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湯科技累虧500億,徐立用“減員”開啟新戰略快訊
2023年底,商湯科技創始人湯曉鷗博士因病去世。
文/瑞財經 許淑敏
2023年底,商湯科技創始人湯曉鷗博士因病去世。
這一年里,商湯科技面臨著內外部多重挑戰。一邊是湯曉鷗博士所持有商湯科技69.06億股的股權歸屬問題,影響商湯科技控股、決策等多個方面,另一邊是生成式AI市場環境進入全新階段,商湯科技如何應對變化,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最近幾個月以來,關于商湯科技未來的戰略規劃,開始慢慢清晰地展現。
先是8月份,湯曉鷗的妻子楊秋梅繼承商湯科技69.06億股股權,股權變更后全部轉換為B類股份,不具備絕對控制權,商湯科技成為一家無實際控制人的企業,決策將由多名股東共同參與。
后是10月份,商湯科技董事長兼CEO徐立發表全員信,提及AI 2.0時代,商湯科技核心戰略轉變為“大裝置-大模型-應用”三位一體戰略,并計劃進行組織優化調整。
幾年以來,商湯科技總員工人數基本處于縮減的狀態,從2021年的6113人減少至2024年上半年的4672人,三年半時間減員1441人。
01
戰略轉型
在商湯科技成立十周年之際,徐立發表了一封名為《商湯十周年再出發:專注聚焦、知行合一》的全員信。
徐立在信中述及當前AI發展的趨勢,“在傳統的AI 1.0時代,模型生產的主要成本在于研發人員的投入。而在生成式大模型AI 2.0時代,模型生產的成本主要在于算力資源的投入。”
邁向AI 2.0時代的商湯科技,核心戰略轉變為“大裝置-大模型-應用的三位一體戰略”。
而應對之策,首先在于組織架構優化調整。徐立稱,“在組織層面,圍繞戰略和核心資源,我們將構建更加集中和高效的組織架構,推動資源的集中和集約化投入,加快組織和管理的年輕化進程。”
邁向AI 2.0共融新時代的商湯科技,準備輕裝上陣。而商湯科技進行組織架構調整、裁員的消息已經不脛而走,媒體報道稱,架構調整重點保留了日日新大模型和大裝置相關的兩個業務,包括安防、自動駕駛、醫療等業務都進行了調整。
商湯科技對外回應:商湯積極推進戰略轉型,聚焦“大裝置-大模型-應用”重點業務和戰略增長領域,并進行相應的組織和人才結構優化和調整,以更好地滿足業務發展需求。目前,商湯社會招聘及校園招聘正常進行中,整體業務穩健發展。
瑞財經從Boss直聘APP上獲悉,商湯科技目前在招聘崗位共86個,涉及項目經理、高級產品經理、Golang高級開發工程師、測試工程師等。
而早前發布的商湯科技2025屆校園招聘海報上,招聘崗位是面向大裝置內容與交互(含大模型)、智能汽車、智慧城市、創新業務等業務方向的算法研究類、技術開發類、產品&項目管理類人才。
跟大多數AI公司一樣,商湯科技也面臨著商業化落地問題。在生成式AI高速發展的階段,大模型競爭愈發激烈,還未找到盈利突破口的商湯科技,降低大模型的生產、使用成本,成為持續運營的關鍵所在。
今年上半年,商湯科技進行“降本增效”操作。期內,商湯科技銷售開支、行政開支分別為4.18億元、7.35億元,分別同比減少了21.2%、7.7%。
不過研發投入仍有所增長。今年上半年,商湯科技研發投入為18.92億元,同比增長6.1%,其解釋為“由于增加投資于訓練及微調基模型加上開發生成式AI應用而產生的折舊及攤銷,和服務器運營及云服務費所致。”
這幾年,商湯科技研發投入呈現增長態勢,2021年-2023年,其研發投入分別為36.14億元、40.14億元、34.66億元,三年合計投入110.94億元。
另一邊,商湯科技員工人數則有減少的跡象。2021年-2023年,商湯科技員工總數分別為6113人、5098人、4531人,三年減少1582人。同期,商湯科技雇員福利開支分別為45.78億元、40.12億元、35.07億元,逐年減少。
而今年上半年,商湯員工人數為4672人,較上年末增加了141人。同期,商湯科技雇員福利開支為17.09億元,同比減少10%。
02
收入結構調整
成立于2014年的商湯科技,多年來身上都貼著“AI四小龍”、“計算機視覺獨角獸”的標簽,被市場寄予厚望。
商湯科技經歷了國內AI行業從起步到高速發展的階段。2018年-2021年,國內AI創業、融資爆發式增長,商湯科技于此期間獲得了多輪融資,也成功于2021年底成功在港交所掛牌上市,順利成為“AI第一股”。
但商湯科技一直未能擺脫“虧損”泥潭。2019年-2023年,商湯科技分別虧損49.63億元、121.58億元、171.4億元、60.45元、64.4億元。今年上半年,商湯科技繼續虧損24.57億元。
五年半時間,商湯科技合計虧損492.03億元.
至于營收情況,亦有下滑的趨勢。2019年-2023年,商湯科技營業收入分別為30.27億元、34.46億元、47億元、38.09億元、34.06億元。
不過,今年上半年,商湯科技收入回歸增長軌道,期內實現營業收入17.4億元,同比增長21.42%。財報解釋稱,報告期內,日日新大模型能力實現了飛躍式提升,模型推理成本快速下降,模型調用量顯著增長。
在2023年之前,商湯科技收入結構分為智慧商業、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能汽車四大部分,收入更多依賴于政府部門采購與支出,主要在于“智慧城市”業務。
該項業務回款周期較長,導致商湯科技存在較大規模的貿易應收款。
今年上半年,商湯科技應收關聯方款項350萬元,應收第三方款項達到83.21億元,相較于上年末的79.09億元增加了4.12億元,減值撥備達到47.9億元。
商湯科技有意減少“智慧城市”等傳統AI業務。
2023年,商湯科技調整收入結構,分為生成式AI、傳統AI、智能汽車三大部分。今年上半年,生成式AI收入10.51億元,同比增長255.7%,占總收入比提高至60.4%,成為主要收入來源;智能汽車業務收入1.68億元,同比增長100.4%,而傳統AI收入5.2億元,同比下降50.6%。
生成式AI收入暴漲,而傳統AI日漸式微。
收入結構調整之下,商湯科技的銷售毛利率未有提振的跡象。2019年-2023年,毛利率分別為70.57%、69.73%、66.75%、44.07%。在2023年年報中,商湯科技解釋稱,主要是由于2023年客戶需求推動,硬件及AIDC相關成本占收入的百分比上升。
盈利承壓之下,商湯科技董事薪酬亦有所縮減。2023年,董事薪酬合計1119.7萬元,同比減少9.38%,其中徐立報酬330.5萬元,同比上年度的352.8萬元減少22.3萬元。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