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到的牌照 虛擬運營商井噴的興奮劑?觀點

事實上,虛擬運營商除了資費要受到三大運營商的限制外,網絡信號和服務,都受運營商的約束。正因于此,既便拿到了牌照,虛擬運營商的生存空間也非常有限。從這一角度來看,虛擬運營商市場更像是一場虛假繁榮,根本無法與運營商競爭。
經歷了五年的苦苦等待,虛擬運營商們終于拿到了牌照。來自媒體的報道稱,工信部向阿里、京東和小米等15家企業頒發了移動通信轉售業務經營許可。至此,虛擬運營商正式進入市場,與三大運營商正式展開競爭。
坦白說,虛擬運營商牌照來得有點晚。作為通信行業改革的排頭兵,虛擬運營商被寄予厚望。經歷了五年的試點運營后,15家企業拿到了虛擬運營商牌照,這意味著民營企業將正式與三大運營商進行業務競爭。只是,遲到的牌照,能否成為虛擬運營商井噴式增長的一味良藥?
在筆者看來,15家企業拿到了虛擬運營商牌照,這依舊改變不了國內通信市場被三大運營商壟斷的格局。據悉,這次獲得牌照的15家企業,全部與中國聯通簽約。更重要的是,在業務模式上,擁有虛擬運營商牌照的企業,更像是一個可以銷售聯通手機號的代理商,因為15家虛擬運營商只能銷售聯通的手機卡。
眾所周知,國內通信業務除了手機業務外,還有寬帶業務和固定電話業務。相比之下,手機業務的競爭是最為激烈的。在中國聯通推出冰激凌無限流量套餐后,引發了一場流量價格戰。在工信部的要求下,流量漫游取消在7月1日正式取消,不限流量套餐的價格也下調到百元以下的價格區間。
不可否認,諸如阿里、京東和小米這樣的虛擬運營商五年前就參與了市場競爭,但國內通信市場的競爭仍然是三大運營商主導。按照相關的規定,虛擬運營商有權限制訂手機套餐的價格,但從價格上來看,虛擬運營商的一些產品在市場上并沒有太大的優勢。
以京東小強卡來說,每月16元包含1G國內流量,流量超出后15元1G,國內語音0.15元/分鐘,全國接聽免費。與三大運營商的套餐相比,京東小強卡并沒有太大的優勢。中國聯通的騰訊王卡,19元可以免掉騰訊應用產生的流量,國內流量是1塊錢買1G可以用1天,語音資費也是0.15元/分鐘。綜合對比不難發現,與三大運營商的資費相比,虛擬運營商的優勢并不明顯。
在這個價格戰瘋狂的市場環境下,沒有價格優勢,虛擬運營商無法與運營商競爭。更重要的是,與三大運營商相比,虛擬運營商在網絡信號,服務,以及品牌等方面均沒有優勢,尤其是網絡信號。雖然同樣使用運營商的手機網絡,但虛擬運營商的號碼信號比較差。此外,170和172這兩個虛擬運營商的號段,有時無法收到銀行或一些APP的短信,這嚴重影響了用戶體驗。
就本質而言,虛擬運營商就是三大運營商的一個代理商。不同的是,虛擬運營商在資費上面有更大的自主空間,可以靈活調整資費。只不過,虛擬運營商的定價權,仍然要受到運營商的限制。試問,虛擬運營商與三大運營商是競爭關系,在價格方面,運營商怎么會給虛擬運營商優惠的價格呢?所以,在很大程度上,三大運營商一直卡著虛擬運營商的脖子。
事實上,虛擬運營商除了資費要受到三大運營商的限制外,網絡信號和服務,都受運營商的約束。正因于此,既便拿到了牌照,虛擬運營商的生存空間也非常有限。從這一角度來看,虛擬運營商市場更像是一場虛假繁榮,根本無法與運營商競爭。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