嘀嗒順風車陷“營運”風波,乘客安全誰來守護?快訊
近年來,順風車作為一種便捷、經濟的出行方式,受到了廣大乘客的青睞。
近年來,順風車作為一種便捷、經濟的出行方式,受到了廣大乘客的青睞。然而,隨著市場的不斷擴大,一些不良現象也逐漸浮出水面。近日,一起涉及嘀嗒順風車平臺的交通事故,再次將順風車的安全問題推向了風口浪尖。這起事故不僅暴露出順風車平臺的監管漏洞,更引發了對順風車本質屬性的深刻反思。
據浙江在線報道,一位乘客在乘坐嘀嗒順風車時,在高速上遭遇了剎車失靈的驚險一幕。經過調查,這輛所謂的“順風車”實則是一輛從租賃公司租用的營運車輛。更令人震驚的是,司機在接單前就已經知道車輛存在安全隱患,但仍然選擇接單上路。這不禁讓人質疑,順風車平臺的車主資質認證是否存在嚴重漏洞?
事實上,中國交通運輸協會早已發布相關規范,明確要求順風車車輛應登記在自然人名下,且使用性質為非運營。然而,嘀嗒順風車平臺卻對營運車輛大開綠燈,甚至客服在面對質疑時,也給出了與平臺規則截然相反的解釋。這種“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態度,無疑為營運車輛混跡順風車市場提供了可乘之機。
隨著順風車市場的不斷發展,一些司機開始將順風車當作一門生意來做。他們不僅專職跑順風車,還跨平臺接單、拼湊乘客,甚至使用搶單外掛等不正當手段謀取利益。這種行為不僅違背了順風車的初衷——互惠互利、分攤出行成本,更對乘客的安全和出行體驗造成了嚴重影響。
乘客們紛紛反映,現在搭乘順風車時經常遇到司機繞路接人、引導線下支付、要求承擔全部高速費等情況。而平臺在面對這些投訴時,往往缺乏有效的監管和處罰措施。這種“不作為”的態度,無疑加劇了順風車市場的混亂和乘客的不滿。
除了營運車輛混跡其中和順風車“生意化”之外,順風車市場還存在諸多亂象。例如,一些司機在注冊順風車車主時,通過“卡BUG”等手段繞過平臺的審核機制;一些平臺為了搶占市場份額,不惜放松對車主的資質審核和監管要求;還有一些司機利用平臺的漏洞和乘客的疏忽,進行欺詐和違法行為。
打開“閑魚”APP,搜索關鍵詞“嘀嗒順風車”,便自動彈出“嘀嗒順風車輔助”等相關詞條,類似于這類順風車平臺的線上搶單外掛屢見不鮮。
這些亂象的存在,不僅嚴重損害了乘客的合法權益和出行體驗,更對順風車的整體形象和未來發展造成了極大的負面影響。因此,加強順風車市場的規范和監管已刻不容緩。
順風車作為一種便捷、經濟的出行方式,本應該為乘客提供更加安全、舒適、便捷的出行體驗。然而,隨著市場的不斷擴大和競爭的加劇,一些不良現象和亂象也逐漸浮出水面。為了保障乘客的合法權益和出行安全,順風車平臺必須加強對車主的資質審核和監管要求,嚴格打擊營運車輛混跡其中和順風車“生意化”等違法行為。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