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牌公司回購價一周漲一倍!同是股東,為啥差距這么大金融
瑞明節能已經分兩次受讓了4名股東手中的股份。然而令人詫異的是,兩次受讓價格竟相差一倍。7月14日受讓價為1.83元/股,而7月22日受讓價達到了3.8元。
新三板公司要摘牌,最先牽扯到的就是股東利益,不少摘牌公司也會選擇回購。
但瑞明節能(831069.OC)的回購,卻有點讓人看不懂。相差一周,但回購價卻差了一倍。
7月11日,瑞明節能發布擬終止摘牌公告,三天后就動手了。由公司實際控制人董呈明控制的另一家公司源創投資,入場回購中小股東手中的股份。
根據公告,瑞明節能已經分兩次受讓了4名股東手中的股份。7月14日,受讓的是瑞明第三大股東三花控股及第五大股東章炳良的股份。7月22日受讓的是兩位做市商手上的股票。兩次總共拿下12.27%的股份。
然而令人詫異的是,兩次受讓價格竟相差一倍。7月14日受讓價為1.83元/股,而7月22日受讓價達到了3.8元。
一周時間兩個回購價,
第五大股東3年賠了192.5萬
7月11日,瑞明節能發布公告擬申請終止掛牌。三天之后,瑞明節能實際控制人董呈明控制的源創投資就以1.83元/股的價格,受讓了瑞明節能的第三大股東三花控股及第五大股東章炳良先生持有的共計697.3萬股,交易金額1276.06萬元,占瑞明總股本的10.57%。
讀懂君注意到,三花控股成立于2000年,它在2009年瑞明節能第五次增資時成為公司的股東,當時出資519.45萬元,占有公司17.90%的股份。2012年11月,三花以1125萬元轉讓手中4.72%的股份,掛牌前總共持有500萬股,持股比例9.43%。
2016年全年持股減少43萬股,由于讀懂君沒有找到當時交易的具體價格,我們用全年均價3.88算,套現166.84萬元。這次三花又賣出手上447.3萬股,按每股1.83元的價格,套現818.559萬元。目前還剩下9.7萬股。持股9年,總共賺了1590.949萬元。
而另一位退出的股東章炳良先生就沒那么好運了,賣出前為公司第五大股東。章炳良先生2015年進入公司,持有250萬股。當時2.6元買入,現在1.83元全部賣出,跌了29.62%(期間沒有過送轉)。虧了192.5萬元。
僅僅隔了一周,源創投資又出手了,再度拿下瑞明1.7%的股份,此次的交易對象是兩家做市商,光大證券與國信證券。令人詫異的是,本次的交易價格為3.8元,與幾天前的1.83元相比,溢價107%。
讀懂君注意到,2015年4月,兩家做市商以3.5元每股的價格成為瑞明的股東,當時估值1.96億元,三年時間收益27.96%。
為什么時隔一周,受讓價竟然相差一倍。在公告中,公司表示,兩次權益變動股價都為雙方協商定價。讀懂君致電瑞明節能董秘了解原因,但截止發稿,電話仍未接通。
業績下滑,股價跌跌不休,
瑞明節能決定離開新三板
瑞明節能要摘牌,是因為日子不好過。
讀懂君注意到,瑞明節能2014年8月21日掛牌新三板,2015年7月7日做市,2017年6月30日又轉回協議。截止2016年年底,普通股股東人數65人。 做市期間有過四名做市商,光大證券,國信證券,浙商證券和海通證券。
掛牌以來完成過兩輪融資,分別在2015年3月27日與2015年6月18日,以3.5元和4.5元的價格融到過1050萬元、4500萬元。
摘牌以前,公司業績出現顯著下滑,2014年營收2.57億, 2016年營收僅剩1.2億元,比2014年下降超過50%。2014年毛利率為22.89%,2016年毛利率已經為負,達到-4.45%。 對于營收、毛利率下降的原因,公司在年報中有這樣解釋:
一是公司今年的營銷重點由工程轉為零售,導致新承接的工程項目少。而零售業務仍在拓展期,前期經銷商展廳上樣,大部份經銷商報告期內還沒有實現銷售,造成總的收入大幅下降,降幅為59.22%;
二是銷售額小,固定成本比如折舊大額大,導致單位成本高,造成毛利率也下降;
三是利息費用比上年增加373萬元,因委托貸款及臨時借款利息較造成財務成本增加,減少利潤;
四是原施工的項目工程款在報告期末沒有回攏,應收帳款期超1年以上的較多,計提資產減值準備金額較大。
看來瑞明節能目前正處在轉型的陣痛期。因為業績下滑,做市以來,股價也是連續下跌。2015年之后再也融過資,得不到投資者青睞的瑞明節能,也許因此決定離開。
年報顯示,公司總共有65名普通股股東。不知道瑞明的回購行動還會不會繼續。
來源:微信公眾號 讀懂新三板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