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套路深的平臺,不要參與金融
利息低平臺風險低,問麥芽一家平臺怎么樣,既然投資都是有風險的事。
因為讀者小伙伴的留言,讓麥芽認識了不少“新平臺”。
01
因為讀者小伙伴的留言,讓麥芽認識了不少“新平臺”。
老早,麥芽就想開篇專門來講講,很多小伙伴投P2P存在的一些問題。順便來挑選平臺以及投P2P的策略。
我們做任何理財,嚴格的來講都是有風險的。只是風險高低不同。
投P2P更是如此:激烈的市場競爭與監管政策的落地壓力,幾乎所有平臺的風險都處于動態變化當中。
因此,任何時候“謹小慎微”都不過分。
這里要插播一句的是:大家看的測評、推薦,都比實際的要好一些(如果是真的奔著投資的目的的話)。包括麥芽的測評和推薦也是。我們不了解風險嗎?
不是。
因為網貸這個行業內幕太多,并不都能說出來。也因為此,麥芽以后會建立社群,來跟大家交流一些文章里不適合呈現的,但私下卻可以說的悄悄話。
不過日期還沒定,大家可能還要等一等。
說回我們原來的話題。
既然投資都是有風險的事,那么我們怎么投資?麥芽的觀點是:至少風險與收益匹配。
什么意思?
簡單點說就是:我們不能擔著賣白粉的風險,賺著賣白菜的收益。
很多小伙伴問麥芽,“##這家平臺怎么樣?”
如果是不熟悉、沒見過的平臺(連麥芽都沒見過的平臺,要么知名度極其一般;要么走的路子不正常,比如走線下獲客),麥芽通常先看看收益。
如果12月期限收益率低于10%(或者在10%左右),基本麥芽就會否定這家平臺。
這個行業絕對一線的平臺,12個月標的的收益都能達到10%,何必要投這類平臺呢?堅決不投。
這種平臺沒有投資的性價比,是絕對的打著“利息低平臺風險低”的旗號耍流氓。
所以,這個是第一類,麥芽認為沒有必要參與的平臺。
02
第二類還是在收益(通常是高收益),收益是否有合理資產邏輯支撐。
曾經一位小伙伴,問麥芽一家平臺怎么樣。那家平臺業務是房產抵押、裝修貸,如果這兩類是正常業務,去銀行可以拿到極低利息的資金。
但看這家平臺給出的理財利息,1月期限的可以達到年收益率18%。
收益能給這么高。推測背后借出去款子利息,估計要達到36%(不排除更高)。這種資產的風險就很高了。
這類借款人至少是被兩三道機構拒絕過的。
第一道:要么征信差,被銀行拒絕貸款;要么額度要求太高,銀行給不了。只能去民間。
第二導:如果征信差,額度還要求高點。只要房產價值足夠覆蓋。去民間小貸機構借,利息1分息也能拿到資產。這里到三分息,要么這個人信用已經非常差(黑戶?);要么借款額度高出房產價值。
這類,就只能當純信用貸借款了。這種夾雜著房產作保放出去的信用貸,額度大且集中。風險非常高。
更何況除了平臺給出的收益率,還有平臺運營成本,還有壞賬……這種平臺運行如走鋼絲,隨時崩潰。
因此,也是建議不要參與的。還有那種“以日計息”的平臺,就更不要參與了。
當然,也有資深薅羊毛小伙伴說:有些平臺推廣返利算起來收益,比這個更高。
薅羊毛薅到這種程度,就不是靠正常投資贏取利息了。拼的就是火中取栗:快進快出。
這種收益敢去要的,自然了解風險,也不巴望平臺長期安全靠譜。
但普通人投資,絕不是“賺一筆就跑”的訴求。因此,如果平臺是高風險,卻不知道其風險,還寄予長期投資的安全期望,顯然就太吃虧了。
03
第三類:花樣新、噱頭十足的平臺,不要參與。
比如:那種資產模式是:債股結合;期權;海外投資……越是看不懂的,越新奇的越不要投。
1是不懂不投;2是越用新奇吸引你,越有可能是套路。
那個債股結合的平臺(具體名字就不說了),麥芽被問過很多次。
這里多聊一點。
什么叫債股結合,該家平臺解釋是:“以股權投資和貸款相結合的方式向企業提供全方位的融資服務。”
投資人一方面借款給的企業,還買企業股份給企業融資。想法很好,企業可以拿到更多的錢;投資人借了錢出去,還是股東,可以督促公司搞發展。企業發展好了,還可以分紅。
乍一看,一箭雙雕的美事啊。
但實際,這真是個天大的坑。
債股結合,再翻譯一下就是:一家企業向P2P平臺借了錢(這也就是債權的形成),如果這家企業還不了錢。那么這家企業把它相應的股份給你。
這家企業連債務都償還不了,何談盈利、分紅?股份也就是白紙一張。
說不定債務纏身,還需要你這個“股東”來償還,那簡直要被坑慘!
在股市,都有自嘲“炒股炒成股東”的;在P2P就不要被套路成“股東”了。
??嗦這么多,還是“敵人”套路太深。你被“套路”過嗎?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