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牛繼續難堪的財報金融
近日,“在線旅游網站不得大數據殺熟”的熱詞常霸熱搜榜單
(配圖來自Canva)
近日,“在線旅游網站不得大數據殺熟”的熱詞常霸熱搜榜單,顯然廣大網友對在線旅游網站大數據殺熟事件十分敏感。
而這一議題持續發酵的原因是,文旅部公布了《在線旅游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規定》。規定明確了,在線旅游經營者應當保障旅游者的正當評價權、在線旅游經營者應當保護旅游者個人信息等數據安全、在線旅游經營者不得濫用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手段等權益,以制止消費者利益被侵害。
在線旅游市場政策趨嚴,對消費者來說百利而無一害,但對在線旅游平臺來說,框架有了,限制多了,禁錮也就不可避免。由此,政策既是驅動市場發展的引擎,也是開啟一場市場淘汰賽的導火線。
對于,途牛、攜程、同城藝龍等老牌OTA來說,2020年除了應對疫情帶來的重大創傷之外,做到合法合規,讓消費者認可也十分關鍵。特別是走下坡路的途牛,更需要被用戶、資本認可。
旅游業停擺,途牛營收下滑93.5%
6月26日,途牛收到納斯達克上市資格部的合規通知函,暫時解除了退市危機,但股價依舊維持在“一元仙股”上下。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二季度營收慘淡,又給途牛當頭一棒。
途牛旅游網2020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途牛二季度凈營收為3400萬元人民幣(約合480萬美元),同比下滑93.5% ;凈虧損為1.546億元人民幣(約合2190萬美元),而上年同期凈虧損1.672億元人民幣。
其中,途牛核心業務打包旅游收入為1260萬元(約合180萬美元),比2019年同期下降97.1%,減少的主要原因是受疫情爆發和傳播的影響,旅行團暫停銷售;其他收入為2150萬元(約合300萬美元),較2019年同期下降76.4%。
造成途牛第二季度“大衰退”的原因,途牛官方直指:“突發新冠疫情導致”,而事實也是如此。
一方面,疫情期間,人們對出游懷抱“能不出門就不出門”的謹慎態度,旅游市場一度停擺,攜程、同城藝龍、美團等平臺營收幾乎下降過半,而以打包旅游為主要收入來源的途牛,自然也是“顆粒無收”,并且還要承擔退改保障的大額損失。
據各家財報數據顯示,攜程2020年第一季度的凈營業收入為47億元,同比下降42%,預計 2020年第二季度凈營業收入將同比下降 67%-77%;同程藝龍2020年第一季度實現收入10.05億元,同比減少43.6%,第二季度同程藝龍實現營收12億元,同比下降24.6%。
另一方面,疫情給旅游業帶來的影響是長期性的,未來一段時間,出省游、出國游人數都會銳減,恐怕在線旅游平臺今年業績都不會太好看。
世界旅游組織數據顯示,假設從7月開始各國逐步開放邊境和解除旅行限制,預計今年的國際游客人數將下降58%,達到6.1億人;如果到今年12月才放松限制,國際游客人數將降至3.2億人,旅游業可能因此損失1萬多億美元。
疫情戰線越長,在線旅游平臺越難熬。從財報數據來看,攜程、途牛、同城藝龍收入均大幅下滑。但相比下,同程藝龍在二季度開始恢復營收,而途牛一季度下降61.9%、二季度下降93.5%,降幅最大且毫無恢復的跡象,仿佛稍有不慎就是賣身、倒閉的結果。
營銷、投研費用狂降,競爭力大跌
曾經與攜程、同城藝龍同為一線陣營,主攻出境、跟團游和休閑游的途牛,當下無論是線上規模還是線下實體店數目,都不遠遠落后于其他在線旅游平臺。
在線上,攜程在酒店、機票、旅游等領域相對穩定;美團霸占酒店預訂業務;同城藝龍有火車預定、酒店預訂支撐,相比之下途牛主打的團游競爭力弱、缺乏核心優勢,在酒店、機票、景點等領域均不敵其他在線旅游平臺。
在線下,攜程、同城藝龍早早向線下發展,通過“加盟店+直營店”模式推廣,很快將線下店開遍全國,而途牛的直營門店姍姍來遲,在規模上已落后不少。
網絡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3月末,途牛擁有超過530家直營門店、31家自營地接社。而早在2018年末,攜程旗下的攜程、旅游百事通和去哪兒的門店數量合計已超過7000家,其中攜程的自營門店超過1000家。
途牛業務模式單一,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顯得勢單力薄,而這一缺點在疫情中展現得淋漓盡致。從財報數據來看,突發的新冠疫情給途牛正常業務運營、流動資金帶來的負面影響是致命的。
財報數據顯示,途牛2020年第二季度收入成本是2630萬元,較2019年同期下降90.8%;營業費用是15810萬元,較2019年同期下降63.4%。其中,研究和產品開發費用是2060萬元,同比下降74.3%;銷售和營銷費用是8430萬元,同比下降62.5%;一般管理費用是6100萬元,下降54%。
在其他在線旅游平臺斥巨資,加持疫后市場之時,途牛已無力掙扎只能降本求生。而研發、銷售、一般和行政等各項費用的減少,會導致途牛發展變緩甚至退步,這也反映出途牛應對突發事件的抵抗力和恢復力十分弱,綜合競爭力不足。
況且,途牛的產品和服務本身就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北京消協發布《互聯網消費捆綁搭售問題調查》顯示,在線旅游(OTA)成為投訴的重災區,黑榜單里面就有途牛,而被迫“縮衣減食”減少支出,必然會影響產品推廣和服務質量保障。
當然,面對不樂觀的市場大環境,以及與同行越拉越遠的差距,途牛也自知要做出改變。
兵敗如山倒,自救力微
途牛不是沒有斗志的“阿斗”,只不過前行道路過于坎坷。
財報數據顯示,途牛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凈虧損分別為4.48億元、14.59億元、24.27億元、7.7億元、1.86億元、6.95億元。六年掙扎,有虧損縮窄的喜悅,也有虧損翻倍的心酸,而虧損數額累計60余億元,也讓途牛盈利變得渺茫。
從今年上半年營收來看,途牛2020年想要扭虧為盈幾乎不可能,但途牛沒有輕易言敗。
途牛旅游網財務副總裁陳安強先生表示:“在保障對客疫情訂單退款的情況下,截至二季度末公司持有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限定用途現金和短期投資合計為16億元人民幣,這為業務持續恢復提供了有力保障。進入三季度以來,我們已經看到了業務的快速恢復趨勢,預計Q3凈營收環比增加151-401%。”
隨著國內疫情進入可控狀態,國內旅游市場開始復蘇,同城藝龍第二季度已顯示出向好發展的趨勢,而途牛也調整產品策略,圍繞客戶小眾、精品、定制需求,快速推出眾多特色產品。其中,途?!?9元自駕”產品一經推出就被瘋狂搶購。
求生的過程中,途牛還特意避開了大眾化的旅游產品玩法,從“大眾產品”升級為更高端的“大眾精品”,也就是說專注產品創新和用戶服務的優化,更好的滿足新生代用戶個性化需求。只是,相比攜程、飛豬、同城藝龍等同行,途牛缺乏核心業務增長點的“小打小鬧”終顯得力微。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