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立推出8款手機刷新了“全面屏”定義,到底什么叫全面屏?通信
手機的“全面屏”到底是什么概念?如果說一年前小米MIX上市時大家知道了什么叫全面屏,那過了一年之后恐怕很多人又不知道了……
手機的“全面屏”到底是什么概念?如果說一年前小米MIX上市時大家知道了什么叫全面屏,那過了一年之后恐怕很多人又不知道了……金立今天一口氣發布了8款手機,涵蓋了幾乎所有的價格區間,發布會之后評價君看到的評論非常多,其中不少評論里都說自己對全面屏的認知被刷新了。
到底什么叫全面屏?為什么很多全面屏手機還是有邊框的?如果真非說沒有邊框的手機才叫全面屏手機,那恐怕連小米MIX和小米MIX2也掉到坑里了——誰說他們的手機就沒邊框了?真想正面只有一個屏幕,其實是根本做不到的,說個最實際的情況:除非正面不要聽筒了,不要攝像頭了,這可能么?
其實網上不少吐槽“全面屏”,不僅僅是因為手機根本做不到全面屏,更是因為不少“全面屏”手機似乎跟我們正在用的手機沒什么區別啊。就拿剛發布的金立手機作為例子,高端手機上下邊起碼收窄了,而到了定位比較大眾化的產品上,就是這個樣子的:
其實不光金立,可以說除了小米MIX2之外的絕大部分手機都只能做到這個樣子,而且用戶可接受的價格越低,手機的“全面屏”就越不像全面屏。可能因為這個詞被用的太多太濫,更高端的蘋果iPhone X、三星Galaxy Note8或者S8等機型,直接避開了全面屏的稱呼。當然也可能因為首先提出這個詞的是小米,這意味著這個稱呼也可能只適用于小米。
如今對于手機廠商來說,“全面屏”的概念已經并不像一開始那么模糊了,隨著今年新品越來越多,這個概念漸漸清晰起來。全面屏成了一個和16:9屏幕相對的概念,只要用了18:9的屏幕,就都稱之為全面屏。實際上18:9屏幕也確實把手機屏占比拉升了不少,各種傳感器要么隱藏要么定制超小號,屏幕增大了,機身尺寸卻沒怎么變化,相對于16:9稱之為“全面”似乎也合理。
那18:9“全面屏”的普及是誰推動的呢?雖然早有定論,但評價君還堅持一個觀點:單個手機廠商是沒有能力說服谷歌的,也沒有能力把這么多手機新品的屏幕都變成18:9。恰恰相反,比如夏普、JDI、京東方、天馬這些企業,手機屏幕是什么樣他們才有話語權,只有在他們主導的前提下,才會出現手機廠商們誰先要求谷歌適配18:9的問題。
所以說來說去,如今的“全面屏”其實是有相對清晰的概念的,至少手機廠商意見出奇的一致,只要用了18:9的屏幕就敢說自己是全面屏手機。反倒是反駁者,要么要求用屏占比衡量,要么要求用邊框粗細衡量,要么要求用有沒有額頭下巴來衡量,眾說紛紜,成了意見不一致的一方。
評價君倒是覺得,這個稱呼是不是嚴謹已經無所謂。現在還有不是“全面屏”的手機上市嗎?連千元機都開始用上18:9屏幕了,產品越來越多,概念自然也就沒價值。說不定明年還能堅守16:9的新品才是文藝、時尚和特立獨行。與其爭執什么是全面屏,不如反過來趕緊想想該給16:9屏幕起個名字叫什么屏才好,這絕對是更有價值的。
來源:數碼評價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