徘徊在上市門口的三只松鼠,食品安全究竟何解?金融
成長想象力堪憂 平臺電商的模式除了讓三只松鼠始終處于食品安全的風險之中外,因此食品安全問題成為了懸在三只松鼠頭上的達摩克里斯之劍,零食行業普遍存在品牌之間的同質化競爭。
文:能叔扯快消
從2017年3月29日向證監會遞交招股書申請稿到最新披露的5月16日將接受上會審核,遲遲不能上市的著名零食品牌三只松鼠可以說是一直處于焦頭爛額的境地。俗話說“屋漏偏逢連夜雨”,就在即將上會之際,三只松鼠的食品安全問題再一次在網上被扒出,引起了廣泛的討論。
在本次三只松鼠被曝光的事件中,由三只松鼠股份有限公司所生產的開心果,霉菌檢出值70CFU/g,比國家標準規定的(不超過25 CFU/g)高出1.8倍。對此,三只松鼠發表的聲明稱:“此次開心果霉菌超標的原因可能是在產品出廠后因儲存、運輸條件控制不當引起的霉菌滋生,導致流通環節抽取樣品不合格。
輕資產模式之下,經營風險暴露無遺
從表面上看,三只松鼠將要上市之際被再次曝出的食品安全問題從表面上看是因為對零售生產制造各環節把控不嚴所致,但實際上,作為一家非全產業鏈的經營休閑食品的企業,出現這樣的問題更多的是因為商業模式上的BUG。
據三只松鼠的招股說明書顯示:“公司以在線渠道為核心,面向個人消費者及企業團購等客戶進行自有品牌休閑食品的銷售,通過產品研發及采購生產、消費者下單及銷售、倉儲及配送三個階段連接上游供應商、下游客戶以及物流服務商,銷售平臺等各類合作伙伴”。
具體來說,三只松鼠的業務就是先制定銷售計劃,然后尋找供應商進行生產加工與采購,之后再到市場賣給消費者,這樣的模式是當今眾多互聯網零食品牌普遍存在的模式。在這一模式之下,三只松鼠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無法深入把控產品質量問題。
可以說,年銷售額達到50多億的電商品牌三只松鼠,是一家"不生產零食的零食廠商"。三只松鼠沒有自己的工廠,從供應商、加工廠商到銷售平臺、物流快遞,都是依靠合作伙伴。和傳統企業相比,三只松鼠這樣的輕資產模式具有跑得快、品類容易擴張的優勢。
正是由于無法直接管控但又必須要承擔食品安全管控的責任,因此食品安全問題成為了懸在三只松鼠頭上的達摩克里斯之劍。
除了最近的開心果之外,資料顯示,2016年7月—2017年6月,三只松鼠因產品保質期標注與食品安全標準不符、產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等問題,先后被7名消費者起訴,涉及產品包括鹵藕、雪菊、凍干檸檬片、奶油味瓜子、魷魚絲等。
對于一家食品公司來說,即使你連續安全運行了幾年,但是如果出現一例影響較大的食品安全問題,那么以前的努力全部化為烏有,游戲直接結束。其所在行業本身就蘊藏著較大的經營風險,就好比當時BAT之中,普遍認為百度是風險最高的企業,TMD中風險最高的企業是滴滴一樣。
拿滴滴來說,本身涉及到的出行領域就存在安全事故的存在,這一點并不會因為滴滴的模式怎樣變能夠制約的,這是一個涉及到普遍的出行交通的問題,并不是一家企業能夠完全根治的,因此想去年滴滴事故頻發,其實這類事件之前在出租車領域就屢見不鮮了,只不過通過滴滴,通過互聯網進一步放大了,對滴滴影響極深。
而醫美行業本身就有醫療的屬性,且本身整形就不是一個百分百成功或者滿意的服務,這類行業本身就自帶的風險性對于企業發展而言就是一個難以根除的BUG。所謂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本身處于風險較大的行業,如果把食品的品控交給合作伙伴,在風險面前,可以說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十分地被動。
據了解,目前休閑零食企業大多采用對外合作這樣的輕資產策略,而自身僅僅發力于研發與營銷環節,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以往零食經營企業重資產經營、品類豐富度低的問題,而三只松鼠就是通過借助于休閑零食的研發、分銷、為主業的輕資產模式,成功在競爭激烈的零食行業殺出一條血路。
雖然這樣極具專業化、精細化的分工式合作能最大程度的提高企業的效率,使得三只松鼠能夠盡全力做好營銷,但由于缺乏對產業鏈的全局掌控,在不從食品生產的情況下卻要承受這一食品安全風險,可以說是輕資產模式帶給其最大弊病。
從營銷驅動到同質化競爭,成長想象力堪憂
平臺電商的模式除了讓三只松鼠始終處于食品安全的風險之中外,輕資產模式之下的電商平臺一方面要在上游生產商進價基礎上加價,然后出售,做食品的二道販子,本就導致利潤不高。另一方面,作為一家電商平臺,必須承受高昂的平臺推廣費、平臺傭金以及物流快遞等費用也讓三只松鼠始終處于低利潤率經營的狀態。
據三只松鼠此前申請上市的招股說明書中顯示,在2016年到2018年期間,2015—2017年上半年,三只松鼠綜合毛利率分別為26.90%、30.20%、30.90%,而其對手良品鋪子2015—2017年度的毛利率分別為32.7%、32.7%、29.4%,雖然同行對比差距不大,但要知道,良品鋪子是線上線下全渠道經營的模式,而對于傳統堅果行業來說,這一數據是45%。
一般來說,三只松鼠少了線下門店的運營,原本應當在利潤上更占優勢,但正是由于其線上經營不得不花費大額的資金來進行營銷和購買流量,刷存在感,因此在和同行的對比中,反而并沒有占到多少便宜。可以說,獨特的互聯網銷售渠道和IP化的推廣方式消耗掉了公司不小的營收,要想打造爆款,擴大銷量,不僅要花重金營銷,更需要為消費者提供低價高質的服務,只要這樣才能在激烈競爭的線上脫穎而出。
其次,在經歷了幾年的高增長之后,如今以三只松鼠為代表的許多零食企業都陷入許多大公司都面臨的“船大難掉頭”的困境,甚至出現了負增長。
在2018年12月由商務部流通產業促進中心發布的《消費升級背景下零食行業發展報告》顯示,“零食行業普遍存在品牌之間的同質化競爭,口味、包裝、等各方面的產品同質化及產品線趨同化,營銷手段、營銷途徑同質化現象明顯。
同質化競爭也是導致行業整體利潤都不高的原因。從2016年到2018年,行業龍頭良品鋪子主營業務收入分別達到31.1億、42.3億和53.7億,但同期凈利潤只有4700萬元、1.05億元和1.1億元,凈利潤率僅僅只有1.51%,2.45%和2.18%。行業內的其他公司如三只松鼠、好想你、延津鋪子等公司的情況也并不樂觀,也僅僅只有個位數。
如此低的凈利潤率,還不如菜市場。如果不能將“量”做上去,那么對于企業的上市之路來說,會進一步削弱投資人對其未來的想象。
最后,依靠營銷起家的三只松鼠極度缺乏商業“護城河”。在商業領域,巴菲的護城河理論被商業奉為圭臬。巴菲特認為,企業的護城河應該能持續多年的為企業帶來超額收益,并且管理層的變遷與替換不會影響到企業本身品牌所具有的價值。雖然三只松鼠的IP已經深入人心,但其產品上相比較于同行同質化嚴重,堅果與堅果之間,一般人很難分得出高低優劣。
所以僅僅依靠營銷手段做大的三只松鼠,如果不能把這個IP徹底做大做強,那么即使IPO,市場也很難給出一個很高的估值。據筆者所知,不管哪個市場,還沒有單純僅僅憑借營銷就可以上市的公司。
以平臺輕資產模式起家的三只松鼠雖然在創業之初使得其能夠迅速擴張,在很短的時間內從激烈競爭的零食行業嶄露頭角,但代工模式之下不僅使得其對監管體系的把控困難重重,更是讓其利潤率偏低,上市之路充滿坎坷即便上市,也很難給予一個不錯的估值。
從0到1,從1到100,從100到N,這是企業發展要經歷的幾個階段。如今三只松鼠其實已經邁過前兩個坎,當下這個階段的特征就是生存已經不是問題,利潤財報或許看起來也十分成熟,但想要進一步高增長,成為一名市場上香餑餑的成長型企業,就目前來看,也絕非易事。
十年快消品行業老司機能叔,專注快消品領域深度解讀。訂閱號:能叔扯快消,個人微信號:a913613543,轉載請務必保留作者版權信息。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