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要學會“斷舍離”,找行業關鍵點通信
任何一個行業,任何一個賽道,其實都可以提煉出數個關鍵節點,任何一家公司,只要在這幾個關鍵節點中一個做得好就能活著,兩個做的好,就能活得很好。否則業務線太多,“生態化反”如樂視企業就要結束
其實投資創業也是一樣,這幾年大眾創新、萬眾創業,把創投推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所有人都像打了雞血一樣往前奔,在咖啡館坐下來不聊個項目都感覺格格不入。互聯網確實造富,也讓很多沒有任何背景的年輕人僅靠著自己的聰明才智獲得了財富自由,因此給了所有人一個希望,但因此也帶來了一片混亂。
先說說我們收BP的郵箱里那些奇奇怪怪的BP,這樣說吧,靠譜的BP各有各的特點,不靠譜的卻出奇的類似,無一例外的都想做10億、百億美金的大公司。他們什么概念火就往上堆,2014、2015年那會是“滴滴xx”,現在當然是“共享xx”,再加上大數據、AI,生怕自己落下了什么。
再說說看到的一些起步還不錯的項目,尤其讓人吃驚的是,最近連續看到幾個主營業務收入不過一兩千萬的公司,但是已經開了多條業務線,如此小的體量居然已經形成“集團化”建制,給人的感覺是比賈布斯的“生態化反”還要厲害。
歸根到底,是想要的太多了。任何一個行業,任何一個賽道,其實都可以提煉出數個關鍵節點,任何一家公司,只要在這幾個關鍵節點中一個做得好就能活著,兩個做的好,就能活得很好,如果在一個對的行業里,甚至有可能成為偉大的公司。任何一家公司,多元化都應該在主營業務的基礎非常扎實的前提下做,否則就算是融資能力強如賈布斯,不也最后只落得一地雞毛嗎?
與其什么都想要,不如也來做做“斷舍離”。
先深入地剖析一下自己的行業,看看這個行業里究竟有哪些環節,有哪些環節已經被先入者占據而且很難攻破,哪些環節比較薄弱,哪些環節現在尚未有好的解決方案,自己的團隊背景更適合從哪個環節切,這樣有了理性的認識,這樣也許能避開許多坑,能減少許多無效的投入。
我也一樣,接下來要做的是,把手里的BP再篩一篩,把每個會的討論時間再延長一點,每天排的會再減少一點。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