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互聯網家裝創新質疑聲再起,騎虎難下的齊家網模式再迎大考觀點

早期搞起了O2O互聯網家裝平臺的齊家網,裝修平臺是齊家網的核心業務,一、偽互聯網家裝模式創新 要拆解齊屹科技的偽互聯網家裝模式創新。
2018年7月12日,頂著互聯網家裝第一股名頭的齊屹科技,在港敲響了上市的鐘聲。本以為上市后的及時輸血,能讓齊屹科技逆天改命,并為互聯網家裝帶來新變化。誰曾料想,受行業魔咒纏身的尷尬基本面,卻難擋二級市場投資者對其無情的忽視。
投資者認購熱情嚴重不足,發行定價遇冷被腰斬不說,發行首日股價即破發,全天下跌了6.39%,最終發行也只募集了10.72億港元,大幅低于預期的17.79億港元,上市即遭反噬。
而今一年半不到,這家自2015到2017年連續三年累計虧損超16億元的獨角獸,市值更是慘遭腰斬,日間成交量也非常低迷,頗有種淪落成為仙股的趨勢。
身為堂堂互聯網家裝第一股,受眾資本追捧的明珠,為何來到了香港上市,二級投資者卻不為齊屹科技買賬了呢?原因不外乎是其包裹在互聯網家裝營銷噱頭背后:偽互聯網家裝的模式創新之殤。
一、偽互聯網家裝模式創新
要拆解齊屹科技的偽互聯網家裝模式創新,就必須得從它依靠團購家居建材起家的發跡史說起。
那時的齊屹科技,瞄準的就是流量撮合與信息倒買倒賣的皮條客生意。雖打著解決家裝行業信息不對稱的痛點,但由于服務鏈條沒有打通好,團購在不賺錢的同時,還牽連著后續的交付執行環節經常出現消費者投訴等問題。
隨后,家裝團購模式被證偽。
生死存亡下,創始人鄧金華嗅到了資本的風口已開始由團購轉向了O2O,彼時淘寶電商也正大行其道。短暫的時間窗口里,齊家網迅速跟風,快速地將行將就木的團購模式升級為O2O互聯網家裝平臺。
盡管資本玩弄的概念升級了,然而齊屹科技販賣流量的生意本質卻沒變。時至今日,齊家網這種販賣流量的商業模式,也仍停留在交易環節的便利上,并未深入解決家裝行業的核心痛點問題并帶來持續的動能。
但與做團購時裹足不前有所不同,早期搞起了O2O互聯網家裝平臺的齊家網,卻可謂是風生水起,一度還是風光無限,被資本追投。實際上,這是得益于平臺早期所享受到的高性價比流量紅利,使得其可居間收取撮合裝修服務的高毛利傭金,并無須承擔太大的成本。
然而好景不長,隨著互聯網的流量紅利不再,平臺式的信息撮合與服務成交轉化,便需要依靠巨額的營銷推廣費或低價拼規模的方式來獲客。
我們從齊屹科技的半年報中可以看到,2019年1-6月,齊家網的銷售及營銷開支約1.88億元,已占了收入的51.36%。盡管2019年1-6月,營收上還能勉強維持在3.66億元,但該季度的凈利潤卻僅有兩千多萬,同比大跌了98%。
為了維護現有的業績,齊家網承擔著巨大的銷售及營銷開支。而高昂的營銷費用也正說明了齊家網,目前實則還只是一味地停留在關注營銷與獲客等表層的門面功夫上,并未實質性地對品質交付這一家裝行業痛點,進行嘗試性解決,更多的僅是將互聯網家裝當成了一個獲取流量和收割流量的工具,這似乎有點本末倒置。
然而,對于近幾年來模式左右騰挪并不斷踩坑的齊家網而言,回歸到穩定的流量收割生意著實不妨是一則續血的良方。
可以看到,按照財報的劃分方式,齊家網將主營業務分成了三大塊,一個是平臺業務,二是材料供應鏈,三是自營室內設計及建筑事務,其中平臺業務是齊家網的核心。
2019年上半年,平臺業務收入2.246億元,占總營收的比重61.3%,毛利率雖高達95.9%,但扣除高昂的銷售及營銷開支后卻所剩無幾,造血能力非常薄弱。
與此同時,雖然2019年上半年依靠營銷投入把平臺的業務營收做了上來,但齊家網的這種平臺式信息撮合卻無法做到將原有家裝的痛點和難題——裝修期間容易出現施工品質差、工期銜接不上、增項漏項、偷換材料、售后服務跟不上等進行徹底地解決。
通過互聯網雖能完成前端的高效獲客,但在后端的施工交付等環節上卻是偷不了懶,更多地需要實打實地考驗到各裝修公司的運營、供應鏈等能力。對于真正的互聯網家裝平臺來說,滿意交付是一種能力。如果沒有服務能力與兌現能力,客戶滿意度上不來,一切就沉淀不下來,期望齊家網來為家裝行業帶來顛覆性改造,幾乎就是天方夜譚。
二、模式陷入困境,騎虎難下
在家裝行業所謂的萬億市場空間中,齊屹科技明面上說是互聯網家裝第一股,但其30億的市值在期間,卻著實沒有一點存在感,激不起什么水花。
所以對于齊家網而言,互聯網與家裝行業并未真正發生化反,一直以來,其所做的不過只是兩個事物簡單拼湊,更多地仍是一個噱頭,至于齊家網一直提倡的愿景——對互聯網家裝的深度融合,不過只是齊家網的一廂情愿的營銷罷了,互聯網與家裝行業的融合并沒有想象中的快速和簡單。
加之,齊家網做的家裝行業屬于典型的低頻次消費,并無活躍度和復購率之說。高獲客、低留存、流量貴、低轉化的窘境,使得齊家網無止境地燒錢,早已不足以支撐互聯網家裝平臺的運營,齊家網轉型迫不及待。
至于自營室內設計及建筑業務營收1.13億元,雖約占31%,但由于業務花錢投入大、毛利率卻非常低,幾乎不賺錢,且在2014年開始介入后,由于自營裝修業務做得并不順利,管理困難、營銷、研發和擴張等支出增加,現金流被迅速消耗,導致連續幾年出現現金流為負的情況。
在投入巨資試錯之后,2108年齊家網也不得不收縮起了自營業務,重新把戰略重心放到平臺業務上。
至于齊家網為何搞起了自營,思路不外乎就是家裝服務一直以來飽為詬病的售后交付問題。我們隨便在網上信息一搜即可看到諸多投訴和吐槽皆在指向:齊家網簽約裝修公司的裝修質量差、預算超標、質量糾紛、平臺不作為,更甚者還有裝修過程隨意加價、卷款跑路等現象出現。
而我們也通過天眼查了解到,截至2020年1月2日,齊家網的風險就已高達到180條,遠高于同行公司,其中多為追償權糾紛、裝修合同糾紛、侵權糾紛等,周邊風險高達幾百條。僅在近兩月,天眼查就披露了齊家網兩條開庭公告,均為裝飾裝修合同糾紛。
盡管齊家網早前就已意識到這一問題亟待解決,也寄希望于以提供自營服務來應對。然而,當無需承擔任何成本,居間收取雙方高毛利傭金的流量中介生意做久了,躺著收錢舒服慣了,裸脖赤腿地上陣拼刺刀,估計就難免有點「屈才」了。
而一旦搞起了自營,雖然在施工和交付環節中一些不可控的管理問題是減少了,但毛利率和規模就必然大打折扣。這對于經營性現金流原本就捉襟見肘的齊家網而言,如果再加上企業經營不善,存貨周轉率低等問題出現,自營這一火坑一旦踩進,要想跳坑可就沒那么容易了。
從目前來看,齊家網有四大主營業務,分別為裝修平臺、自營裝修業務、齊家特許經營網絡與供應鏈。其中,裝修平臺是齊家網的核心業務,它以向消費者和裝修公司提供重增值服務獲得收益。
實際上,就是流量齊家網裝修平臺的主要盈利來源就是平臺上的裝修公司,而自營模式的發力就相當于從金主的口袋中爭利,把平臺上做買賣的B端商家全部逼到墻角。
雖然自營業務架構搭建起來了,但由于其未能平衡好自營與平臺之間的角色關系,使得其既做運動員,又充當裁判。一方面大家說好了一起出力來吸引流量做大蛋糕,一方面自己卻暗地里把流量傾斜導給了自營的業務,在沒有平衡好商家利益關系的情況下,就頗有種卸磨殺驢的意味。
說白了,本質上還是因為齊家網的戰略搖擺,在平臺和自營之間左騰右挪,幾經變動,未來究竟發展是以平臺業務為主導,還是將更多資源放在自營裝修業務上,齊家網無法給予確定性的答復,這也將成為齊屹科技的模式創新之殤。最終也只能淪落為一家打著互聯網家裝的旗號、干著偽平臺活的偽互聯家裝企業,在掙扎中不斷深陷虧損泥淖,更遑論要深入改造家裝行業。
在招股書中,齊家網方面更是坦陳,公司一直錄得經營虧損,且無法保證未來的盈利能力:我們無法保證未來能夠自經營活動產生經營收益或正面現金流量。當然,未來為了盈利,齊家網通過大搞裝修款托管、搞裝修貸來謀生也將成為可能,但這實質上卻是作為互聯網家裝的偽命題。
由于目前的互聯網家裝行業還停留在洗牌期,距離模式成熟還有不少路要走,擁有很強的不確定性。因而對于齊屹科技這家商業模式上亞健康,業績承壓又難掙錢,長期未能完成模式上的自我造血,且經營現金流長期為負,加上深陷大量訴訟糾紛的投資標的,也難怪乎二級市場的投資者會紛紛選擇用腳投票。
盡管概念造得再天花亂墜,換我也不會買賬。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