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喜寶等洋奶粉質量問題頻發:國產奶粉將原力覺醒?金融
德國喜寶這次安全問題,只是本土奶粉品牌想要在國內奶粉市場奪回,德國喜寶的食品問題可謂是連篇累牘。
文:能叔扯快消
近期,海關總署官網發布了最新的一個風險預警——《2019年3月未準入境的食品化妝品信息》,其中,德國喜寶的一批次喜寶南瓜雜糧米粉被檢出不合格,已被要求退貨或銷毀處理。
提及德國喜寶,相信不少家長并不陌生,百年品牌,源自德國。自從三鹿奶粉事件后,外來和尚好念經,寶媽們傾向于購買進口產品,誠然,食品安全領域,國外標準確實較為嚴格,但是即便如此,不少我們心目中的老牌百年企業,依舊不注重食品合規問題。
德國喜寶這次安全問題,并非首例,翻下媒體報道,德國喜寶的食品問題可謂是連篇累牘。
去年11月21日,海關總署發布2018年10月未準入境的食品化妝品信息顯示,檢出安全項目不合格并未準入境的食品61批,其中喜寶、嘉寶等洋品牌位列其中。
當時的通告顯示,來自德國喜寶大米米粉、五種谷物混合米粉,鈣不符合國家標準要求,總重量達到3.248噸。
2014年4月,原國家質檢總局曾經發布《質檢總局提醒消費者不要購買和食用標簽標注進口商為寶和信國際貿易(武漢)有限公司進口的德國喜寶(Hipp)牌嬰幼兒配方乳粉》通告。 該通告稱,經國家質檢總局與德國官方確認,寶和信國際貿易(武漢)有限公司提供的德國輸華乳品衛生證書系偽造證書。同時,經湖北出入境檢驗檢疫局調查,該公司在沒有獲得《入境貨物檢驗檢疫證明》的情況下,擅自銷售進口產品。
不止在出口產上,質量問題頻發,在德國國內市場,依舊出現過產品質量問題。16年10月份,德國嬰幼兒食品公司喜寶(HIPP)向德國消費者發出警告,因在其銷售的產品-“兒童早餐圈”(Kinder Früstücks-Ringe)中發現了金屬絲,可能會對兒童健康造成損害,從而向全德國發出召回申請。
如果說,產品質量不合格,那么屬于能力問題,生產管理能力不夠。德國喜寶的偽造證書,不得不說是典型的態度問題。能力不足,態度惡劣,這種公司盡管是百年品牌,盡管是寶馬們青睞的進口奶粉,但是不拿消費者健康當回事,遲早要被消費者拋棄。
其實,不止德國喜寶一家質量堪憂,很多所謂的進口奶粉,并沒有寶媽們想象的那么好。
2018年8月20日,新加坡農糧局(AVA)發文稱,該局在多美滋金盾一段嬰兒配方奶粉的樣本中檢測到了阪崎腸桿菌(Cronobacter sakazakii),并通知進口商達能多美滋(Danone Dumex)召回受影響的產品。
2018年7月11日,法國達能集團旗下愛他美嬰幼兒配方乳粉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總署提示風險預警,稱該品牌奶粉在英國引起嬰兒嘔吐及胃腸不適癥狀,需謹慎通過境外直郵購買。
更有甚者,洋奶粉仗著國產奶粉的羸弱,寶媽們對洋品牌的迷戀,大玩起在國內建廠,最后在出口轉內銷,玩起貼牌優勢。奶粉不像科技產品,可以在國內建立生產線,奶粉靠的是原產地優勢,如今卻也像科技產品一樣,貼牌生產,還賣高價我,安全的戲弄消費者。
國產奶粉源力崛起:知恥而后勇,勢頭,質量不輸洋奶粉
據尼爾森數據顯示,國產奶粉銷售額增速從2017年的14.5%上升至21.1%,國產奶粉已經成為母嬰店的必備品。大多國內乳企在2018年也交出了一份欣喜的財報答卷。例如:2018年飛鶴全年營收115億,2019年劍指150億;伊利奶粉營收80億;君樂寶業績逾50億,2019年計劃銷售奶粉7500萬罐等等。再如圣元、蒙牛雅士利、宜品、貝特佳、和氏、百躍譜恩、紅星、雅泰朵恩等乳企及品牌銷量也是佳績頻頻。
在2018中國奶業20強(D20)峰會上,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有關人士表示,當前國產嬰幼兒配方奶粉,近三年抽檢合格率達到99%以上。
十年來,從國人唯“洋”是圖,到今日破繭新生,中外奶粉銷量旗鼓相當離不開多方努力。明顯的,國內奶粉企業都在奶粉產品的品質、產業鏈、供銷方面做著突破,而且這些品牌的市場份額增長也逐漸明顯。相比于“洋奶粉”問題頻發,國內奶粉市場不但有相關部門嚴格的市場把控,奶粉企業的自主競爭意識也在不斷增強。只是本土奶粉品牌想要在國內奶粉市場奪回“主權”,還要依靠品質撫平中國消費者的“傷疤”,想要做到這些,國產奶粉品牌還任重而道遠。
十年快消品行業老司機能叔,專注快消品領域深度解讀。訂閱號:能叔扯快消,個人微信號:a913613543,轉載請務必保留作者版權信息。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