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贏麻了的奇瑞汽車如何破局新能源?互聯網+
導讀
奇瑞汽車最近的舉動頻繁,動靜不小。
奇瑞汽車最近的舉動頻繁,動靜不小。
文|撒元明 李皙寅
編輯 | 李皙寅
奇瑞汽車最近的舉動頻繁,動靜不小。
一方面,奇瑞旗下新車新品牌頻頻亮相。12月20日,星途星紀元ES上市,其海外售價定在100萬元人民幣,打破了中國出口車的車價記錄;12月18日,奇瑞iCAR 03開啟全球預售,這是奇瑞的首個新能源品牌。
另一方面,奇瑞再度傳出沖擊IPO的消息。作為為數不多的未上市的大型汽車企業,近期有消息稱,奇瑞汽車將再次沖擊IPO,最早將在2025年在A股上市。對此,奇瑞汽車暫無明確回應。
無論是產品更新,還是資本新動作,看上去奇瑞確實不再想著悶聲發大財——只圖海外賺外匯。說到這,有一個冷知識,作為出海二十載的老牌車企,如今出口銷量已經占其銷量過半,從這個比例來說,在同業中非常之高,算典型的出口導向車企。奇瑞希望能夠在國內最卷、也是業內看來最優前途市場——高端智能網聯汽車上,更有話語權。
如上這種戰略和心態上的轉變,或許才是正確解讀奇瑞頻繁更迭產品和頻頻,資本市場動作頻頻的最佳視角。
正如今年10月,奇瑞控股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尹同躍說得那樣,“奇瑞明年在新能源領域不會再像之前那樣‘客氣’了,我們要進入新能源汽車排行榜的頭部位置,做到后來者居上。”
那么,奇瑞能做到嗎?
01 為何再啟IPO征程?
有媒體報道稱,IDG資本正在考慮以70億元的價格,從現有股東手中收購奇瑞控股的股票。另有消息稱,奇瑞汽車也將考慮最早明年提交IPO申請,估值或達1500億元。
雖然,這一次奇瑞汽車官方未有明確回應,但是類似傳聞并非沒有依據。
2022年9月,奇瑞汽車董事長尹同躍透露,為拓寬融資渠道,希望奇瑞汽車在2025年之前完成IPO計劃,以此促成公司新一輪轉型。
同時,奇瑞最近的汽車銷量表現不錯,這或許有助于在路演時吸引投資人。2023年11月份,奇瑞控股集團銷售汽車21.2萬輛,同比增長111%,年內連續第二次突破20萬輛。1月至11月累計銷售汽車166.6萬輛,同比增長47.8%。
圖/陳亮
積極尋求融資背后,是客觀現實的考慮,畢竟在智能網聯電動汽車的時代,造車實在是太貴了。榮事達雙創大學客座教授&創業導師張翔對財經汽車(ID:caijingqiche)表示,“隨著汽車產業向電動化、智能化方向轉型,整車的復雜程度越來越高,開發一款新車型研發費用比以前要高得多。目前我國有汽車品牌一百多個,奇瑞要長久生存的話,需要上市來獲得資金。”
無獨有偶,比如廣汽集團旗下廣汽埃安、東風集團旗下東風嵐圖均在公開場合表示有IPO的計劃。
只不過,宏觀來看,目前的資本市場并非企業心目中上市的最佳節點。比如,由于市場人氣疲軟,極氪暫時擱置美國IPO計劃。
這并不是奇瑞汽車第一次沖擊IPO,早在2004年,奇瑞便推動上市進程,但因與上汽集團的股權關系尚未厘清等原因暫時擱置。
張翔認為,“此前奇瑞多次上市失敗與其產品轉型有一定關系,其內部信奉多生孩子好打架的觀念,為企業發展帶來了負面的影響。即便資本市場對于新能源產業在降溫,但資本市場更著重車企新能源業務。為此,奇瑞需要向外界展示自身新能源的發展前景。”
值得一提的是,出口占奇瑞的銷量比重很高。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11月,奇瑞控股集團出口車輛83.7萬輛,占總銷量的50.24%,比同期增長119.65%。
龐大的汽車出口,一方面扮靚了車企銷量和利潤的業績;同時,也讓車企背負著不小的風險,主要是對于匯率、賬期等風險,更不用提波譎云詭的國際關系,這讓出口銷量占比近半的奇瑞,面臨著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挑戰。
02 子品牌定位模糊,高端化仍面臨挑戰
回望國內市場,尤其是新能源領域,奇瑞的競爭力略遜一籌。
目前,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整體通過早期的草創階段,進入到了深度內卷的時期,各家企業不斷拼技術、拼價格、拼配置,展開了新一輪的性價比之戰。
最典型的現狀就是,不同于燃油車時期,國內品牌激烈拼搶低價車。目前,各大車企將目光聚焦在中高端新能源轎車市場,已經逐漸打破了BBA等傳統豪華品牌的壟斷地位,這一點和燃油車時代截然不同。
顯然,奇瑞在這方面的動作是不夠快的。
2023年10月舉辦的2023奇瑞科技DAY上,奇瑞集團董事長尹同躍曾公開反思:“奇瑞在新能源車方面‘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他表示,2024年“不會再像之前那樣客氣了”“明年新能源車一定進入全國頭部”。
圖/陳亮
勿謂言之不預,奇瑞開始動作頻頻。12月18日,奇瑞iCAR 03開啟全球預售,iCAR是奇瑞的首個新能源品牌。12月20日,星途星紀元ES上市,售價在22.58萬元到33.98萬元,海外售價定在100萬元人民幣,打破了中國出口車的車價記錄。
星紀元ES被尹同躍予以厚望,希望借此實現奇瑞的高端化。他對現場記者表示,要讓星途成為奇瑞的BBA,成為奇瑞集團品牌金字塔的塔尖。
這并不容易,在30萬元左右這個價位,星紀元ES面臨著眾多的競品,比亞迪漢EV、特斯拉Model3、蔚來ET5、極氪001、還包括奇瑞與華為合作的智界S7。
如果說擔任品牌向上摸高的星紀元ES的挑戰是“如何在勁敵中突圍”,星途則面臨著典型的奇瑞老問題——如何避免內部品牌區隔不清,造成的“內耗”。
星途、奇瑞、捷途、iCAR目前是奇瑞汽車主要的四個品牌。“奇瑞是大眾,捷途是奇瑞的斯柯達,星途就是奇瑞的奧迪,”在尹同躍看來,三者的區隔十分清楚,奇瑞汽車可以參照大眾汽車集團做好品牌區隔。
不過基于現狀來看,目前星途與捷途的區分并不是很清晰,捷途綜合售價在7.79萬元到18.49萬元之間,星途售價在10.99萬元到33.98萬元之間,如果不包括星紀元ES的話,星途的售價區間在10.99萬-23.89萬元,二者并沒有拉開差距,甚至很多車型在同一價位,彼此間的發展遇到了掣肘。
奇瑞目前四個品牌的發展定位不夠清晰。在張翔看來,星途是旅行車,捷途是專業SUV,icar是方殼子的越野車,市場定位比較同質化,產品重合度比較高。奇瑞汽車除了奇瑞品牌知名度比較高之外,其他品牌知名度不是很高,未來各個品牌發展面臨的挑戰不小。其高端品牌的市場表現與長城、吉利、廣汽相比還是不夠好。
中國信息協會常務理事、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朱克力接受財經汽車(ID:caijingqiche)采訪時表示,在售價區間與捷途存在重合度的情況下,奇瑞需更加注重產品的差異化和品質提升,以鞏固其在高端市場的地位。同時,在高端化市場,消費者對品質和服務的需求不斷提高,奇瑞應不斷提升品牌形象和服務水平。
當然,同時孵化多品牌,聚集相近市場,乃至讓不同品牌間略有價格交集,也并非沒有道理。對于資源充足的車企來看,這完全可以成為一種類似于互聯網行業常見的內部賽馬機制,看哪個事業部發展得好,就給予誰更多的資源。當然,這有個前提,就是母集團的資源足夠多,玩得動這套機制……而這,或許也是奇瑞更期待謀求資本市場布局的最大理由之一。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