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約車下半場:野蠻生長放緩,場景加AI提速觀點
全球頂級戰略管理咨詢公司羅蘭貝格發布了《2018年中國汽車共享出行市場分析預測報告》,報告中顯示,在供給側一端,道路資源還遠未達到人們的出行需求。
12月21日,歐盟最高法院歐洲法院 (The European Court of Justice) 針對Uber的一項裁定引起了業內廣泛的關注。根據該裁定,Uber應被認定為一家出租車公司而不是其所謂的互聯網公司。
正如Uber發言人在法院判決后公開表示,任何裁定都不會改變其在歐盟大多數國家的情況,對于Uber來說,與各國政府監管部門斡旋已經是家常便飯,但是對Uber在出行領域所掀起的這場共享大潮,這次的裁定的或將讓人們對共享出行的態度變得更加謹慎。
從野蠻生長,到穩步前行
共享出行在發展過程中經歷了一波三折。從最開始的疑惑與保守觀望,到野蠻生長,但外界對于其商業本質的討論聲一直沒有斷過。
Uber創始人卡蘭尼克曾如此描繪商業愿景:不管身在何處,只要點擊一下按鈕,車將會到來。但在歐洲法院看來,Uber是通過手機申請的方式來連接使用自有汽車的非職業司機和希望在都市出行的人。在此種情況下,中介服務的提供者即Uber也在提供都市交通服務,二者所構成的這一整項服務的主要組成部分是一項交通服務,因此它不得被認定為一項信息社會服務,而是一項交通領域里的服務。
歐洲法院此時的一紙定論帶來了困惑:共享經濟作為近年最熱的概念之一,在諸多領域都誕生了市值過百億的獨角獸,比如以Airbnb為代表的空間共享,Lendingclub為代表的金融共享等等,那么這些企業所提倡的“共享”是不是也都只是鏡花水月。對此,出行行業內各方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首汽約車CEO魏東在近日接受藍鯨記者的采訪時表示,共享的概念極易被人混淆,其中又分為有序共享和無序共享。
“我們強調有序共享而不是無序共享,無序共享會侵害其它公眾的公共利益。私家車的無序開放并用于經營就有負面效果,其后果是會出現對道路通行資源的競爭,影響非運營車輛的出行。”魏東表示。
如今,網約車行業將不再是只靠打面共享的旗幟便能順利存活下來。據12月18日媒體曝光,剛上線的“驢的出行”網約電動車車平臺短時間內就迅速被南寧市交通局緊急叫停,其采取的是普通的網約車模式,輸入出發地和目的地并由平臺派單,但是終還是由于資質問題而被取消。這就是行業從野蠻生長轉向合規化運營的一個最大的寫照。
記者根據資料發現,對資質把控不嚴而產生的無序共享,除了涉及公共利益,也與公眾的個人安危息息相關,比如在法院的論述中提到的關鍵點——“自有汽車的非職業司機”,由于共享出行平臺對司機資質審核的疏漏所導致的暴力違法犯罪事件各國都有據可查。
如今,對于網約車的定位,魏東表達了自己的看法,“在國內,網約車還是定性為預約出租車,和巡游出租車一樣,都是以專業的駕駛員服務,通過存量運力資源,最大化承載城市的個性化出行需求。是以存量供給最大化效率來滿足多人需求的共享行為”,而首汽這個最開始由汽車兵來擔當司機的品牌也確實為這一行業帶來了更專業化的氣息與態度。
而法院提到的另一個關鍵點“信息的不匹配”同樣值得注意,在美國遇到颶風、槍擊、節假日等特殊時間節點,常常使得顧客支付超過平日花費十幾倍的車費,而在國內的出行高峰期,司機停在路邊挑單的現象也隨處可見。這樣的問題顯然也是網約車行業內函待解決的痛點。
但共享出行企業如今要面對的問題還有來自其他行業的壓力。歐洲法院定性的判決在業內人士看來背后其實暗流涌動。眾所周知傳統出租車行業已經經歷了長達幾十年的壟斷地位,當一個新的行業出現,并有人“叫囂”要取代或者顛覆它時,矛盾便凸顯出來。對此,斑馬快跑副總裁徐戈表示,歐洲法院的說法并非完全正確,傳統出租車行業根深低估,除了利益博弈外,也要顧及到本地市場受到外來競爭者沖擊的程度。
“但網約車平臺只要是利用信息撮合交易了,就都算是發揮了作用(不能說是無信息社會服務)。出租車平臺是屬于舊的出行平臺,歷史是會發展的”,不僅是徐戈,各方都未對大洋彼岸的這起判決太放在心上。網約車行業的補貼之戰已經漸漸褪去,如今已經來到了注重用戶提升,嚴格規范管理的新階段,打磨產品才是首要重心。
從打車平臺到出行生態
在即將到來的2018年,行業分析機構仍然表達了對中國共享經濟未來的看好,短期來看仍然將會是充滿機會的一片藍海。
全球頂級戰略管理咨詢公司羅蘭貝格發布了《2018年中國汽車共享出行市場分析預測報告》,對于整個共享經濟市場,該分析表示,中國目前在這一市場已經形成了625億美元的規模,并保持54%的高速增長,預計到2018年,市場規模將達到2300億美元,并且整體在全球共享經濟中的比重由33%提高到44%成為領軍力量。
而在汽車出行方面,直接需求更是將從2015年的816萬次/天上升至2018年的3700萬次/天,對應市場容量有望由660億元/年上升至3800億元/年。從斑馬快跑的成長案例中就可以明顯的感覺到:斑馬快跑不僅在今年拿下了第30張網約車牌照,距離排名第一神州的45張更近了一步,也與滴滴的37張牌照的差距越來越小。據徐戈透露,他有確鑿的消息,滴滴內部已經正式把斑馬快跑列為主要競爭對手,而斑馬目前還僅僅只是在圍繞武漢進行運作。
這充分說明,在供給側一端,道路資源還遠未達到人們對于出行交通的需求。2015年中國社科院也提供了相關的數據予以佐證,在其發布的《公共服務藍皮書》中說道,通過對中國38個城市打車現狀的調查,超過25%的居民表示平日打車耗時超過20分鐘。
羅蘭貝格認為,共享出行的發展還會極力帶動潛在需求及潛在市場,預計將達到1.8萬億元,不僅可以催生移動互聯網和整體移動出行行業的騰飛,還可以為中國帶來關聯行業的升級更新。最近所看到的網約車平臺與新零售行業合作推出車載無人零售貨架,外賣平臺試水打車業務,甚至傳言的網約車平臺有意向布局外賣都反映出,各方正在整個出行生態上進行更廣泛的探索。
在魏東看來,目前誰入場并不重要,新進入者也不純是為了網約車而進入,都是將其視為自身生態的一部分。在稍早些時候,也就是11月16日的百度世界大會上,魏東提出了出行行業四個階段的看法,并認為,城市出行已經到了第四階段,即智慧出行階段,需要通過智能駕駛汽車、智能駕駛技術以及智能運營來滿足人們差異化的出行需求,并且打造綠色環保的出行生態,這也是這個行業發展的未來。前三個階段分別是:按需出行,共享出行,綠色出行。
以新零售為例。金沙江創投的朱嘯虎曾經發表過《最好的創業時代》的演講,表示了對新零售行業的看好,同時其本人也投資了一家將便利店開在網約車里的創業團隊。而如今這家企業真面目已經揭曉,即為魔急便(MGO),并且經藍鯨記者多方證實,該團隊已經在今年十月份完成了一筆由朱嘯虎領投,知名天使投資人王剛等跟投的總計1350萬元的天使輪投資。并且在短期內還會有重磅的消息公布。
不僅如此,還有物聯網等等諸多領域,都隨著出行生態的改變而一同快速發展。正如東方證券對智能出行生態所預測,未來汽車將會漸漸脫離純粹的交通工具,而是一種生活方式。智能汽車將會成為整個智能出行生態圈的基石,而車聯網將會成為這個生態圈的核心。
因此,整個網約車行業如今在無人駕駛上的投入也在日漸加大。在完成了新一輪40億美元融資之后,滴滴表示將會加大在AI人才儲備及技術上的投入,而百度大會上,首汽除了與百度進行合作之外,魏東更是在會上宣布用戶在2018年就有機會體驗科技感的自動駕駛網約車出行服務。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