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想簡單粗暴的并購保位方式能走多遠智能
依靠不斷并購,曾經在全球PC市場雄踞榜首的聯想集團,不得不考慮再次買買買了。由于強大的對手惠普今年銷售表現強勁,實現了再次反超,從聯想手里奪走了PC份額第一的寶座。
依靠不斷并購,曾經在全球PC市場雄踞榜首的聯想集團,不得不考慮再次買買買了。由于強大的對手惠普今年銷售表現強勁,實現了再次反超,從聯想手里奪走了PC份額第一的寶座。
據市場調研機構數據,惠普筆記本三季度表現依舊強勁,出貨量首次達到1100萬臺,較上一季度增長17.6%,市場份額由上二季度的23.4%增至25.8%。預計四季度惠普筆記本出貨量還將增長0.3%,全年出貨量將達4000萬臺,確保2017年成為全球第一大筆記本廠商。
如果在電腦業務上不是世界第一,聯想還是聯想嗎?別人如何評價和看待楊元慶?
聯想要把這頂美麗的桂冠奪回來,光靠自己的市場力量是不行的,通過并購其他品牌來完成實現,雖然簡單粗暴,但行之有效。
這次聯想瞅準的收購對象是日本富士通和東芝的筆記本業務。前者已經談判完成,花費是2.24億美元,交易后,聯想在日本的市場份額將由目前的25%,提升到40%以上,也憑借富士通個人電腦在全球份額的4%,聯想可以再度超越惠普。2018年呢?如果要繼續保持全球第一,恐怕得考慮競購東芝電腦業務了——原來加入競購東芝電腦業務,是聯想為2018年及以后繼續保持世界第一在提前做準備;當然,如果能夠成功并購東芝電腦業務,確實有助于進一步鞏固聯想在全球地位。
富士通電腦業務要賣,那是因為經營不善,2017年富士通虧損100億日元。東芝筆記本了好不到哪兒去。
日本是一個奇怪的市場,消費者只認本土品牌,像蘋果、惠普、戴爾這些在全球做得風生水起的品牌,在日本并不受待見。在日本市場上,做得比較成功的,是東芝、富士通、NEC這些“地頭蛇”。外來品牌想要站穩腳跟,取得成功,還真得通過收購東芝、富士通這樣的本土品牌來打開局面。當然,這招數只對拓展日本市場有用,在全球其他市場,日本品牌卻在不斷萎縮,逐漸淪為小眾品牌,難有起色。
聯想不差錢,是參與國際并購最瘋狂的一家中國企業了。2004年聯想收購了IBM的個人電腦業務,一舉成為全球第三。其后,聯想相繼并購了日本NEC、德國Medion、巴西CCE等公司,完成了全球布局,逐漸成為全球第一,并把持多年。但在今年,惠普再度后來居上,從聯想手里把世界第一的寶座又奪了回去,這讓楊元慶倍感壓力,不得不重走并購之路。
對聯想來說,競爭對手并不僅僅是惠普,緊隨其后的戴爾和蘋果咄咄逼人,給聯想帶來巨大壓力,特別是戴爾。戴爾在三季度筆記本出貨量為665萬臺,市場份額為15.6%。聯想為21.6%。
在智能手機沖擊下,電腦業務已經公認是夕陽產業,但聯想在智能手機業務上,更是一路向下。聯想曾經是“中華酷聯”一員,有過中國市場份額第一的輝煌。現在聯想手機(含買過來的摩托羅拉)在市場上已經淪陷,這才是聯想的未來之障,楊元慶的心頭之痛。智能手機如果起不來,那就意味著聯想集團前程黯淡。
最近,楊元慶發微博稱“聯想正邁入一個新的增長階段,手機業務將在2018財年下半年騰飛”,并曬出了新手機照片。從這話可以看出,對于智能手機,聯想仍想重拾舊河山。但這種表態,楊元慶已經說過多次了,每次推出新機前,楊元慶都要慷慨激昂一番。理想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智能手機市場現在已被三星、華為、蘋果、OPPO、VIVO、小米等瓜分,聯想要分得一杯羹,并不容易。
無論是電腦,筆記本,還是手機,聯想產品缺什么?體驗是根本,創新是驅動。由于創新不足,技術沒有突破,導致體驗落后,是聯想產品進取不足的根源。2015年-2016年聯想的研發費用為15億美元,僅占兩年營收的3.3%。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