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1億股民假裝在投資金融
然而,我們研究了過去20年的前十大牛股發現,股價的漲幅無不與公司業績的漲幅息息相關。而那些缺少業績支撐,靠坐莊(比如老三股)、炒概念等方式熱鬧一時的股票,終究還是塵歸塵、土歸土。
2015年6月,A股那一場震驚中外的“異常波動”改變了很多人的命運。如果認真回溯你會發現,這兩年在金融圈和房地產圈發生的種種驚天大事莫不與此相關。除了那些流年不利的落難大佬,1億受傷的散戶們也在這些日子收獲了無數的教訓。但人們從歷史中得到的唯一教訓就是:從歷史中得不到任何教訓。如今,在中國,仍有很多股民假裝在投資——
一、股票究竟是什么?
對于這個問題,我時常驚訝地發現:哪怕是縱橫股海十多年的老司機,竟然都無法準確回答。在一些人眼里,股票就是以600或300開頭的代碼,就是類似澳門賭場的一個籌碼而已。所以,研究莊家心理、散戶行為和技術指標,對很多人來說就是不二法門。
難道,股票不應該是股份公司發給各個股東的所有權憑證嗎?每支股票所代表的不應該是一家有血有肉的公司嗎?我們要研究的,不應該是這個賣酒的、賣藥的或做人工智能的公司賺不賺錢,能不能持續賺錢等問題嗎?
此時,老司機們會一邊捋著胡子(如果有),一邊露出迷之微笑,意味深長地說:中國股市還不成熟,股市里充斥的是老奸巨猾的莊家和追漲殺跌的散戶,研究基本面就是浪費時間!(潛臺詞是:你呀,Too young too simple sometimes naive)
然而,我們研究了過去20年的前十大牛股發現,股價的漲幅無不與公司業績的漲幅息息相關。而那些缺少業績支撐,靠坐莊(比如老三股)、炒概念等方式熱鬧一時的股票,終究還是塵歸塵、土歸土。
歷史不會騙人。就像短時間內雖然有人通過抄襲考了高分,但最終還是那些認真學習的人上了名校一樣。雖然一些股票在短時間內因為人為操縱等因素大幅拉升,但真正的大牛股卻都是靠實實在在的業績增長。同樣的,真正的投資大師(如巴菲特,查理芒格、張磊等)無不是腳踏實地的價值投資者,而歷史上那些著名的投機分子(唐萬新、利弗莫爾、徐翔等),幾乎很少能夠善終。
二、追熱點的慘痛下場
有人也許會說:我也想研究公司基本面,但對我而言太難了!就像古人沒法解釋雷電產生的復雜機理,而只能簡單解釋為有雷公電母一樣,我只能把復雜模型簡單化,所以我選擇——追熱點!
追熱點究竟能不能賺錢?為此,曾經有一個很正經的指數用了18年給出了答案。這個指數就是申萬活躍股指數(代碼801862)。
該指數于1999年12月31日正式設立,起始點位1,000點。具體辦法是:每周堅持選取上周換手率最高的前100家公司并計算其漲跌幅,然后每周更新股票。翻譯成白話就是:如果有人一直交易A股中最活躍的熱點股票,并且每周都調倉換股,最終會取得怎樣的回報?
這個指數堅持更新了18年,其結果令人震驚!2017年1月20日該指數報收于10.11點,下跌幅度高達99%!這還沒考慮調倉中可能產生的沖擊成本和交易費用。也就是說,如果有個人從1999年開始,孜孜不倦地追熱點,如今真的虧得連褲衩也沒了!
這是為什么呢?下面這幅圖可以回答你的困惑:
(推薦閱讀《為什么你總是一不小心就“錯過幾個億”?》)
歷史上從來沒有人因為模仿而偉大,在股市中我也從來沒有看過有人因為從眾、跟風炒作而取得成功。
三、請讓我做個安靜的“消息派”吧!
既然追漲殺跌也不賺錢,那就更簡單點:請告訴我明天能漲停的股票吧,我只想做一枚安靜的消息派!
實際上,消息派的下場并不會比追熱點的人好到哪里。看完下面的故事,也許你會感到后怕:
在南非金礦股票1895年歷史性崩盤的前夕,很多經紀人都預感到必須把手中的股票盡快脫手。英國經紀人貝特就是其中一位。
貝特的計劃是這樣開始的:首先,他給住在漢堡的母親寄了一個裝有金礦股票的包裹。他還給母親寫信說,包裹里的股票將要上漲10倍,但是,他母親絕對不能打開包裹看看到底是什么股票。必須一直保守這個秘密,因為他自己還想在價格較低時再買一些。他的陰謀得逞了。他母親覺得非常好奇,忍不住打開包裹,沒過多久,她就把這個消息告訴了她的好姐妹們(當然要她們發誓保守秘密)。流言像野火一樣迅速傳開,很快,一般的漢堡人都搶購這只股票,他們唯一不知道的,賣家是遠在倫敦的貝特。貝特利用這種方式派發了他手中的股票。
所以,你很有可能就是貝特的那個“母親”(說實話,為了掙錢連自己老母親也不放過也是毫無節操),或者是貝特母親的閨蜜,或者是她閨蜜的閨蜜的閨蜜。總之,他們會信誓旦旦地告訴你消息的準確性,并且表示自己也買了這只股票。其實,你的好朋友本是好意,真心希望你能和他一起發財一起飛。但大多數時候,故事的結局依然是,你們都成了接盤俠。
不可否認,信息是很有價值的,這也是很多間諜存在的意義。很久以前,赫赫有名的羅斯柴爾德就是靠派駐情報員、信鴿等方式搜集各路信息進行投資決策。曾經因為最先獲得拿破侖在滑鐵盧戰敗的消息而大賺一筆。
但是,大多數普通人缺乏這樣的能力,平時聽到的看似精確無比的消息,很有可能是信息發布者想讓你知道的,或者早已是公開的秘密。
反過來想,如果僅靠打聽一些小道消息就可以穩定盈利,你讓那么多的基金經理和股票分析師情何以堪?這個世界公平嗎?
結 語
不知什么時候,散戶有了新的稱呼叫“韭菜”。韭菜的特點就是,生而被割,且生生不息。
這一稱號道盡了A股的殘酷現狀:大魚吃小魚、老人吃新人、聰明人賺傻子的錢。
不僅是A股,人生何處不殘酷?優勝劣汰、弱肉強食本是自然界的基本規律。雖然管理層一再強調要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利益,實際上真正能保護我們的只有我們自己本身。
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此刻,我們不妨捫心自問:你究竟是把股票當作一家公司還是一個籌碼?你還相信追熱點、聽消息可以賺錢嗎?未來,我們究竟該如何好好做投資?
說了這么多,我其實十分清楚。兩年過去了,在中國依然有很多股民假裝在投資,而你卻很難叫醒一個裝睡的人。
聲明:本文描述的只是一種普遍現象,并不是在挖苦誰。我希望通過本文,能幫助一些人發現投資中的誤區,從而更好地認識投資,收獲未來。
來源:微信公眾號 投行大師兄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