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眾和網商的財報里,我們發現了比數據更有價值的東西金融
微眾銀行2015年底的客戶存款為1.45億,網商銀行的同業負債總額為184.88億,即使微眾銀行發行的同業存單并不多。
對于大多數至今還沒有找到明確方向和優勢的民營銀行來說,無論是微眾銀行還是網商銀行,都已經是值得研究和學習的范本。
對于大多數至今還沒有找到明確方向和優勢的民營銀行來說,無論是微眾銀行還是網商銀行,都已經是值得研究和學習的范本。
――馨金融
最近,幾家民營銀行披露了自己的年報,在媒體上又一發了一波討論的**。
尤其是網商銀行與微眾銀行,因為兩家分別背靠著螞蟻和騰訊的股東背景,難免被拿來一次又一次比較。
可是作為一個行業的長期觀察者,如果我們不把自己局限于這兩家銀行的比較,而是放眼于整個民營銀行的發展狀況的話,就可以很直觀地感受到,無論我們如何挑剔,這兩家銀行的財報表現都已經不止高出行業平均水平一點點,尤其是在很多民營銀行至今都還沒有找到自己明確的發展方向和優勢的情況下。
退一步說,即便把這兩家銀行進行橫向對比,其最大的意義也不僅僅是在天平兩邊比較出誰更好這么簡單,因為在很多方面,本身也沒有最好,只有更合適。
在我看來,對這兩家銀行進行剖析最重要的意義在于,為接下來即將開始營業的一大批民營銀行提供兩個不同的范本,幫助他們結合自身的基因、業務優勢找到自己的生存和發展空間。
今天分享的這篇文章,就是站在這個角度,希望能為大家提煉出一些有價值的信息。
兩大互聯網銀行對壘:網商客戶存款比微眾多6倍,同存多發11倍
文 | 劉筱攸 劉藝文
來源 | 券商中國
互聯網銀行生存狀態如何?這是業界都關心的話題。微眾銀行和網商銀行是兩個極具代表性的樣本。
開門見山,先呈現微眾銀行和網商銀行的基本財務指標,以便對兩家互聯網銀行全貌理出一個直觀印象:
如果一定要用一句話闡明兩家互聯網銀行的核心差異,那么大概可以將如上表格描述為:
網商銀行的資產總規模、營收皆高于微眾銀行,但是盈利能力暫遜于微眾銀行,而這與兩者的生息資產結構、非息收入占比等不無關系。
我們將兩銀行的負債、資產、收入結構進行了三個維度的比較:
1 錢從哪里來:
微眾銀行靠同業,網商銀行靠客戶存款
在評價自身的負債結構時,微眾銀行很坦然地用了“單一”這個詞,并表示在存款及理財業務、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等方面仍處于摸索階段。
這在微眾銀行財報上有很直觀體現:
微眾銀行的負債總額為452.93億,其中客戶存款只有32.97億,占總負債的7.28%。那剩下的93%的負債靠什么?絕大部分是同業負債。
券商中國記者進一步剖析年報,按照“同業存放、拆入資金、賣出回購”的常規口徑來計算同業負債的話,那微眾銀行的同業負債額高達385.35億,占總負債的85.08%。
再來看網商銀行:
網商銀行的負債總額為572.76億,比微眾銀行整整多了近120億。拆分來看,網商銀行的客戶存款為232.12億元,是微眾銀行的整整7倍!客戶存款占總負債的比重,達到40.53%,遠超微眾銀行的7.28%。同時期,網商銀行的同業負債總額為184.88億,占比為32.28%,大幅低于微眾銀行。
那么問題來了,同為互聯網銀行,且成立時間相近,在總負債相差不大的情況下,兩者負債結構為什么會相差如此之大?
我們先跳出財報,去市場上找找線索,來看看兩家銀行的同業存單發行情況,記者根據wind數據,梳理兩家同存發行情況如下:
在同存方面,微眾銀行發行20億元,網商銀行發行232.5億。需要說明的是,這一部分發行額度應該計入“應付債券”,也有可能計入“同業負債”。
記者未能在發稿之前取得兩家銀行確切的統計口徑,但單看數據,網商的情況會比較好理解,其同業及其他機構存放款項179.88億元,拆入資金為5億元;而大概率為同業存單構成的應付債券為142.53億元。通過這三組數據,網商的同業負債就不難理解了。
至于微眾銀行,微眾銀行發的同業存單只有20億元,那么其他300多億同業負債從何而來?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即使微眾銀行發行的同業存單并不多,但微眾銀行的同業資金(含同業存放等)應該占比比較高,而這恰恰符合微眾銀行的“連接”定位。
“一般來說,同業負債成本高于一般存款,同業負債占比高對銀行凈息差會帶來不利影響。不過,如果資產運用方面以高收益資產為主,也不一定使銀行凈息差縮窄?!泵裆y行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溫彬向記者表示。
看完了同業負債我們再來看客戶存款。
這項指標很讓人欣喜――兩家銀行的客戶存款都呈千倍甚至萬倍飆升。而這顯然與兩家2015年成立之初的基數過小有關。
微眾銀行2015年底的客戶存款為1.45億,2016年底是32.97億,增長約21.74倍;而網商銀行2015年底客戶存款僅有34.44萬,2016年底增加至232.12億,增幅6.74萬倍。也就是說,兩家銀行靠著自己的活期存款等產品,均在2016年完成了零售存款的逆襲。
2 錢到哪里去:
微眾是消費和車;網商是小微和農業
微眾銀行2016年底貸墊款總額為298.62億,占總資產的近六成,那這些錢都去了哪些地方?記者梳理年報發現,主要有兩個流向:微粒貸和微車貸。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