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班長”俞永福轉身離去阿里文娛夢受阻觀點
馬云的《功守道》和《風清揚》更像是阿里大文娛業務的回光返照,在一陣狂歡之后,阿里大文娛業務的掌門人俞永福最終決定轉身離去。
俞永福
馬云的《功守道》和《風清揚》更像是阿里大文娛業務的回光返照,在一陣狂歡之后,阿里大文娛業務的掌門人俞永福最終決定轉身離去。
據鳳凰科技得到的消息,阿里文娛集團董事長兼CEO俞永福即將離職,這一請求已經得到馬云以及現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的同意。俞永福的下一站或將是創業。據媒體報道,接替俞永福的或將是百度前副總裁陸復斌。
陸復斌此前是百度內容生態的負責人,管理百度影視、音樂、短視頻和feed流業務。同時他還曾和李明遠合作負責百度移動事業群,旗下的產品包括手機百度、百度地圖等。
俞永福的離去令人唏噓,作為一個外來者,他在電商文化濃厚的阿里內部得到快速晉升,深得馬云賞識。在整合UC和高德地圖上功勛卓著,但是也留下了神馬搜索之類的敗筆。
從聯想投資副總裁到加盟UC創業
俞永福的職業生涯簡單來說可以分為三段:在聯想做投資,加盟優視科技(以下稱UC)做董事長兼CEO,第三段就是UC被阿里收購之后進入阿里。
2001年初,俞永福作為創業員工加盟了聯想投資,主要負責電信、新媒體、互聯網和運動互聯網領域的投資工作。因為工作業績出色,短短3年的時間他就從一名投資經理晉身為副總裁。彼時他才28歲,算是年少得志,也是聯想歷史上最年輕的副總裁。
俞永福承認,聯想的工作經歷對他影響頗大,他給人的外在印象很大程度與他在聯想的經歷有關。柳傳志有一個著名的觀點,就是聯想的員工要“入模子”。一位UC早年員工曾在談到俞永福的時候說到,他覺得聯想的性格就是中國商人的性格——聰明、堅毅、好斗、功利。從這點來說,俞永福幾乎可以被看成聯想人的“模子”。
俞永福說他從柳傳志身上琢磨最深的就是——搭班子、定戰略、帶隊伍。也正是職業生涯的第一段經歷,幫助俞永福在日后的職業生涯中順風順水。
2004年何小鵬和梁捷聯合創辦UC,但在起步階段就遇到丁磊退出投資,而何小鵬和梁捷出身于產品和技術,缺乏商業邏輯,在融資中屢次碰壁。經過李學凌的介紹,俞永福和UC創始人何小鵬相識
當時俞永福非常看好移動互聯網的未來,所以全力幫助UC兩位創始人梁捷和何小鵬爭取聯想投資100萬美元的融資。但是這項投資于2006年11月20在聯想投資的決策會議上以一票的差距失敗。
機緣巧合的是俞永福毫不猶豫地決定加盟UC。在2006年底,俞永福從聯想辭任投資副總裁一職加盟了當時賬上幾乎沒有一分錢現金的UC。一位熟識俞永福的朋友說:“在人生中很多次重要的轉型中,俞永福考慮最多的往往不是他喜歡什么,討厭什么,夢想什么,而是什么能帶來最大的回報。他在骨子里是一個結果導向的人。”
俞永福談到加盟UC的決定時表示,他做了5年多的風險投資,在岸上看了那么多創業公司的起起伏伏,自己心里也想趁著年輕跳下去折騰一把。
入職后的俞永福進行了一場持續15個月的團隊擴充運動,陸續收購了十幾家大大小小渠道類、工具類的公司。一系列動作之后,UC估值一路上漲并在2007年獲得晨興投資和聯創策源聯合投資的1000萬美元。
這輪融資投資人和俞永福談妥之后直接就投了,甚至都沒來得及見梁捷和何小鵬,這也標志著俞永福幾乎成為UC的絕對控制人。兩位兩位創始人何小鵬負責產品,梁捷負責技術,UC最終形成三駕馬車的管理格局。
俞永福深諳資本市場,UC在他的帶領下步入發展快車道。2009年,UC獲得阿里巴巴集團的戰略投資。2010年,UC達成了與“諾基亞成長伙伴(Nokia Growth Partners)”的戰略投資合作,同時還獲得了著名風險投資機構GGV的投資支持。2011年3月,俞永福在一份內部信中透露UC的全球總用戶數量突破了2億;而僅僅在1年9個月之后,UC宣布自己的用戶數量突破了4億大關,成為全球用戶數最多的第三方獨立移動瀏覽器提供商。
把UC賣給阿里,在阿里內部平步青云
此后,UC與阿里巴巴的關系日益緊密。在2013年的3月,阿里巴巴花費5.06億美元(約31.30億元人民幣)戰略投資UC;9個月之后,阿里巴巴進一步增持UC,支付現金1.8億美元(約10.97億元人民幣)。兩次增持之后持股66%的阿里實現了對UC的絕對控制。
但是急需移動入口的阿里最終還是對UC進行全資收購。在2014年6月,阿里宣布對UC進行全資收購,并依托UC成立了移動事業群,這是是阿里巴巴在阿里電商事業群、云計算大數據事業群之后的第三個事業群,俞永福擔任事業群總裁。他也開始了自己的第三段職業經歷。
按照阿里的設想,移動事業群未來還將整合阿里集團其他相關業務和團隊,負責包括瀏覽器業務、搜索業務、LBS業務、九游移動游戲平臺業務、PP移動應用分發業務、愛書旗移動閱讀業務等建設和發展。但后來的事情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料。
同時,在馬云的要求下,俞永福還進入了阿里的戰略決策委員會。這是阿里的核心權力機構,在眾多被阿里收購公司的高層中,只有他最終進入了戰略決策委員會成為第八名成員。
而在阿里全資收購UC的兩個月前,阿里已經和高德地圖正式達成收購協議。在7月份交易完成之后,阿里將高德地圖正式并入移動事業群。雖然當時阿里集團的CEO陸兆禧兼任高德CEO,但是兼任高德總經理的俞永福具有更大的話語權。
俞永福于2017年8月份接受鳳凰科技采訪時提到,其實在阿里收購高德的交易完成之前,馬云曾經打電話給他詢問是否愿意接手高德。后來俞永福決定接管高德并重組高德的業務,而高德也成為俞永福在阿里內部快速崛起的助推器。
他接管高德之后就不斷做減法,拿掉不成熟的LBS概念和O2O業務,集中資源做核心業務并發展汽車業務的方式,改變了高德萎靡很久的狀態。2015年3月份,當時還是阿里集團CEO的陸兆禧通過內部信“對外”宣布阿里移動事業群總裁俞永福正式擔任高德集團總裁。
這是阿里的高層對于俞永福整合高德的成績的認可,也是俞永福平步青云的開端。
隨后不久,在2015年的3月31日,阿里巴巴集團首席運營官張勇(逍遙子)宣布,阿里移動事業群總裁俞永福正式兼任阿里集團旗下網絡營銷平臺“阿里媽媽”總裁職務。B2B業務堪稱阿里的“現金奶牛”,自此之后,俞永福被看成和張勇、彭蕾并列的“阿里巴巴三大接班人之一”。
執掌阿里大文娛“產品男”受阻
除了UC和高德以外,阿里還通過投資、收購等方式布局內容以及文娛行業。
2014年6月,阿里收購文化中國之后成立了阿里影業;2015年4月,阿里宣布將集團旗下淘寶電影票和娛樂寶資產注入阿里影業;2015年3月,阿里將天天動聽和蝦米音樂合并組建了阿里音樂;2015年4月,阿里文學宣布成立;2015年9月,阿里集團宣布成立阿里體育,正式全面布局體育產業;2016年1月,九游正式宣布更名為阿里游戲。
最重磅的是在2015年11月,阿里宣布以超過47億美元的價格收購優酷土豆,這一交易在2016年的4月正式完成,優酷土豆最終成為阿里的全資子公司。
在經過一系列收購之后,接下去的工作就是把這些業務進行整合并消化吸收,曾經將UC和高德地圖成功整合至阿里移動事業群,并成功改組高德的俞永福自然是不二人選。
2016年10月31日,阿里巴巴CEO張勇發出內部信宣布,正式成立阿里巴巴文化娛樂集團,俞永福將擔任新集團董事長兼CEO。阿里巴巴文化娛樂集團囊括了阿里影業、合一集團、阿里音樂、阿里體育和UC等多條業務線。阿里希望能通過一個組織將這些業務都整合在一起,打造大文娛內容生態,并且與電商業務產生積極的互動。
隨后在2017年的3月,阿里宣布收購票務網站大麥網,并將之升級為現場娛樂事業群;今年的9月份,阿里還成立了游戲事業群。這兩大事業群也將歸于大文娛集團。
接手阿里大文娛后,俞永福在團隊上繼續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原阿里音樂董事長高曉松被張宇替代,楊偉東接管大優酷事業群,何小鵬接管土豆。
在運營策略層面,俞永福在接手之初提出了“2+N”的策略,前面的“2”指的就是UC和大優酷土豆。2017年初土豆轉型短視頻后,這一策略升級為“3+N”。但梳理下UC、優酷和土豆的產品矩陣,明顯缺乏頭部明星產品,幾乎都是二流選手。
2016年12月份推出的10億元量子計劃收效甚微。2017年4月,土豆宣布全面轉型短視頻,阿里大文娛還將UC訂閱號升級為“大魚號”,希望將UC、優酷和土豆在賬戶層面打通,實現內容的共享和連接。
但UC頭條和UC自媒體平臺本就慢了一拍,與騰訊企鵝號、今日頭條號等相比,暫時處于劣勢。同樣,根據北極光提供的數據顯示,播放量和用戶覆蓋上,優酷被愛奇藝、騰訊視頻超越。土豆在短視頻領域剛開始,還沒擠進主流入口的名單。
阿里影業和阿里音樂也是表現平平。今年雙11前,馬云和王菲聯手奉獻的《風清揚》讓蝦米音樂的活躍用戶增加3000萬,點擊達到2.5億次,但從側面來看,不得不說對于蝦米音樂來說也是一個諷刺。
此前阿里曾宣布從2017財年開始,將收入項目中的“移動媒體及娛樂”從“其他”類別中獨立出來,這也意味著阿里的文化娛樂業務,將成為電商業務和云計算之后新的核心業務。
但是在阿里最新發布的2017年第三季度財報中,我們依然沒有看到文化娛樂業務成為一個獨立的板塊。大優酷事業群在版權上的投入最大,在被阿里收購之后,依然沒有改變持續虧損的局面;淘票票僅在2016年就巨虧10個億,阿里影業在復牌之后,依然沒有拿出亮眼的舉動。
對于擅長資本和產品的俞永福來說,大文娛或許并不對他的胃口。在2016年9月的一場活動上,搜狐科技曾私下詢問俞永福,接下來是否會將重心放在阿里大文娛業務上,俞永福說“我是個技術男出身,你問我更愿意做哪個,相對于文化圈,我肯定更喜歡高德這種偏產品和技術的(業務)”。
或許,俞永福從阿里大文娛的離開,是從一開始就已經下定的注腳。2017年的8月份,俞永福在UC的創業伙伴,阿里大文娛集團新移動事業群總裁、UC總裁何小鵬今日在朋友圈發文表示他已從阿里離職,將全力投身小鵬汽車的創業過程。俞永福本次離職,阿里大文娛板塊或還將發生更多的調整和人事變動。
雖然在阿里內部平步青云,但是在電商文化濃厚的阿里內部,俞永福或許也遇到文化差異的問題。在習慣根據武俠人物取花名的阿里內部,俞永福并沒有“花名”,螞蟻金服掌門彭蕾甚至說阿里大文娛可以有自己的文化和管理模式。這種價值觀上的“破例”是史無前例的,但也可以說是俞永福在刻意保持與阿里內部的距離,從而保持獨立性,這是馬云喜歡的,但也許也會被內部排斥。
在俞永福身上,他肩負的使命遠比守好電商的江山更難,要想完成阿里從電商、支付到文娛、內容升級的大使命,難度和挑戰巨大。多年來,阿里試圖突圍,在電商之外建立一個標桿和成功示范區,現在除了螞蟻金服和菜鳥網絡依賴于電商體系獲得巨大成功,其他包括社交、文娛在內的業務始終沒有大進展,只能通過資本收購來完成地盤上的擴張。
每次出席發布會進行演講,俞永福在最后總喜歡用“永福永福,永遠幸福”來結尾。在阿里大文娛業務上遭遇滑鐵盧,但愿他能在未來創業的路上找到自己的幸福。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