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屏再升級,異形屏如何成為最優解?智能

異形全面屏設計,成為了當下智能手機擴充屏占比趨勢下的最佳解決方案,但異形全面屏只是其表,一款產品要在設計同質化市場中脫穎而出,核心還是要基于用戶需求進行深入優化。
文|鄰章
OPPO R15來了,來得沒有一絲絲防備,也沒有一絲顧慮。
3月2日,農歷新年正月十五元宵佳節,就在我們還沒從假期綜合癥緩過來之際,OPPO官方突然放出了R系列新品預熱海報,并且以直接大膽不扭捏的方式劇透了其2018年R系列首款新品的諸多關鍵信息。
諸如在命名上直接跳到了R15;又如在設計上采用了被其命名為超視野全面屏的異形全面屏設計;而在其官網開啟的預約活動和公布的陳偉霆、王俊凱的TVC中,我們更能看到“AI智能拍照,讓美更自然”,將是本次OPPO R15的核心功能之一,紅色和紫色或將作為本次R15系列的主打色等等。
而這些關鍵信息,若是換做國產其他廠商,那都是可以讓他們與消費者玩上好幾次捉迷藏游戲,屬于挑逗消費者好奇心的有效方式。當然,OPPO的這種不扭捏,事實上也可能與其對自家產品和受眾的自信預判有著莫大關系。畢竟從歷史來說,OPPO R系列的每一代產品都屬于爆款,而年輕用戶群對于OPPO產品又有著極高的忠誠度,二者的疊加,使得OPPO不需要再去故弄玄虛,而只需要以產品說話。
國產采用異形全面屏設計,為何成為了大勢所趨?
對于這輪預熱海報,科技數碼圈討論最多的點,事實上是落在了此次OPPO采用的異形全面屏設計上。而從結果來看,行業普遍認為異形全面屏是大勢所趨,屬于目前滿足消費者對屏占比提升需求的最佳方案。不僅是OPPO,事實上今年諸多廠商都將在其產品上采用異形全面屏設計。
那么問題也來了:為何采用異形全面屏設計,突然就成為了行業大勢所趨?
在此,我們應該從這樣兩個方面來看。
(1)屏占比一直是消費者的追求所在,異形全面屏成為了在技術成本限制條件下提升屏占比的最優解
回望智能手機的發展歷程,事實上屏占比的不斷擴大,一直是智能手機外觀進步的一個核心推動力。每一年我們都能看到智能手機的屏占比在不斷的增加,而2017年全面屏的爆發,更是一下子將智能手機的屏占比帶到了80%以上,使其有了一個質的飛躍,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屏幕尺寸不斷增大與單手握持需求之間的矛盾。
但人心就是不滿足,消費者對于高屏占比的追求從現實來看,也是永不止步,在有了80%的屏占比之后,還想著90%的屏占比,或許100%的屏占比才是他們追求的終極。
而作為廠商,面對消費者的這些需求,究竟是拒絕還是滿足?這是一個難題。而從現實來看,只有不斷的去滿足消費者的一些核心需求,才能持續得到消費者的認可而不被其拋棄,而外觀工業設計,顯然是消費者的一個核心需求。
所以作為廠商,你需要去不斷的提升產品的屏占比,以滿足消費者的核心需求。
但現在一個不可回避的尷尬現實是,在當下的技術與成本控制需求的現實下,要將智能手機的屏占比擴充至100%,從技術和成本角度出發,顯然都是不太現實的。
而在這樣的現實下,如何滿足消費者對于屏占比的持續追求呢?從目前來看,異形全面屏幕的確是當下最適合的解決方式。他進一步的降低了智能手機上下邊框的存在,使得屏占比得以進一步的提升,使之朝著100%的屏占比不斷靠近,諸如OPPO R15,據稱采用異形全面屏設計之后,其屏占比就能夠達到90%,而這相對于OPPO R11S的85.8%的屏占比,進步是顯而易見的。
而正是這種對于屏占比顯而易見的提升,所以才能使得幾乎所有的國產廠商們都將在今年的新品上采用異形全面屏設計。而從當下流傳于網絡的爆料信息來看,今年華為P20、小米7等旗艦新品都或將采用異形全面屏,而OPPO則很可能成為國內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2)采用異形屏并非一時的頭腦發熱,而是經過了深思熟慮
當然,當下對于異形全面屏的爭論,事實上一個核心的點,是在于蘋果的iPhone X先于國產廠商使用異形全面屏。這使得許多人都認為這是國產又一次的在跟隨模仿蘋果的工業設計。
不可否認,iPhone X是全球首款問世的異形屏手機,它的出現讓用戶對于異形全面屏有了更高的接受度,屬于開拓者之一。但要說國產手機采用異形全面屏設計,是在看到iPhone X市場熱度之后一時頭腦發熱的決定,事實上我是不信的,至少不是所有的國產手機都這樣。
畢竟從設計的趨勢來說,在全面屏大潮來臨之際,事實上絕大多數的廠商都已經將進一步的提升產品屏占比,追求100%的屏占比作為了核心追求,這是大家共同追求的設計方向。而如上所述,在當下技術成本限制下,異形全面屏成為了一個最優解,只不過蘋果更早地實現了異形全面屏手機的量產,但在對如何提升屏占比的思考上其實并不比國產手機早。
在2017年1月9日,國產手機領頭羊之一的OPPO就已經申請了異形全面屏設計的專利群,開始布局異形全面屏設計,并于2017年9月29日獲得專利授權。而在這個專利群中,包含了半圓形、倒三角形、半方形、半橢圓形和半弧形等等多種頂部設計方案。而從海報信息來看,此次OPPO在R15上就采用了這個專利群中的半方形設計方案。而事實上在異形全面屏之外,OPPO在柔性折疊屏幕上也有著專利布局。
異形全面屏只是其表,一款產品要在設計同質化市場脫穎而出,核心還是要基于用戶需求進行深入優化
常言道,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對于智能手機產品而言,事實上亦如此,優秀的工業設計的確能夠讓人賞心悅目,但在優秀的工業設計之外,更需要其在功能、系統體驗上滿足消費者的核心需求。
畢竟智能手機最為核心的功能是“用”,好用才是他能夠存在的核心價值,而這同樣適用于采用異形全面屏設計的智能手機產品。
從異形全面屏來說,它的確是進一步的提升了智能手機的屏占比,帶來了更為震撼的視覺沖擊力。但也正因為如此,也使得幾乎所有的廠商都在朝著異形全面屏進發,這種現實使得異形全面屏實際上也猶如2017年的全面屏設計一樣,將會更為快速的陷入全面同質化階段。
而在這樣的現實下,如何突破同質化的困境?事實上核心還得落到基于用戶需求進行深入優化。
這就猶如2017年的全面屏設計一樣,幾乎所有的廠商都上了全面屏設計,但真正在全面屏上做了針對性優化,首先帶來諸如抬腕亮屏、隱藏虛擬導航鍵,手勢操作功能的卻寥寥無幾,而一直倡導基于用戶真實需求開發產品的OPPO恰是其中一家,正是這種先于別人做出的內在優化,才使得OPPO成為了國產手機中2017年全面屏趨勢下的最大贏家。
而對于異形全面屏,如我在此前文章中所言,因為其不規則切割的特性,在軟件的優化適配上相對于18:9全面屏而言,將會有著更大的難度。所以如何做好異形全面屏的軟件優化適配,使得異形全面屏的系統體驗更佳,事實上將會是后續競爭中的重要一環。對此,個人認為對于首先露頭的OPPO R15而言,如何做好異形全面屏的好優化,也將是其面臨的重要挑戰。而從目前得到的消息來看,OPPO已經針對異形全面屏進行了APP適配工作,根據OPPO重視用戶體驗的企業文化來推測,后續可能還會有更多的針對異形屏進行的優化。
而在軟件適配之外,影像能力、電池續航表現、游戲性能、自身的品牌認同以及產品的價格因素等等,事實上亦是影響消費者選擇的重要因素,只有這些因素的綜合落到了消費者的預期范圍,消費者才會愉快的買買買。
所以綜合而言:
異形全面屏設計,的確是帶來了更為震撼的屏占比體驗,成為了當下智能手機擴展屏占比趨勢下的最佳解決方案,但對于任何采用異形全面屏的智能手機廠商而言,其產品要在日后清一色的異形全面屏市場中脫穎而出,得到消費者的認可,事實上并不能止步于異形全面屏設計,更需要在系統體驗、拍照、續航等方面下功夫,核心還是要基于用戶需求進行深入優化。
注:本文圖片源自網絡。
作者:鄰章,微信號:1301356174,微信公眾號:“鄰章”,歡迎署名轉載。
本人系獨立撰稿人,騰訊科技2016年年度新媒體,關注智能手機、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文章在虎嗅、鈦媒體、界面新聞、百家號、搜狐科技、騰訊、雪球、品途商業評論、今日頭條等30余家平臺發布。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