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城、深圳賽龍糾葛各執一詞,究竟孰錯孰對?觀點
由于從研發、設計、到制造量產手機的全產業鏈閉環需包括土地、資金、生產線、用工、稅收等資產注入何利好政策支撐,賽龍隨后進入江西共青城,共青城賽龍成立。據鈦媒體報道,鼎盛時期,賽龍最高…
圍繞著江西共青城與被稱為“離奇死亡”的深圳賽龍間的報道,日前在網絡引發劇烈討論,隨著官方、共青城官員等發聲,昔日明星企業賽龍的倒塌事件陷入羅生門。
事件里主角“共青賽龍”是深圳賽龍的全資子公司。公開資料顯示,后者全稱為賽龍通信技術(深圳)有限公司,2002年成立,主營業務是以ODM的方式,為海外及國內的手機品牌商提供研發生產方案。摩托羅拉、華為、阿爾卡特、飛利浦、小米、TCL和夏普等品牌都是其主要客戶。
由于從研發、設計、到制造量產手機的全產業鏈閉環需包括土地、資金、生產線、用工、稅收等資產注入何利好政策支撐,賽龍隨后進入江西共青城,共青城賽龍成立。據鈦媒體報道,鼎盛時期,賽龍最高年廠值達40億元。
梳理共青城、深圳賽龍間糾葛始末,鈦媒體的報道與共青城官微、騰訊深網采訪的共青城官員間有諸多矛盾點:
企業緣何陷入困局
變局發生在2013年。
鈦媒體報道中,共青城政府領導層變更與共青城金融機構突然抽減5億元貸款,推倒了賽龍的第一枚多米諾骨牌。隨即公司資金鏈斷裂,賽龍系整體幾乎難以為繼。其中,深圳賽龍創始人、董事長代小權向鈦媒體表示不解政府舉措,并提到政府人士稱是因賽龍曾向共青城政府平臺融資公司借款4億元未還,因而停供銀行貸款。
對此,鈦媒體例舉了政府停貸兩方面不合理性,其一援引代小權的話稱,因華為手機業務需求上升,公司業績有望達到全年近60億元;其二共青城賽龍用自購的500畝土地作抵押,當時估值4億元,如今達7億元,資可抵債。
針對前述華為情況,騰訊科技向華為手機官方求證,對方表示不予置評。
共青城官方聲明則把賽龍身陷困境的原因指向谷歌收購摩托羅拉。今日早間,微博認證為“中共共青城市委宣傳部官方微博”的“@九江共青城發布”,針對共青賽龍停產質疑做出回應。文內提到,以代工摩托羅拉為主營業務的共青賽龍,后因谷歌收購摩托羅拉,致使賽龍失去市場,財務狀況極度惡化,2013年10月已全面停產。官方稱,到目前,共青賽龍在江西省內負債7.36億元。
共青城官方還出具了針對共青賽龍的第三方審計報告。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四年間,公司凈利潤分別為0.07億元、0.19億元、0.68億元、-4.01億元,累計為3.07億元虧損。官方還指出,共青賽龍存在會計信息非真實、資金被關聯公司占用或抽走的問題,賽龍公司嚴重資不抵債、資產負債率超過200%。
騰訊深網采訪的前共青城官員也提到了賽龍存在的經營問題。他稱,賽龍進入共青城一年后已經營困難,隨后共青城政府停止對它財政扶助,2013年時,賽龍沒達到放貸要求。另外,彼時無論共青城賽龍或母公司深圳賽龍均牽涉多起法律訴訟,如拖欠合力泰稱、信維通信等企業百萬左右貨款,被告至法庭。
控制權之爭
有關賽龍的控制權之爭,在代小權向鈦媒體講述的版本里,發生了他被無緣由拘禁監視兩個月的插曲,期間共青城政府方曾多次索要深圳賽龍股權。針對是否有非法拘禁,官方暫未作出回復。
我們于是比較了共青城官員對騰訊深網的表態,與鈦媒體報道的代小權敘述是全然不同的故事。
據鈦媒體報道,貸款停止后不久,共青賽龍公司整改會議舉行,并通過如下決定,包括將賽龍系所有子公司并入,共青城賽龍作為新總部, 政府指派的詹政擁有一票否決權等。這些代小權尚未知情,第二日才接到有關通知。
為救公司于危急之地,代小權找來臺灣電子公司信億,意圖重組重生。鈦媒體援引代小權的話稱,共青城政府方與信億方就賽龍公司管理權問題發生激烈沖突,賽龍經營管理委員會隨即成立,以加強政府對賽龍的控制權,政府方有權干涉企業事務,無需對企業經營結果負責。而實際投資3億元、控股共青城賽龍71%的代小權,卻被剝奪經營控制權,還遭坐牢威脅被迫簽署備忘錄。
對比之下,共青城官員對騰訊深網的講述里,代小權是因被信億抓到模式漏洞,后者協同賽龍內部人士(鈦媒體也提到賽龍主管經營的二號人物祝敬海),逐漸架空他,轉而寄希望于政府。政府為保護債權得以償還,遂成立賽龍經營管理委員會,幫代小權做一些決定,以政府為背書,與債權人、供應商談判,詹政擁有一票否決權。官員稱,政府只是希望債權能依法受償,經營還是由企業自主做的。
多次重組失敗,原因何在?
共青賽龍遭遇直轉急下危急時,“重組”似乎指明了一條往生之路。首次與信億重組嘗試失敗后,共青賽龍又有了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嘗試。結果均以失敗告終,官方微博針對共青賽龍的重組主要說了兩點:資產重組是以企業為主導,無果而終系企業自身原因。
不過在媒體的報道里,又呈現另一幅景象。
第二次嘗試的重組目標是互聯網公司,代小權寄予厚望。據騰訊深網披露,這家公司為360。就在簽署合資成立賽龍和360各占51%、49%股份新公司前夕,鈦媒體援引代小權話稱,遭政府方要求不準簽署該協議,否則將采取強制措施。后來,代小權主動放棄這次重組。
共青城官員則執另一說辭。據騰訊深網報道,那時賽龍已有經營難題,政府為保全債權,封閉運行公司,后又在政府想監管債權,希望參與賽龍與360合資成立的公司時,共青城官員稱,代小權因怕向360暴露公司經營不善的問題拒絕了提議。
第三次重組則牽涉到資本大鱷周銘磊,他所運作的內蒙發展準備并購賽龍。鈦媒體的表述中,周銘磊由詹政邀請加入,而共青城官員對騰訊深網則稱,周銘磊是代小權介紹給共青城政府,前者曾投資過賽龍,詹政是政府方的對接人。最后這筆交易以流產告終,代小權給出的緣由里,詹政未在新公司持股是導火索,官員方則提到內蒙發展實控人變動,及賽龍存在現金流、工資欠款等問題。
賽龍第四次重組的失敗,鈦媒體將筆鋒對準了1.5億投資款的“失蹤”。原本是與上市公司同洲電子達成協議建立新公司,后者投資的1.5億元被轉移至名為軟財富的賬戶中,資金流動的操盤者指向了詹政和周銘磊,而據代小權援引周銘磊前律師王坤的話稱,周銘磊已被警方以巨額詐騙罪刑事拘留,他也承認了在共青城的非法詐騙行為。
共青城官微并未給1.5億元的去路以解釋,官員向騰訊深網講述時,也沒牽涉該問題,僅提到“這些資金將根據重組方案置換資產”。最后,與政府的收益分配未能協調一致,重組再次“腹死胎中”。
第五次,代小權找來四川發展謀求重組,卻因公司逃稅罪被訴,今年7月緊急逮捕并突然宣判,代小權被判處有期徒刑2年,關押在江西省九江市德安縣看守所。早在2015年,代小權曾因涉嫌個人逃稅,被刑事拘留,后又無罪釋放。逃稅罪名是否理應成立,目前仍有爭議。
事情仍待后續解答
對比鈦媒體1.5萬字左右《創始人離奇被捕,深圳賽龍突然死亡之謎》一文,共青城今日官微1400多字的回應顯得有些簡單,有些問題尚未得到解答。
官方回應后,隨即鈦媒體創始人趙何娟再發微博,表示希望官方能回答以下六個核心問題:1、是否有非法拘禁索要股權?2、各種訂單都在時為何收繳企業公章?3、賤賣公司資產可有合法程序?4、出口退稅金去哪兒了?5、多次重組依次分別是如何失敗的,其中同洲電子1.5億出資款去哪兒了?6、兩次逃稅罪到底是否成立?(來源:36氪)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