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PO欲借旗艦店轉型高端 消費者會買賬嗎通信
如此鍍金,莫非是為了給2018年回歸的Find系列鋪路么?今后消費者會為高端的OPPO買單嗎?還有你的好兄弟vivo,就這樣將它拋下?
“OPPO這是唱的哪出?轉型走高端路線了?”一位老用戶看著剛開業的OPPO上海旗艦店發出了這樣的疑問。
近幾年一直在高端市場門外徘徊的OPPO原本過得挺好,為何最近也開始不消停起來,大張旗鼓地開起了超級旗艦店?與此同時,OPPO還高調宣布自己要品牌升級,這給外界拋來了諸多問號。
如此鍍金,莫非是為了給2018年回歸的Find系列鋪路么?今后消費者會為高端的OPPO買單嗎?還有你的好兄弟vivo,就這樣將它拋下?
文/木木(業界風云匯)
“無旗艦”背后的隱痛
12月24日,上海淮海中路688號熱鬧非凡,位于此地的OPPO旗艦店正式開業,然而真正吸引大批群眾到訪的或許不是門店開業本身。
這家店在媒體的報道中多被冠以“全球首家超級旗艦店”的名號,并且OPPO請來了當家代言人楊洋前來助陣,擔任一天的店長。不得不承認,在OPPO一貫熟用的粉絲效應下,旗艦店的開業取得了很好的傳播效果。隨之也引來不少人發問,OPPO為什么要開這樣一家店?難道是為了對標小米全球首家旗艦店嗎?
據了解,OPPO旗艦店的營業面積達到了500平方米,寸土寸金的地段,副總裁吳強表示,OPPO是為了品牌升級,不追求零售意義上的坪效比。并且,OPPO旗艦店設計師被告知要做一個“自由的體驗空間”,與傳統“重銷售輕體驗”門店套路相悖。此言一出,有好事的網友評論道,用四個字總結就是“有錢任性”。
無獨有偶,上個月小米的全球首家旗艦店也正式開業,而不同的是外界更多將小米旗艦店看作是為新零售而建,這個理由似乎顯得更加飽滿。而OPPO簡單的“品牌升級”四個字恐怕尚不足以解釋旗艦店的誕生。
眾所周知,OPPO在國內市場憑借著渠道下沉和線上曝光策略,近幾年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在各大機構發布的榜單中國內出貨量都能夠排在前三位。極光大數據發布的《2017年Q3智能手機行業報告》顯示,Q3銷量前十的機型中,OPPO占了五席,OPPO R11更是排在了榜首。
值得注意的是,R11在OPPO旗下已經算得上是最頂級的機型,但他能不能稱得上是一款旗艦機?目前業內關于旗艦機的定義很難量化。具體到硬件配置上來看,今年高通最新的處理器驍龍835應該是眾多玩機黨心中的旗艦機門檻。在這一標準上,三星S8、Note8以及小米6、Mix2等手機都已符合。華為在今年自家的旗艦機上也都配備了最新的麒麟970處理器。按照業內對處理器的分級,OPPO R11所搭載的驍龍660處理器被劃分在高端之列,想要跨入旗艦仍有不小差距。因此,OPPO R11到底算不算旗艦機,眾人心中看法并不一致。
事實上,這個問題已經伴隨著OPPO數年之久,自從旗下Find產品線停更以來,主打的R系列雖然每年都能夠收獲不錯的市場反響,但旗艦機這桿大旗卻再也沒人能夠扛起。
OPPO旗艦店的開業,似乎在向外界傳遞著什么信號。若真如吳強所說,OPPO現有的中端和低端產品明顯不足以支撐起升級后的品牌定位,勢必會推出新的旗艦產品。最有可能的計劃就是重啟Find產品線,這也是自打年初以來廣為流傳的消息,有業內人士做出了如上分析。
Find系列明年是否會回歸,OPPO官方至今還尚未給出明確回應。但可以確定的是,如果不推出真正的旗艦機型,仍是以R系列打頭陣,千元機線下渠道鋪銷量的話,當人們談起OPPO的“高端”形象時,戲謔成分或許會占得更多。
從“綠廠”到國際大品牌,這道坎如何跨越
手機行業標簽化十分明顯。提起華為,人們會聯想到“民族品牌”;說起小米,會想到“性價比”;而談及OPPO和vivo,除了各種流量明星代言人之外,不少人會脫口而出“藍綠大廠”四個字。
關于OPPO和vivo是如何被扣上“藍綠大廠”的帽子,目前尚未有統一的說法。但這從側面反映出近幾年來二者在崛起的同時,品牌形象在大眾心中也已經根深蒂固。或許這正是OPPO進行品牌升級戰略的原因之一,可想要脫掉這一帽子談何容易?成功躋身高端之后,消費者是否愿意繼續買單也是一大疑問。
向旗艦市場試探,其實早在OPPO開旗艦店之前,兄弟品牌vivo就曾邁出了這一步。2016年12月12日,vivo Xplay6正式上市,搭載驍龍820處理器、4弧面3D玻璃2K分辨率顯示屏、索尼IMX362攝像頭,從配置上看vivo終于把一只腳邁進了旗艦機之列。當然價格也要跟上,4498元的價格直接對標華為Mate9 Pro和三星S7 Edge。
vivo做出了“高端機”,有多少消費者愿意為其買單?vivo Xplay6的具體銷量官方至今尚未公布,但第三方平臺的銷售數據對比,基本能夠反映出其真實市場表現。京東自營旗艦店數據顯示,vivo Xplay6商品之下目前共有5500+條評價,而其對標的華為Mate9 Pro評價數已有4.2萬+,三星S7 Edge更是達到了16萬+。面對強烈的數據反差,有業內人士表示,底蘊不足的品牌得不到消費者的認可,就算做出了旗艦產品,在競品面前也是不堪一擊。
作為一度的兄弟品牌,OPPO內心對旗艦的渴望又何嘗不是如此。據極光大數據統計的OPPO品牌的銷售價格分布,3000元以下的中低端機型為其貢獻了超9成的銷量。已經4年未涉足旗艦市場的OPPO現在想要品牌升級,看起來似乎壓力相當之大。
其次,除了“藍綠大廠”的帽子難脫之外,“低配高價”也已成了OPPO和vivo的標簽之一。通過與市面主流品牌同等配置的手機對比便可清晰地看到,OPPO和vivo確實要比同等配置的其他品牌手機貴上一些。但旗艦手機不應該只是“貴”這一個參考維度,消費者是否愿意持續為越來越高的品牌附加價值付費,成為一個繞不開的疑問。
“很多品牌賣的貴,并非配置有多高,而是因為其廣告營銷推廣等成本常年居高不下,最終都會轉嫁到用戶身上”一位營銷行業負責人這樣指出。
然而,隨著近幾年二者線下渠道完備,線上曝光充分,明星代言輕車熟路,越來越多選購OPPO和vivo手機的消費者對性能要求似乎已經沒有那么嚴苛,只要價錢自己能夠接受就好。這帶來的好處就是同等的配置,可以賣上更高價錢。但同時也給自己設置了一道阻礙,推動高端機進行價格繼續上探,4000元買一部手機,普通消費者自然會進行一番篩選。面對其他競爭對手,vivo Xplay6的悲劇是否會重新上演有待時間考驗。
從行業過往經驗來看,想通過一部旗艦機就把品牌推向高端是不可能的,想用一家旗艦店就改變外界對固有品牌形象的認知更是難上加難。玩表面功夫的品牌升級背后,充實品牌內核才是取得消費者和市場認可的王道。
但話說回來,OPPO、小米們聲勢浩大地開了旗艦店之后,vivo的旗艦店說不定也在籌備開業的路上了。國產手機陣營從硬件比拼殺到了線下的旗艦店之爭,倒是給已經走向衰退的市場帶來不少新鮮空氣,未來到底誰能執起國產品牌陣營牛耳,或許很快就能見分曉。
來源:業界風云匯 作者:劉彬彬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