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騰訊有沒有夢想,馬化騰回應截圖居然是假的!通信
各路英雄豪杰紛紛集結,熱火朝天地展開這場“夢想難題”大討論,熱議的主場正是騰訊引以為傲的內容和社交陣地――微信公眾號和朋友圈。
在米粉看來,小米的雷軍恐怕多少有些落寞。
正當他那篇10w+文章《小米是誰,小米為什么而奮斗》拉動起“我是誰,我為什么而奮斗”成為熱門話題不久,在滿屏諸如《徐小平回復雷軍:真格是誰,真格為什么而奮斗》《Bilibili是誰,Bilibili為什么而奮斗》……的助攻中。
昨晚,殺出個程咬金――騰訊到底有沒有夢想?被冷落的則是小米赴港IPO……
各路英雄豪杰紛紛集結,熱火朝天地展開這場“夢想難題”大討論,熱議的主場正是騰訊引以為傲的內容和社交陣地――微信公眾號和朋友圈。
話題發起者,正是作者潘亂發布在公眾號“亂翻書”上的這篇雄文《騰訊沒有夢想》,其威力不亞于一顆引爆行業的小核彈,閱讀很快10w+,目前,點贊5000+。
伴隨文章在朋友刷屏的,還有那張馬化騰板著臉接電話的小圖……
既沒蹭熱點,也沒有過多的情緒輸出,作為干貨型行業內容,《騰訊沒有夢想》算是繼“中關村第一才女”梁寧的《一段關于國產芯片和操作系統的往事》后,公眾號里又一篇讀起來蕩氣回腸的萬字長文。
據知情人士稱,潘亂為了寫這篇文章,與大量業內人士打聽消息,前后操作幾個星期,“從北京寫到巴厘島寫到上海,大量考據,從四萬多字刪到一萬多,又一次次推翻框架重塑主線。”
看標題就知道,這篇文章的核心和結論在于“騰訊沒有夢想”。
作者開宗明義:“騰訊正在喪失產品能力和創業精神,變成一家投資公司。這家快20歲的公司正在變得功利和短視,他的強項不再是產品業務,而是投資財技。”
總結下來,全文共有以下幾個觀點,在作者筆下各個犀利:
1. 騰訊主戰場遭遇跨界打擊,錯過信息流和短視頻的風口。
2. 騰訊迷信流量,還用投資做防御。
3. 騰訊的組織結構老化,賽馬機制導致內耗嚴重,不夠靈活。
4. 騰訊“聰明人太多”,大家畫PPT斗嘴,不干實事。
5. 騰訊不寬容失敗,導致新人沒有磨煉機會。
6. 社交和內容產品主攻年輕人,但是年輕人善變,騰訊已經老了。
文末評論中,不乏知名人士拍手叫好。有“媒體圈跳槽王”之稱的王以超坦言:比起《騰訊傳》的洋洋灑灑,這一萬字要更犀利,更接近本質。
評論中大部分人認同此文,對騰訊的質疑和詬病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戰略層面,投資大于業務;二是管理上,人員冗余反應遲鈍;三是騰訊產品上確有不足。
謝璞更是犀利點評:標題太含蓄了。騰訊的問題不是沒有夢想,是沒有靈魂。
這還了得,《歷史的溫度》作者饅頭大師很快斷定“這篇應該肯定能傳到Pony那里。”
馬化騰深夜回應“有批評蠻好”截圖熱傳
有人承認截圖是自己PS
今天上午開始,網絡上盛傳一張截圖。截圖顯示,今天凌晨2點19分,已有人直接在微信把文章發給騰訊創始人馬化騰。短短20分鐘后,馬化騰就在微信對話框打下數百字回復:“看了,有批評蠻好……”
馬化騰說:“……從寫第一行代碼開始,他的理想都是如何做出最好的產品,而不是賺多少錢。”
不過,今晚有人在新榜中國微信500強爆料,馬化騰深夜回應《騰訊沒有夢想》的聊天截圖是有人PS出來的。
隨后,一位網名為Zen的人推文《騰訊的夢想其實是我PS出來的》(目前該文已被刪除),承認截圖屬于自己惡搞:“在這邊和pony以及騰訊道歉,我本人也買了騰訊股票,很喜歡pony以及騰訊,做這個事情完全是出于對運營的好奇心?!?/p>
、
新榜剛剛獲悉,這張一度熱傳并引發無數跟進評論的馬化騰微信表態截圖確實是有人偽造的(讓人情何以堪,包括騰訊科技自己在內)。
此前騰訊科技首頁那篇題為《騰訊沒有夢想?馬化騰:理想是做出最好的產品,而不是賺多少錢》的文章,也于晚上9點40分左右被移除,取而代之的是一篇題為《騰訊需要夢想嗎?》的自媒體文章。
而在另一份截圖里,凌晨2點不到,騰訊總裁劉熾平曾在微信上作出回應。
騰訊公關總監張軍則稱,文中有很多地方偏頗,這幾年在很多領域騰訊都保持著高效的創新和突破……會吸納,接受監督……
騰訊聯合創始人Tonyzhang張志東也發表看法稱:“有一些不實的Bug,但尖銳批評對鵝廠是好事。”
一場圍繞“騰訊夢想”的大討論已經展開。(新榜確認,Martin和Tony的表態不是偽造的,是真的)
批評騰訊者
對《騰訊沒有夢想》稱贊有佳
在“投資大于業務”上,不少人提起年初騰訊的財報,對于“騰訊投資的公司市值已經超過其本身,上一家這樣的公司是雅虎”的觀點,深以為然。
“連線家”聯合創始人認為,騰訊不是沒有夢想,而是夢想都被光鮮的投資財報掩蓋了。“騰訊近年來嘗到了走出去投資的甜頭,忘了內部核心生產力的重要?!?/p>
互聯網觀察人士尹生,曾在分析騰訊財報時說:“騰訊這樣的絕對領導性公司常常會犯的錯誤,就是遠離最初的創新精神,以及對這種精神可能帶來的變化力量的敏感性,進而用一種在位者的資源掌控和防御模式來行為?!?/p>
對于“騰訊沒有夢想”這件事,他的觀點是“騰訊的問題不是沒有夢想,而是要重新定義夢想”。投資大于業務,反映的是騰訊從創業公司變成科技巨頭后,企業理念與戰略的一次升級。
管理上的大公司病,引起了更多人共鳴。“雄心財經”創始人王冠雄表示“忠言逆耳”,騰訊在戰略和組織管理上已經落后阿里,“潘亂應該得到一大筆獎金”。
也有騰訊前員工留言稱,自己深受騰訊的大公司病所害,對騰訊放棄微博難以釋懷:“我一直認為產品需要耕耘,需要不斷積淀出厚度,但大家自己越來越缺乏耐心了。”另一位離職員工也表示自己想分享,但沒敢分享,文中很多點他有共鳴,也見過實例。
科技評論人判官甚至想起了十年前的通信行業外企,言外之意騰訊充斥著“精致的廢物”。在自媒體人辯手李慕陽的《騰訊沒有夢想?只是你不希望ta有罷了》一文下方,他評論稱:潘亂那篇文章,指出的騰訊精英化、老齡化、VC化,算不上批評,事實而已。
反駁《騰訊沒有夢想》
騰訊高層的快速回應成亮點
隨著討論的深入,這篇在騰訊平臺流出的批評“騰訊沒有夢想”的文章本身,以及騰訊高層深夜的快速回應,這兩點成為支持者力挺騰訊最鮮活的論據。
在轉發“AI藍媒匯”文章《騰訊到底有沒有夢想?我們整理了這份交鋒備忘錄》后,“藍媒匯”創始人韓輝在朋友圈寫下自己的觀點:
“一篇作文,騰訊三位大佬集體點評,雖有不認同,但基本持肯定態度。劉熾平更是對騰訊公關總監張軍耳提面命:可以作為參考和督促。
從這大概也能理解,這樣一篇早已100000+的刷屏文章,為何能在微信上存活且至今無虞了。”
知名媒體人羅昌平也評論:“騰訊沒有夢想?看馬化騰的回應,智商沒他高,情商沒他高,關鍵還沒他那么努力,人家凌晨兩點還在工作。你說他是在倒時差,看看后面這幫人,都在倒時差?”
他說的后面這幫人正是劉熾平、張志東和張軍等……
“饅頭說”的創始人,饅頭大師在刷屏表達了同樣的觀點:“用微信公號發這篇文章且能被廣為傳播,就這一點,我還是挺喜歡騰訊的。”
同樣在刷屏表達對《騰訊沒有夢想》文章不同看法的還有望月。他表示:
我不知道大公司該不該有夢想,什么才叫做大公司的夢想,但騰訊這個級別的公司,其戰略目標顯然已經不止做好一兩個產品或者賺更對的錢那么簡單了,相反,我覺得騰訊的野心極大,布局極深遠。這篇文章唯一說對的可能也就只有微視了。
不過,魏武揮則有不同看法:“說騰訊能容忍一篇講它沒夢想的公司大范圍傳播,以及,允許在自家平臺上討論,就比較值得欣慰。這個見識不高”。
因為,這不是像當年3Q大戰一樣真正觸及騰訊直接物質利益的戰爭,他調侃:“包括我在內的一眾耍嘴皮子的,人要是還不給你耍,那也是太小瞧騰訊了。這沒啥好欣慰的。本該如此。”
誰說騰訊沒有夢想?
最早刷屏反駁“騰訊沒有夢想”的文章之一,來自42章經創始人曲凱,他在《誰說騰訊沒有夢想?| 42章經》中從商業邏輯角度提出不同看法,比如:
《騰訊沒有夢想》這篇文章質疑騰訊“正在喪失產品能力和創業精神,變成一家投資公司”,是一家“沒有信念,不能明確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東西”的公司,所以在很多層面都只是忙于“應對”。
但我認為,做一家企業最應該想明白的是哪些東西是自己的核心能力和業務,是一定不能放手的,而哪些是可以放手,不會對公司有本質影響的。
曲凱顯然堅定的認為“圍繞社交搭建生態對于騰訊來說才是重中之重”,所以他隔空反問:“在微信支付(或小程序)這件事上,騰訊何時不堅決過,何時沒有創新,何時沒有信念了呢?”
在他看來,能在短短幾年內,把微信支付從零做起,到隱隱超過支付寶之勢,這就是大智慧和大信念。
所以他旗幟鮮明地反對“騰訊沒有信念(或夢想)”一說:“騰訊正是太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太知道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才看起來在很多時候都沒那么激進。”
在他列舉的數據中,有一項:
2017 年,根據Techcrunch 統計的數據,全球對外投資第一名的企業是Google,投資了107 家,第二名就是Tencent,投資了72 家(實際數量更多)。
曲凱認為,這是一個非常值得自豪的成績。他不同意騰訊“資本+流量”是過分關注短期ROI 的投行思維,覺得“這是非常放眼未來的長期戰略”。
而吳懟懟則說:“退一萬步講,騰訊就是純做投資,做投資就沒夢想嘛,人家巴菲特聽了想打人。”
知名IT評論人Keso則點評:“或許,潘亂認為張一鳴就是那個唯一的正確答案。他有點迷信張一鳴”。
有意思的是,從公開截圖來看,潘亂文中描述的騰訊最強勁的競爭者――今日頭條創始人張一鳴則轉發了《誰說騰訊沒有夢想?| 42章經》并作出“這篇比較中肯”的評價。
同樣在這篇文章的話題下,新榜內容總監張恒在刷屏中感慨:“如果連接萬物還算沒有夢想的話,那我真不知道誰還有夢想了。”
騰訊不僅有夢想
還讓更多人實現了夢想?
評論騰訊沒有夢想的人紛至沓來,而力挺騰訊有夢想的支持者,亦是絡繹不絕。
在《騰訊沒有夢想》的雄文下,“視覺志”創始人沙小皮顯然有不同看法,他承認“很久沒看到這樣酣暢的互聯網評論文章了”。
不過,作為在微信生態里擁有數千萬粉絲的內容創業者,沙小皮還是要反駁一句:
說真的,你能在騰訊的平臺里各種噴騰訊,不會刪帖不會限流,換頭條系的平臺試試?
在過去幾年內容創業的大潮中,和無數內容創業者一樣,沙小皮自然是微信“去中心化機制”下的最大受益者。
面對潘亂文章中將騰訊和今日頭條之間的各種比較。他力挺騰訊:
作為內容提供方,更愿意跟頭條系還是騰訊系合作呢,我想很多人心中都有答案,在騰訊生態里,你可以成長為一個垂直巨頭,或可以賺取可觀的利潤,至少在這個體系里是可以成長為一個有規模的企業,可以賺大錢。
這也成為一些支持者的主流觀點,于是有了那句調侃:“騰訊有沒有夢想我不知道,但是,騰訊不僅是很多人的夢想,騰訊還讓很多人實現了夢想。”
他們認為騰訊的開放生態養活很多人。而圍繞著公眾號和粉絲成就的內容創業和內容商業的大好局面,則成為這一論點最好的佐證。
所以吳懟懟也替騰訊說句話:“別的不說吧,微信公號成就了多少年輕人的夢想。如果互聯網企業都無恥的話,都沒夢想的話,騰訊其實算好一點的那批……”
此外,這位自己本身通過公號成就夢想的年輕人還不忘調侃,這家“沒有夢想”的公司,給了這些文人假裝指點江山的夢想。
同此觀點者,還有76年的龍,他在朋友圈力挺:“騰訊其它方面有沒有夢想我不知道,但微信肯定是有夢想的,否則就不會有這么多人依憑微信來逐夢。”
在四次引用《騰訊沒有夢想》的原文并反駁后,微盟創始人兼CEO孫濤勇發表在虎嗅網的文章《駁“騰訊沒有夢想”》也在此輪熱議中完成了10w+。他在文末寫下:
坦白說,我是騰訊開放生態下一員,我們深感騰訊對于合伙伙伴以命相依的態度和決心。中國不缺賺錢的企業,缺少受人尊重的企業,缺少偉大的企業,這個愿景值得中國每一個創業者和企業家去實現。
在潘亂寫完《騰訊沒有夢想》的時候,騰訊股價已從年初最高點的476塊港幣,跌到382元,跌幅超過20%。
他感慨:三個月市值跌了一千多億美金,超過了一個百度的市值。
所以,潘亂以當年巔峰時期的百度作比,寫下:“希望騰訊不需要等到四年半后再來復盤反思”,文末解釋,自己只是是對研究公司感興趣――“期待看高手解題,我沒有惡意。”
而網友則把調侃編成段子傳開――如果馬化騰能早點回復雷軍:騰訊是什么,騰訊的夢想是什么?就不會讓這么多人操心了。
爭議仍在發酵。騰訊到底有沒有夢想?你怎么解這道題。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