頭條而言,重金投入去博取在搜索引擎上的可能性,已經是不得不走的一條路。困獸猶斗,結果未知,但顯然搜索不是最終的答案。
今日頭條的基因是內容產品,無論是今日頭條、抖音,還是火山小視頻、西瓜視頻,其特點都是依靠內容吸引流量,然后通過廣告的形式變現流量,但對依靠內容流量起家的今日頭條,其基因卻與服務很難相關聯。
搜索和社交作為可以承載服務的工具和入口,早已被騰訊和百度所證明,當頭條在社交市場屢戰屢敗之后,進入與推薦引擎一脈相承的搜索市場似乎也就變得順理成章了,這一次頭條會成功么?
搜索競爭從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
不可否認,頭條在資訊和視頻領域也擁有一定優勢,但作為信息分發的入口,搜索引擎卻并不僅僅止步于資訊和視頻,這其中還涉及問答、百科、地圖等眾多長尾的服務內容。雖然頭條近年來也在發力問答、圈子、小程序等產品,但和其他搜索引擎巨頭之間存在明顯差距,想要在搜索市場取得突破并不容易。

頭條做全網搜索,考慮到頭條如今的用戶體量,這個入口一定能夠為頭條帶來一定的搜索市場占比,但光有入口是遠遠不夠的。事實上,無論是在國內昔日搜狗、360挑戰百度,還是在國外巨無霸微軟攜搜索引擎+IE瀏覽器之威在搜索引擎上以Bing挑戰Google,結果都不算好。因為無論是從技術積累,以及對用戶體驗優化的經驗,還是用戶心智中首選的品牌,搜索競爭都不是一個一朝一夕就可以一蹴而就的。
360挑戰百度時,360有著國民級產品360安全衛士,但從安全衛士到第二級火箭360瀏覽器,再到最終項莊舞劍背后真實的目的——搜索引擎,每一級跳躍之間的都會在轉化中產生巨大的用戶流失,最終能夠留給360的搜索引擎流量是十分有限的。
搜狗挑戰百度時,除了搜狗輸入法-瀏覽器-搜索引擎的三級火箭之外,搜狗還有著微信公眾號內容這樣的獨占性內容,但依然還是折戟沉沙。微軟對谷歌的挑戰更不必說,微軟擁有著最底層的操作系統層面的優勢,同時技術。資源、資金都不缺,但多年過去依然未能有明顯突破。
搜索的競爭除了產品上是否好用,C端是否方便易得,很大程度上還取決于對用戶心智的占領。在中國,“百度一下”幾乎成了搜索代名詞,在美國Google的地位也是如此,以至于微軟不惜花重金在很多熱門美劇中將臺詞里的Google替換為Bing,從而希望能夠在用戶心智的爭奪上扳回一城。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對用戶心智的占領會變得越發牢固,新入局的玩家想推翻老霸主也就變得更難。頭條做搜索引擎相對于以上幾家,似乎更沒有什么優勢,用戶使用頭條產品的首要原因便是接受內容推薦,而非主動去搜索某個內容,兩者之間的用戶需求有著本質區別。這就如同用戶很少在淘寶里看新聞一樣,用戶使用該產品的第一訴求是什么往往很重要。
頭條做搜索,或許已錯過了最佳時間點
頭條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在于抓住了用戶從PC到移動遷移過程的紅利,當時移動端缺少閱讀體驗優質且統一的內容,頭條通過轉碼的方式抓取了大量PC端內容到移動端,從而完成了用戶量的原始積累。當然這一度引發了很多內容生產者的不滿,但這種不滿也成為了頭條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節點。

在這之后,頭條放棄了抓取轉碼的方式,選擇發展頭條號生態,并逐漸有了自己的內容池,同時將其廣告收入分成給內容創作者。雖然頭條在流量分配上體現出了某種“唯流量論”,并滋生了大量洗稿現象和低質內容泛濫的問題,但這卻讓頭條擁有了一個在移動端具有一定獨占性的內容池。
彼時的百度,正受困于如何將搜索引擎在PC端的優勢遷移到移動端。隨著移動互聯網流量超越PC,越來越多的內容生產者放棄網站上的內容更新,轉而去今日頭條、天天快報等新媒體平臺生產內容。PC端很多時候只能檢索到舊有的存量內容,而無法檢索到移動端新的增量內容,百度索引一切的基礎慢慢被打破。
在這個時間節點上,頭條如果可以同步發力搜索,或許是最好的時機。因為身為搜索巨頭的百度還沒有發力信息流,建立自己的移動端內容生態,頭條更容易在這場搜索引擎競爭中建立一定的差異性。再加上,內容分發市場其他的玩家,企鵝號、大魚號也處于后知后覺的狀態,頭條所建立的內容池在短時間內確實具有唯一性,而這未嘗不是撬動搜索引擎市場的機會。
但商業競爭中從來沒有如果,在經歷一系列“連接”嘗試后,習慣用戶找信息的百度迅速開始明白,讓內容匹配精準用戶才是真正需要補上的短板。百度很快地跟進發力信息流,建立了百家號內容生態將這塊短板補上,并在短時間內完成了對今日頭條的趕超。
時至今日,不僅是百度在搜索框下方添加了信息流,包括360、搜狗、神馬等搜索引擎市場的其他玩家都已經將搜索和信息流進行著緊密的結合,再加上阿里、騰訊等巨頭也加強了內容生態的建設,頭條很快失去了移動端內容獨占性的優勢。
如同很多人嘗嘗津津樂道于當年360如果選擇和搜狗合并之后的所產生的可能性,或者是Google重返中國市場后可能帶來的影響。商業競爭往往就是抓住那一個極短的窗口期,如今所有內容平臺可以檢索到的內容基本不再具有差異性,頭條已錯過進軍搜索的最佳時間節點。
發力搜索背后,實則是增長天花板壓力
搜索引擎一直都是互聯網信息分發的主流形式,這個賽道中不僅孕育出了Google、百度兩家巨頭,曾經的互聯網巨頭雅虎很大程度上也借力于搜索起家,在國內360、搜狗也因為在這個市場中分到一杯羹進而登陸納斯達克,這足以說明這個賽道的價值。

今日頭條引以為傲推薦引擎本身就是一種信息分發方式,再加上龐大用戶群每天也會有大量的搜索需求,進入到搜索引擎市場并不存在門檻,但搜索引擎的中心化的內容分發模式和推薦引擎的去中心化天然就存在沖突,這也是頭條搜索一直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原因。
如今頭條之所以在這樣一個時間節點選擇上線搜索功能,則很大程度上源于營收增長的焦慮。在不斷擴展產品矩陣之后,目前以內容推薦引擎為核心的故事已經講到了極致,頭條如果想再進一步,或者滿足眼前投資人對它的預期,就需要一個在商業價值層面更大更性感的故事,看上去搜索引擎是這樣的。
對于內容起家的今日頭條而言,其生態布局略顯一,基本局限在內容資訊市場,這即缺少熟人社交、零售等生活服務類目的布局,也沒有形成支付閉環,所以很難想象現階段的今日頭條能把消費、O2O生活服務、游戲、工具等各種場景帶到平臺上來,未來可挖掘的空間自然不高。搜索和社交,頭條必須找到一個新的突破口。
除此之外,雖然頭條一直對外否認有上市計劃,但考慮到頭條如今的估值體量,其很難再在一級市場繼續獲得資本支持,上市募資似乎成了頭條進一步發展的唯一選擇。與此同時,今年美股二級市場對中概股態度有所回暖,頭條自然不太愿意錯過自己的最佳上市窗口,所以上市想必早已在排上了頭條的重點日程。
邁入成熟階段,頭條的變現壓力陡增。頭條進軍搜索,短時間內恐怕很難超過360和搜狗,對百度能夠帶來的沖擊和影響只怕會更小,但對于頭條而言,重金投入去博取在搜索引擎上的可能性,已經是不得不走的一條路。困獸猶斗,結果未知,但顯然搜索不是最終的答案。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