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整個公司的未來,真的就要看Siri表現了觀點
有關蘋果公司無人駕駛汽車項目Titan令人沮喪的消息不斷傳出。《紐約時報》最近報道稱,蘋果已將重心從打造整體無人駕駛汽車轉移到研發無人駕駛軟件上,以便將其應用于接送員工的無人駕駛大巴車…
有關蘋果公司無人駕駛汽車項目Titan令人沮喪的消息不斷傳出。《紐約時報》最近報道稱,蘋果已將重心從打造整體無人駕駛汽車轉移到研發無人駕駛軟件上,以便將其應用于接送員工的無人駕駛大巴車上。該報還援引匿名消息人士的話稱,這款巴士甚至不會由蘋果制造,很可能是從大型汽車制造商手中購買商業車輛進行改造。
對于那些始終關注硅谷無人駕駛技術進展的人來說,這些消息并不令人感到震驚。Titan是蘋果3年前推出的,但在過去至少一年時間里一直在走下坡路。2016年10月份,彭博社報道稱,蘋果制造的iCar已經不存在了。今年6月,蘋果首席執行官蒂姆·庫克(Tim Cook)也基本上承認了這一點。而前幾天爆出的有關無人駕駛巴士的細節,也凸顯了蘋果公司無人駕駛項目的現狀——混亂不堪,甚至找不清發展方向。
從歷史上來看,蘋果始終圍繞特定硬件來定義其產品。它最偉大的產品——Mac、iPod、iPhone都是經過深思熟慮設計的,旨在為用戶創造一種直觀體驗。這些設備反過來又催生了蘋果最成功的軟件和服務,包括iTunes和App Store。因此,認為iCar可以成為“下一個iPhone”的想法并不瘋狂,蘋果手機的銷量達到數十億部,并改變了整個行業。
蘋果首席執行官蒂姆·庫克(Tim Cook)
然而,無人駕駛汽車的意義不僅僅在于汽車,它還關乎人工智能(AI),而這就是蘋果陷入困境的地方。在庫克領導下蘋果進入的所有新行業中,AI軟件都顯得非常重要,包括幫助打造無人駕駛汽車。AI可能不僅會接管我們的汽車,還會接管我們的家居、各類工具,甚至取代越來越多的工作。但蘋果在AI競賽中始終處于糟糕的位置。谷歌(微博)等競爭對手向來都注重數據和算法,而蘋果首先是一家硬件公司。
在軟件領域,蘋果的優勢在于設計友好的用戶界面來強化設備,而不是收集和處理機器學習算法所依賴的那種龐大數據集。此外,在數據隱私方面的強硬立場以及堅持奉行內部保密文化(許多研究人員來說稱其為詛咒),都導致蘋果在AI方面的努力受到進一步的限制。
然而,未來的技術不會再繼續以小工具為中心,而是集中于設備之間的智能轉換。這有助于解釋為什么蘋果最初的汽車計劃涉及到設計和建造完整汽車。在軟件方面,谷歌、Uber和其他公司都已經取得很多成就,但它們在設計和制造人們想要購買的機器方面卻毫無經驗。
也許蘋果可以通過將軟件與漂亮的硬件相結合而獲得優勢。然而蘋果很快就意識到,制造汽車與制造電腦是截然不同的,而且在這個領域,它也有一個不可逾越的劣勢。最終,我們的自無人駕駛汽車很可能是由那些制造現有汽車的公司制造。這讓蘋果在過去十年里始終處于同樣的位置:作為時髦的個人電腦設備制造商,擁有令人尊敬的iPhone作為旗艦產品。
但未來的技術將不會圍繞著離散的、自成一體的小工具發展,盡管這些小工具各自以特有的、聰明的方式工作。相反,它將集中于從一個設備到下一個設備的智能轉換,讓每個硬件都“動”起來,并收集數據,對你的理解進行精煉。在汽車領域,未來的關鍵不是機器本身,無關于座位、引擎和車輪的排列,而在于驅動它的機器學習軟件。
在個人電腦領域,蘋果依然占據著哪些支配優勢?iPhone沒有顯示出任何消失的跡象,而且可以想象,在未來的幾十年里,我們仍將在口袋里攜帶著某種形式的計算設備。但我們與手機互動的方式已經發生了變化。觸摸屏和按鈕正被Siri、Google Assistant、Alexa以及Cortana等語音助手所取代。在某些設置中,手動輸入正被替換為預測性輸入,以及代表我們自動回復信息的“智能回復”功能。被動的網絡門戶和應用正被推送通知所取代,這些通知甚至會主動提出建議。
所有這些新功能都不太依賴于蘋果擅長打造的那種用戶界面,而更多依賴機器學習軟件。這就為那些缺少蘋果因素或iPhone功能的科技公司提供了一個開放的機會。Facebook的主應用已經占據了我們在手機上花費的許多時間,而其子應用Instagram和WhatsApp分別接管了攝像頭和消息傳遞。在地圖方面,谷歌擊敗了蘋果,其電子郵件、日歷和瀏覽器也更加智能化。
但是,對于iPhone在個人電腦領域的核心地位,最大的生存威脅可能來自于蘋果最不可能的競爭對手——亞馬遜。亞馬遜的智能音箱Echo獲得Alexa支持,正在向世界證明,手機可能并非智能家居的理想控制中心。當你可以利用Alexa開燈、改變頻道、瀏覽新聞、訂購雜貨、播放音樂,甚至是泡咖啡的時候,為什么還要把口袋里的東西掏出來,然后再用按鈕來操縱呢?
Echo或者說谷歌音箱Google Home還不能取代iPhone,因為你無法將它們裝在口袋里隨身攜帶。但是,你可以攜帶Alexa或Google Assistant前往任何地方,這些Echo和Google Home背后的軟件理論上可以作為任何設備的大腦,包括你的手機。亞馬遜已經在Fire TV上融入Alexa,谷歌現在將其Google Assistant作為iPhone及其Android設備上的獨立應用。你與這款軟件交互的越多,它就越了解你,你就越有動力去使用它作為你的數字世界的主要門戶。
亞馬遜智能音箱Echo
當然,蘋果也可以推出自家版本的Echo。6月5日,蘋果宣布推出名為HomePod的智能音箱,它完全有可能成為一款比Echo或Google Home更好的硬件。但就像無人駕駛汽車一樣,蘋果也無法僅靠硬件和用戶界面贏得勝利。就像汽車一樣,智能音箱只不過是人工智能軟件驅動的啞巴容器。蘋果和其他所公司都應該看到這一點。蘋果2010年收購Siri時,后者還在AI助手中處于領先地位。但蘋果顯然沒有意識到它的存在意義,而是將Siri視為改進其旗艦產品iPhone的一個極好功能。
正因為如此,蘋果從未像Siri投入太多精力,以便將其打造成更偉大的產品。但其他公司看到Siri后產生了想法:我們可以幫它壯大起來。目前,美國五大科技巨頭都有自己的AI商店和AI助手,有些在性能方面甚至已經超越了Siri。更重要的是,蘋果的競爭對手(尤其是亞馬遜)使用更有創造性的思維,將AI助手應用到更多類型的設備上。也就是說,他們首先想到了軟件功能,然后才回過頭開發需要最大化這些功能的硬件。
因此,當蘋果忙著制造像iPhone那樣工作的平板電腦和智能手表時,亞馬遜卻推出了一款全新的、與眾不同的設備。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亞馬遜的智能音箱更有可能成為“下一個iPhone”,即有可能改變個人電腦的設備。
有跡象表明,蘋果終于開始意識到Siri的真正潛力。去年推出的智能耳機AirPods代表了一種潛在的革命性的新界面,不僅適用于iPhone,還適用于任何Siri支持的設備。
正如我在蘋果發布AirPods時所寫的那樣,所有將AirPods當作藍牙耳機的人都忽略了一點:它們實際上是Echo的便攜版本,即可以戴在耳朵上的、語音驅動的智能音箱。蘋果還讓Siri在iPhone和Mac上扮演了更重要的角色,而且蘋果也在認真開發一種世界級的AI,以支持Siri與Google Assistant、Alexa、Cortana以及任何Facebook上的AI助手們競爭。
簡而言之,蘋果的未來并非要依賴一種設備,既不是像手機那樣的小型設備,也不是像汽車那樣的大型設備,而是Siri。它需要足夠聰明來跟隨你,就像iPhone隨處可見那樣。事實上,Siri已經被整合到世界上最受歡迎的手機上,這應該會給它帶來其他公司虛擬助手無法匹敵的優勢。它應該比其他助理更了解你,包括你的習慣和偏好。
讓我們最后回到汽車的話題上,因為蘋果進軍無人駕駛業務的方式并不是通過引擎、方向盤或計算機視覺系統來實現的,而是通過Siri。
【來源:BI中文站】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