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廚子轉行做IT 僅用24年成就300億軟件帝國!金融
不過對此,薛向東卻笑稱:“好像一不小心就發展到了今天,中間沒有什么跌宕起伏的故事,缺乏媒體喜歡的傳奇創業故事。”其實不然,這個從炊事員到IT驕子的創業故事,值得我們去一探究竟。
2014福布斯中國400富豪榜上,薛向東以108.9億的身家居榜單第84位。
不過對此,薛向東卻笑稱:“好像一不小心就發展到了今天,中間沒有什么跌宕起伏的故事,缺乏媒體喜歡的傳奇創業故事。”
其實不然,這個從炊事員到IT驕子的創業故事,值得我們去一探究竟。
IT精英曾當過炊事員
泰山、徂徠山下、汶河之畔,有一個叫做薛莊北村的小村莊,1959年,薛向東就出生在那里。
薛向東從小就聰穎過人,不怎么費力就年年考第一,尤其是作文經常被作為范文誦讀,小學2年級隨手寫的一篇“家鄉的秋天”,就獲得縣里的一等獎。
父親一看他是塊讀書的料,就打算重點栽培,“不用干農活,專心讀書就行!”
自此,薛向東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到了12歲還分不清地里的菠菜、油菜,“經常把韭菜當小麥”。
1975年,薛向東高中畢業,但是因為那時候正是文革末期,高考還沒有恢復,因此他只好返鄉,在供銷社辦的飯店里面當了一名臨時炊事員。
可連菜都認不全咋當炊事員?
凡事就怕認真二字,只要好好干,烹飪也能煮出美味佳肴。從此,薛向東一心跟著飯店的大師傅認真學炒菜,還經常看烹飪方面的書,學些新花樣。
當了一年的臨時炊事員后,勤奮好學的薛向東烹飪技術大有長進,某國有企業的領導在品嘗了他的手藝之后,就決定把他調到自己任職的企業當炊事員。
“那時候,一個農民家的孩子在國有企業當工人可是件非常榮耀的事情。”于是,薛向東“跳槽”了。
1976年,粉碎四人幫,隔年恢復高考,薛向東突然覺得,“當知識分子才是自己的夢想”,他決定抓住青春的尾巴,圓自己一個大學夢。
于是,薛向東抓緊一切時間復習備考。
學霸就是學霸,薛向東僅僅花了5個月的時間,就把從村里廢品回收站淘的一套《數理化自學叢書》(這套叢書包含了高中三年的十幾本課本)全搞定了。
1978年,薛向東參加高考,并于當年被湖南大學計算機系錄取。那時候,計算機還是一個新鮮玩意,很多人都不清楚這門功課到底有什么門道。
“說實話,當時我也不知道計算機是什么,只是平時看報紙,看資料,覺得計算機、激光、紅外線等都是些很神秘的東西,我就想學自己不懂的知識,所以第一志愿就報了計算機系。”薛向東說。
不過,對薛向東來說,大學的這段學習經歷正是成為自己人生的第一次轉折的一大關鍵。
一間辦公室,兩個員工,兩臺電腦
1982年,大學畢業后的薛向東先是被分配到機械工業部外事局工作,后又調入中國機械工業電腦應用技術開發公司工作,歷任經營部(系統集成部)經理、總經理助理、高級工程師。
人生似乎就這樣在波瀾不驚當中度過了,可是平淡的日子被從加拿大打來的一個電話打破了。
“電話是我大學時代的一個好朋友打來的,當時他在國外留學,想推薦我到加拿大一家著名的系統集成公司做中國地區的首席代表。”
那時候的薛向東已過而立之年,并且在國企做到了領導崗位,就這么“跳槽”自然會遭到家人的反對。
后來,還是同學的一通話讓他下定決心:“你為人誠信,技術過硬,還有,你做什么都要做好,你能成功的!”
1992年年底,薛向東抱著試試看的態度,下海了。
然而不到一年,薛向東就離職了。原因很簡單:一向以誠信立身的薛向東發現這家外資公司注重的不是在中國的長期發展和客戶服務,而是短期的回報。他意識到這樣發展下去,外國公司一旦從中國撤資,不僅會對客戶的生意造成巨大影響,而且還會損害自己辛苦積累的信譽。所以,離開這家公司成為他最后的選擇。
“那時我并沒有消沉下去,在我看來,打工要受制于人,如果公司不給你投入資金和人力資源,你就無法更好地服務客戶,于是我就想自己創辦公司,萬一不行我再去打工吧!”
“沒有錢注冊公司,就去借;沒有地方辦公,就四處打聽租來一間小房子……”1993年夏天,薛向東注冊成立了“東華誠信電腦公司”。
從公司起名“東華誠信”那一刻起,薛向東就開始堅持用“誠信”來鑄造自己的品牌,而公司也始終堅持以行業應用軟件的開發、計算機信息系統集成及信息技術服務為主要業務。“我的宗旨就是不求大而全,只求立足本行業,精耕細作。”他說。
不過那時候,中關村魚目混雜,不僅有“民營科技第一人”陳春先、聯想柳總等日后的大佬,更有倒賣發票的騙子。薛向東呢?只有一間不足30平米的辦公室,兩個員工,兩臺電腦,“怎么看怎么也像騙子。”
此后,公司成立了半年,一個客戶都沒找到。每次薛向東抱著一大堆資料興高采烈跑到客戶那里,結果都是被連人帶紙轟了出來,“就倆人,糊弄誰呢?”
1994年,50個客戶頭49個都被拒絕了,最后一個他干脆一張紙都沒有帶,進門就開噴。“這單業務給你了,”抬頭一看,原來是一位機械工業電腦公司的老領導。
萬事開頭難,有了第一個單,很快,客戶接踵而來。
1995年春天,薛向東牙疼得厲害,他跑了3家牙科醫院,都是人滿為患。最后沒有辦法,就去積水潭的一家私人醫院,結果照樣排500米的長隊。薛向東急了,他直奔院長辦公室,“一個預約系統立馬解決排隊問題,干不干?”
就這樣,薛向東和助手立將全部精力投入研發設計當中。系統初步成形了,發現有不夠完美的地方,馬上重新再來。一次修改不好,再來第二次、第三次,直到自己滿意。
在不斷的修改中,薛向東比預定的完成時間提前了好幾天就把系統做出來了。而更讓院長吃驚的是,東華誠信設計的軟件系統竟是那么的盡善盡美,以至無可挑剔。很快他又把薛向東介紹給自己的同行另一家醫院的負責人。
之后,東華軟件開始一路狂奔。1997年,東華的客戶覆蓋醫療、銀行、電信等6大行業,客戶規模擴大到50多個。
在中關村闖出一片天
這時候,薛向東喊出了“服務第一”的口號,他要求每一位員工的辦公室里放一個備用的行李箱,“24小時待命,隨時出差。”
到了1998年,公司收入已經超過500萬,完全擺脫了生存危機,于是,薛向東醞釀三步走,“要在中關村闖出一片天。”
第一步,研發新產品
頭5年,公司軟件業務基本都是“來樣加工”,“照貓畫虎,甲方提供樣板,照著做就行。”不過,薛向東心里很清楚,靠著別人的創意是不可能做大的。
所以,1998年底,薛向東大規模招聘,一口氣招聘了30多位博士、碩士,迅速組建了一支40多人技術隊伍。一年之后,相繼開發出電力、銀行、保險等10大行業的集成解決方案,也宣告東華徹底從“游擊隊”變成了“正規軍”。
第二步,“傍大款”
有了自己的產品后,薛向東也有了吆喝的底氣,他把目光鎖定在500強等大客戶。
1999年,一家大型股份制銀行委托薛向東做“家庭網絡的互聯網應用服務”項目,那是他第一次跟銀行打交道。不過還是老套路,”集中15個工程師,閉關一個月”。此后,冒煙測試一次過關,總行行長連聲叫好,“東華做的不錯!”
隨后,20多家地方商業銀行紛紛找上門來,“不錯這兩個字可比幾千萬的廣告費還管用,“有了口碑,一切就不是事,“每年70%業務都是客戶帶客戶。”
2001年,薛向東在除西藏外的每個省市都設有服務中心,“大城市設立獨立的機構,小城市就在當地招收工作人員”,而像中石油、煙草公司那樣的全國性大項目,都是總對總提供全國服務。
第三步,別樣營銷
2002年,薛向東在電視上看到山西連續發生幾次煤礦爆炸事件,“我那時就想,如果能開發出一套監控系統,監督礦區的生產和安全保障系數,或許能為此做點貢獻。”
于是,薛向東帶領團隊,日以繼夜精心設計監控系統,歷經300多個日夜,東華煤礦安全聯網監控系統誕生了。
2003年夏天,系統正式進入山西礦區,相繼在平塑煤炭集團、新汶礦務局、肥城礦務局等地安裝,從此,監控區內再沒有發生重大安全事故,”采掘效率大大提高”。
2005年,東華的營收超過5個億,薛向東也首次登上了胡潤富豪榜,而與他同時代的很多軟件公司早已不見了蹤影。
2006年8月23日,這對薛向東和東華軟件來說,都是一個值得紀念的“大日子”,那一天,東華合創數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上市了。
在深圳證券交易所大廳,薛向東滿面春風,對前來祝福公司成功上市的每一個人真誠地鞠躬道謝。在慶功會上,他說:“以前我要對客戶負責,對合作伙伴負責,對員工負責,從現在開始,我還要對信任我的股東負責了。”
“那一剎那,我腦海里閃過了孫中山先生的那句名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薛向東回憶說。本應處于興奮中的他,卻說自己那時候的心態格外平和,“因為我們的事業才剛剛開始。”
通過收購做大主業
上市之后,東華軟件有了更大的發展空間,開始嘗試通過收購方式擴張主業。
2007年,東華軟件成功收購了聯銀通,這也是中小板首例向非關聯第三方以發行新股方式進行的收購案;2009年,又成功收購了厚盾科技;2011年,收購神州新橋。
薛向東認為,這是企業做大做強的必由之路。“我們的同行IBM,從1994年到現在每一個月并購一家公司。思科從1994年到現在每40天并購一家公司。”
薛向東認為,只有向國際上的大公司看齊,才能讓東華軟件真正“國際化”,目標長遠,方能乘風破浪。
如今東華軟件市值已超過300億,薛向東也成為身價超過百億的IT達人,他用24年的行動,詮釋了自己的人生信條,“沒有終點,唯有前行!”
助殘就業!
成功后的薛向東并沒有迷失自己,并在解決殘疾人就業方面做出了表率。
2010年中國殘聯舉辦的一次招聘會讓薛向東受到很大觸動,更加認識到殘疾人就業的困難。“輸血不如造血,給殘疾員工提供工作崗位就幫助一個家庭解決了大問題。合適的工作不僅能解決殘疾員工自身經濟難題,而且往往能極大地幫助其個人的長遠發展和家庭和睦,是對殘疾員工最有效的幫助。”
于是,薛向東決定敞開公司大門,當場承諾招聘一百名殘疾員工進入東華軟件。一時間他頂著內部壓力,把數十名殘疾員工“硬塞”到各個部門,僅2012年東華就在全國各地招聘了50多名殘疾員工。
此外,東華軟件在招聘員工時主動降低門檻,同等條件下優先錄用殘疾人,根據其特長、狀況和文化程度給他們安排適合的工作,讓每位殘疾員工工作愉快、各盡其才。
對于在職的殘疾員工,公司還有各種人性化的政策。例如每位殘疾員工生日到來的時候,公司會給他們送上生日蛋糕卡;每月給殘疾人發放津貼;公司許多活動會安排他們參加。
在培養員工職業發展方面,公司為他們提供很好的發展空間,把企業文化建設工作落到了實處。
東華軟件堅持福利企業定位,不斷接納殘疾人員,把保障他們的基本權益放在重中之重。
作為一名民營企業家,薛向東要為股東負責,要為企業追逐利潤盈利。但他為什么非要這么執著地做慈善事業?
“堅持原始創新的同時,不斷做好產品創新、業務模式創新,使公司的產品、業務模式更好,更能滿足客戶需求。公司的盈利空間就會多一些,以此彌補公司由于招聘殘疾人而帶來的負擔。其實也不能說是負擔,畢竟殘疾員工來到公司還是幫助企業創造出一些價值。”
薛向東說:“一個企業在創造經濟價值的時候,也要回報社會,要創造社會價值。”
天道酬勤、誠信共贏、兢兢業業……這些詞語雖然不能完全概括一個人的經歷,但是放到薛向東身上,卻別有一番味道。
在薛向東自己看來最平凡、最不波瀾起伏的故事,卻能掀起我們心中的波瀾。企業家就該如薛向東一樣,謙虛前行,勿忘本心。
來源:新興產業投資聯盟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