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鴻祎的又一次慘敗:360暫停手機業務觀點
這一次,是 360 手機和它背后的周鴻祎。
進入到 2019 年,中國智能手機行業變成了華為、OPPO、小米、vivo 等銷量大廠們的專屬游樂場,即使是各家推出的多品牌策略,也不能改變這個行業缺乏看點的事實;偶爾引人關注的, 也只是恍惚間閃現的其他玩家們抽身離去的身影;樂視、金立、錘子……都曾經位列其中。
這一次,是 360 手機和它背后的周鴻祎。
自從去年360發布了新款手機N7 Pro,半年多以來360手機就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
早在去年11月份,就有消息稱360解散了其在西安的手機研發團隊。而到了今年年初,360手機官網多款機型顯示售罄。截至目前,360 OS等相關微博已經長達三個月沒有更新動態。
360暫停手機業務
據報道,多名360人士透露,360手機業務目前已經暫停,原360手機總裁李開新目前正帶領團隊,在深圳秘密研發360老人智能手表。“手機目前的狀態是等待機會,團隊骨血還是保留的。一部分支持IoT發展,一部分拓展自己的硬件業務。”一位編制還在360手機,但目前大部分工作在IoT業務的內部人士表示。
隨后,360針對這條消息進行了回應:手機業務并非完全暫停,只是放緩。360稱團隊仍然在努力尋找5G機會,IOT業務是360集團大安全戰略中面向家庭的安全解決方案。
顯然,360 官方并不想承認手機業務的失敗,并把 5G 作為翻盤機會。但正與 360 一樣,包括華為 OV 小米在內的所有智能手機廠商都在等待 5G 機會,而且從現有的動態上來看,似乎并不能看出 360 在 5G 方面有何種超乎同儕的優勢。
另外,就像360對外回應時所說,360的手機業務仍然在努力尋找5G機會。我們都知道,市場上每一次重大的改變,往往都是新品牌崛起的契機。但智能手機領域在發展創新上長期處于一潭死水,這就更斷絕了360彎道超車的機會。
因此,拋開官方的面子話,我們可以認為,360 其實已經承認手機業務的大勢已去;畢竟,在智能手機這樣的極限競爭行業,放緩幾乎等同于放棄。
周鴻祎的雄心
時間回到2012年,懟天懟地的“紅衣教主”周鴻祎高調宣布,將進軍智能手機行業。
彼時,國內的智能手機行業開始進入高速發展期,移動互聯網的競爭剛剛拉開大幕。360在智能手機上的首次嘗試比較“保守”,只是聯手華為推出了“華為閃耀”,售價為1499元,360為此款手機內置應用商店等提供研發支持,并與華為實行收入分賬。
2014年,周鴻祎投資了酷派的互聯網品牌大神,隨后又聯手酷派組建了合資公司“奇酷”,關于360、酷派與樂視的那些恩怨不再贅述,總之,周鴻祎確實在造機上投入確實相當大,自稱“對不起,這次我來給手機圈添堵了”。
周鴻祎一直被認為是一個優秀的產品經理,他本人也是以此自詡的;這也讓他在手機上特別有熱情——2015 年 8 月奇酷手機發布的時候,周鴻祎穿著標志性的紅色 POLO 衫為自己的產品全程站臺宣講,頗有模仿喬布斯的意味。
但周鴻祎畢竟不是喬布斯,在實現了擁有一個 360 手機的夢想之后,他就把 360 的手機業務交給了下屬。在奇酷還未化身 360 的時候,掌舵人實際上是一位酷派老人李旺,但是到了 2015 年 12 月,李旺不再擔任奇酷總裁,調入 360 任集團副總裁,其職位由原奇酷科技 CTO 祝芳浩接任。
豪言落空
然而,2016 年的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已經是機會不多了。
祝芳浩是技術出身,很多 360 手機內部人士對他的評價是懂產品不懂市場,于是在 2016 年,360 手機的整體市場布局路線是:學習小米樂視,頻繁召開發布會,應用互聯網思維,推崇硬件免費軟件掙錢的思路,在硬件上大規模補貼——但最終這個路線卻給 360 手機帶來了很大的傷害。
周鴻祎也反思說,2016 年的虧損全部來自硬件免費的思路,并且將 2016 年評價為最糟糕的一年。
2017 年,360 手機在李開新的帶領下繼續前進,似乎頗有起色。2017 年第一季度,N5 上市迎來開門紅,第二、三季度發布的 N5S、Vizza 等幾款新品,也全部實現了正向利潤,銷量和利潤指標都達到既定目標——2017 年雙十一,360 手機位列京東國內手機品牌銷量榜第四名、國內手機累計銷量榜第五名。
2018 年 1 月 16 日,在 2017 年終媒體溝通會上,360手機總裁李開新宣布 2017 年銷量達 500 萬臺,初步實現了盈虧平衡。
然而,放眼 2018 年的中國智能手機行業,馬太效應愈演愈烈,除了幾個有實力的大廠,幾乎所有的小眾手機廠商都在整體市場下滑的洪流中隨之飄蕩,360 手機自然也未能幸免。
眼下,只有在周鴻祎的微博上,我們才能依稀看到他與 360 手機的些許關聯——直到現在,他依然在使用一臺 360 手機 N7 Pro 發微博。
樂視、錘子、金立、酷派、360……國產手機小廠的幾乎沒有了生存空間,這很好理解,智能手機這類的硬件業務,是典型的規模產業,大廠才能有對供應鏈、渠道的掌控權,從而讓自己處在不敗之地。
360的智能攝像頭、后視鏡、行車記錄儀、兒童手表等,在市場中已經有了一定的份額,這些都是風險更低、進入和撤退成本也更低的行業,這些產品,也能更好地和360的老本行“安全”掛上鉤。
現在,360只能希望,大廠們能晚點進入這些領域吧。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