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剿光明頂之后,頭條可以突圍嗎?深扒張一鳴的“智能社交”戰(zhàn)略觀點
從本質上上說,頭條的打法和早期的BAT非常接近,但是又有人工智能的加持。在我看來,這種生意邏輯很簡單——深挖”流量紅利“,力求價值最大,簡言之就是“花小錢、大流量、賺大錢”。
一、今日頭條做社交了
前些日子回老家,一路上和出租車司機聊著,他滿口方言地說:“你們做互聯(lián)網的,肯定知道紅衫吧!現(xiàn)在牛逼的創(chuàng)業(yè)公司一半都被紅衫買下了。“
雖然他說得并不準確,但在一座二線省會城市聽出租車司機說到紅衫,我還是有些吃驚的,便問他是怎么知道的。
”還不是從今日頭條上!“司機說,”每天晚上睡不著,就看一會兒。”
過去的一年今日頭條高歌猛進,從估值120億到200億,只用了幾個月。頭條也一直被包圍。BAT出手了、微博不嫌事大推出了明日頭條……各家?guī)缀跬瑫r發(fā)起了內容平臺大戰(zhàn),打的都是“基于算法、智能推薦的feed流”,這可是頭條的立身之本。
這樣兇猛的態(tài)勢,猶如“八大門派圍剿光明頂”。而張一鳴教主果然是節(jié)奏大師,在算法推薦和短視頻之后,又把節(jié)奏帶到了新的戰(zhàn)場——
11月22日,頭條提出了全新的戰(zhàn)略,“智能社交”。
作為長期鉆研社交、一心想做出下一代社交網絡的創(chuàng)業(yè)者,筆者不由得渾身一機靈,頭條這究竟是想做什么?
二、今日頭條的戰(zhàn)略特征
縱觀今天的移動互聯(lián)網,各家都先后發(fā)起了“進軍線下”的號角,想要在傳統(tǒng)商業(yè)的領地搶錢,只有今日頭條最傳統(tǒng),打的一直是線上,玩的是流量。
從本質上上說,頭條的打法和早期的BAT非常接近,但是又有人工智能的加持。在我看來,這種生意邏輯很簡單——深挖”流量紅利“,力求價值最大,簡言之就是“花小錢、大流量、賺大錢”。
1、花小錢:花相對小的錢收買流量來源(媒體、創(chuàng)作者、創(chuàng)作平臺)。
2、大流量:強大的內容生態(tài),外加強力的推廣,獲取一個整體的大流量。
3、賺大錢:通過個性化推薦模式無限擴大了廣告位的承載數(shù)量,然后通過廣告等賺大錢。
這是一個“低買高賣”的邏輯,我們看到頭條挖角的時候很壕,但相對于他巨大的贏利,這都是小錢。這個打法其實很傳統(tǒng),但是有了人工智能推薦的加持,效率忽然高了很多倍。
這個生意要想一直做好,關鍵有三:
1、內容要無限豐富有趣,足以滿足用戶需求。
2、算法要無限精準高效,確保內容精確推送。
3、流量要無限穩(wěn)定粘合,不斷吸收用戶的眼球和時間。
從這里,就可以理解頭條的突圍戰(zhàn)略。張一鳴的個性特征很明顯,進攻就是最好的防守。
頭條一直在進攻,四面出擊,基本上就是圍繞以上三點,出三招:
1、豐富”內容源“。
大推抖音、火山、悟空問答等內容社交平臺,迅速擴大頭條的內容生態(tài)。短時間內做不了的就買買買,要么砸錢到快手、知乎等平臺”挖人“,要么巨資收購musical.ly、Flipagram等一系列內容社交平臺。一年下來,今日頭條創(chuàng)作者大會公布,現(xiàn)在已經有了120萬頭條號,帶來2017年48億次內容消費,還有全球各地各個平臺上1億多作者,這架勢很恐怖。
2、不斷優(yōu)化迭代算法。
用戶的互動行為越多,獲取的數(shù)據(jù)越豐富,推送越發(fā)精準,用戶越來越離不開。
3、尋找”內容精確消費“之外的護城河。
這個新的護城河,似乎就是”智能社交“。
三、頭條要做的”智能社交“
從目前來看,今日頭條的“智能社交”戰(zhàn)略,其實就是:智能(分發(fā))+社交(分發(fā))。
簡言之,如果你發(fā)了一條內容,自我感覺不錯,想要獲得很好的傳播,頭條上有兩條路:
1、路線一,你在頭條已經有了粉絲,則粉絲量為閱讀量保底,智能推薦進一步為傳播的爆發(fā)加持。進而,粉絲閱讀活動的結果,也為智能推薦提供數(shù)據(jù)上的依據(jù)。
2、路線二,你在頭條還沒有粉絲,則智能推薦首先幫你獲得傳播,傳播的過程迅速收割新的粉絲,通過觸達感興趣的人完成冷啟動。
粉絲保底,算法加成,這是一個雙保險,保的是“優(yōu)質創(chuàng)作者和內容不被錯過”。
事實上,之前的微博、知乎等,都曾經做過這樣的嘗試,想把社交分發(fā)和算法推薦結合起來,但是結果往往是整個信息流的雜亂無章。
四、雙保險的用意
頭條這么做,原因顯而易見:
1、引入大v內容源。
過去,頭條上的內容創(chuàng)作者主要是錯過微博、微信公眾號等的后起者,一般粉絲不多,想要根據(jù)內容本身獲得更多傳播機會,對他們來說,算法帶來了更多機會和公平。
現(xiàn)在,通過“關注機制”的引入和強化,那些已經自帶粉絲流量的大v們也有機會引進來了,那些擁有大v潛質但是錯過微博紅利期的人也有了機會。這本質上還是擴大內容源。
2、引入粉絲關系鏈。
大v的進入還帶來了他們的粉絲社群,那些錯過微博紅利期、具有大v潛質的準大v們也能建立起自己的粉絲社群,這又可以成為頭條生態(tài)新的護城河——粉絲關系鏈。
如果說,微信的護城河是人們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熟人關系鏈,那么頭條未來的護城河就是一個個大v的粉絲群落(微頭條)、一個個垂直話題的興趣社區(qū)(悟空問答),這一個個弱關系的“部落”組成了頭條的流量粘合體系。
從今日頭條創(chuàng)作者大會公布的戰(zhàn)略來看,他們確實“下了血本”,即將推出千人百萬粉計劃——在平臺上孵化1000個擁有百萬粉絲的賬號,同時悟空問答也推出了10億補貼答主生態(tài)。這對錯過兩微知乎時代的人來說,誘惑頗大。
打社交究竟是頭條的偷襲珍珠港,還是圍魏(社交)救趙(內容)?討論這一點的同時,我們來看看其他家。
五、內容平臺的對決態(tài)勢
“智能推薦+社交分發(fā)”不止頭條一家,微博、知乎、天天快報都已經加入了這樣的對決,這場大戰(zhàn)的格局是怎樣的,會怎樣推演?
1、微博
a、特點:主打“熱點新聞和名人明星”,講求的是一個“熱”和“快”字。所以我們發(fā)現(xiàn),只要一有熱點發(fā)生,誰誰出軌、誰誰脫單,微博服務器就立刻被撐爆。
b、優(yōu)點:對名人大v的掌控、傳播的速度、三四線和年輕人的下沉。
c、弱點:對名人依賴度過高,普通人毫無參與感;水軍僵尸粉泛濫,信息噪聲較多;feed流的分發(fā)過于混亂,讓人摸不者頭腦,用戶體驗做的不夠好,前段時間和菜頭與微博的撕逼就是表現(xiàn)。
2、知乎
a、特點:主打的是“興趣話題的深度分析”,強調的是深度、專業(yè)感和故事性。一般來說,有什么事件在微博微信上火了,看最新進展去微博,看深度分析去知乎。
b、優(yōu)點:生產優(yōu)質深度內容的社區(qū)氛圍,和內容創(chuàng)作者的整體質量。
c、弱點:知乎回答套路化、故事化;深度長內容對于更廣泛的用戶來說,存在門檻和障礙;社區(qū)抱團比較嚴重,后來者較難出頭;知乎live模式不夠成功,大V變現(xiàn)沒有成型的模式。
3、天天快報
a、特點:大流量大資源投入,作為騰訊內容戰(zhàn)略的核心,企鵝號寄托了騰訊對內容領域的所有野心和構想,今年很多人都在說企鵝號會是一個風口。
b、優(yōu)點:騰訊的全面資源導入,百億流量、百億產業(yè)支持、百億現(xiàn)金;體現(xiàn)了kk理念的分發(fā)機制,推薦更多類似的、推薦我朋友喜歡的、推薦我現(xiàn)在不喜歡單想嘗試著喜歡的信息流。
c、弱點:相對用戶量和影響力較低,騰訊2b基因的相對缺失。
4、今日頭條
a、特點:國內內容算法分發(fā)的“鼻祖”,高度重視技術和算法,四處并購、重金購買內容源。
b、優(yōu)點:內容創(chuàng)作體系的豐富、算法的持續(xù)迭代、對創(chuàng)作者利益訴求的理解、擁有圖文視頻(包括專業(yè)做圖片的圖蟲)等聚合完整的內容生態(tài)。
c、弱點:后面細說。
看起來各有千秋,那么決勝點在哪?
六、最終的對決——娛樂效率
從本質上說,這些平臺都是娛樂導向的內容消費平臺,核心是幫助用戶緩解無聊、殺時間。那么最終讓用戶“瘋狂愛上”的關鍵,恐怕是消費內容獲取滿足的“娛樂效率”。
移動互聯(lián)網時代最大的特征之一,是用戶習慣和體驗的“碎片化”。碎片化的直接結果,是信息爆炸了,人們的注意力變得稀缺,進而開始追求短獎賞回路的滿足。
什么是短獎賞回路?就是別讓我等,要快要迅速:
迅速引起注意,迅速閱讀推進,迅速解決問題,迅速滿足愉悅。
回憶一下,或許孩提時代,一篇文字繁多、分段較少、循序漸進的巨著你還讀的進去,巴爾扎克小說十頁紙說市井生態(tài)你還看得下去……
那么今天,在人的注意力普遍縮短到8秒以內的時候,這一切都變得不可想象。
“天啊,廢話怎么這么多?什么叫慢慢走欣賞啊?什么是推遲滿足感?一邊去,我要迅速果斷地爽起來。”
在這樣的局面下,頭條這種算法推薦的內容娛樂平臺,要想取得產品層的勝利,核心就是內容消費體驗更高、“娛樂效率”更好:
試想,伴隨著興趣數(shù)據(jù)的獲取和推薦,每一次刷新頁面,十條內容可能至少有5條能引起用戶興趣;另一方面,因為對短視頻、短內容的強調,打開每一條信息時,用戶幾秒鐘內就開始多巴胺分泌,從而進入心流狀態(tài)。這樣愉悅的效率何等了得?
這便娛樂效率,單位時間愉悅度。如果說,實用工具追求的是最短的時間、最大程度地解決痛點問題、帶來更多的效益。那么娛樂平臺追求的就是,更短的時間、更多更豐富的愉悅體驗:
刷朋友圈,可能20條信息有一條是讓我感興趣和興奮的。
在陌陌上勾搭,可能一個小時勾搭30個人,才有一個回應,可能還是酒托或者機器人。
在直播平臺刷禮物,一個小時可能被妹子口播五次。
玩王者榮耀,可能15分鐘就會成就感爆棚。
使用頭條呢?娛樂效率高、單位時間愉悅度高,讓人易于愉悅是核心競爭力。
智能社交戰(zhàn)略推出后,一個明顯的變化是:娛樂效率進一步提升,頭條可以做大“圍繞大v和問答的社群互動”,并且進一步根據(jù)興趣數(shù)據(jù)來分發(fā),這個效果可能是非常可怕的:
你打開頭條,能最快最高效地找到自己感興趣的話題討論、社群互動、社區(qū)體驗,每次打開都會有。
如果這也能智能分發(fā),對于微博、知乎無疑是致命一擊,沒有人可以抗拒這種短獎賞回路的魔咒。
七、頭條的隱憂
1、千人百萬粉的計劃,真的可以實現(xiàn)嗎?微博們遇到的坑,頭條就可以幸免?
這里有六組關系的矛盾,擺在張一鳴面前:
如何處理智能推薦和社交分發(fā)的關系?
如何避免信息過載,讓消息流陷入雜亂無章的境地?畢竟,微博就掉進了這樣的坑。
2、如何處理用心原創(chuàng)者和“做號者”的關系?
目前,頭條上已經有一些做號者出沒,用流水線標準化的生產套取平臺補貼。如果未來這些家伙也涌入微頭條和悟空問答呢?目前問答的簽約機制和微頭條的認證機制,是否可以有效遏制?
3、如何處理名人明星和原生大v的關系?
名人明星天然帶流量,但是他們的存在也很容易讓用戶陷入沉默圍觀、缺乏發(fā)言動力的狀態(tài),更有可能壓制原生大v的發(fā)展。
和菜頭到頭條了,這是一個新的開始,但對本來有潛力成為和菜頭的人呢?
4、如何處理盈利機制與社交氛圍的關系?
頭條的作風一直是“買買買”,是建立利益機制讓作者有錢賺。但是知乎這類的社區(qū),其實是經歷了漫長的社交氛圍的營造,所以即便一分錢沒有,仍然有人會認真答題講故事。那么,頭條如何一步步建立社交氛圍,又如何唯kpi導向的賺錢風影響社交氛圍的構建呢?
5、如何處理豐富內容和有限界面的關系?
頭條的野心越來越大,內容也越來越豐富。但在移動端,用戶的使用往往是簡單碎片且線性的,很多app即便功能頁面重大,用戶最終長期使用的也就一個路徑。頭條該如何處理這一矛盾?難道也人工智能產生定制ui?
6、如何處理普適審美與多元調性的關系?
頭條的頁面風格明顯是普適的,可能適應大多數(shù)用戶的調性,但也是它在一些人口中逼格不高的原因。而要做粉絲社群,不同群體的審美調性肯定是不同的,有沒有辦法適應?
對于頭條來說,這些矛盾是否都能解決?
我們做一個大膽預判,把它未來的發(fā)展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現(xiàn)有的粉絲泛社交戰(zhàn)略完成,頭條就足以再造一個微博,一個算法更精確、內容消費效率更高的微博。
第二個階段,實現(xiàn)深度徹底的智能社交,從而掌控人們的日常生活。
這個深度徹底的智能社交,應該是怎樣的?讓我們拭目以待。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yè)規(guī)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chuàng)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chuàng)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