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完保險,騰訊又開始賣基金了觀點
騰訊已經陸續完成支付、銀行、理財、征信、保險、券商、小貸方面的金融布局。
在拿下保險牌照不久后,騰訊在金融領域又有重大動作——獲得基金銷售牌照。
深圳證監會于2018年1月2日發文,稱批準騰安信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騰安科技)獲得證券投資基金銷售業務資格。 同時,還允許公司將名稱變更為騰安基金銷售(深圳)有限公司,在公司經營范圍中增加“基金銷售”業務。這意味著,騰訊已經陸續完成支付、銀行、理財、征信、保險、券商、小貸方面的金融布局。
據悉,騰安科技旗下最為人所熟知的業務為財付通。在業務模式方面,理財通在基金銷售上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基金公司直銷前置,也就是對接互聯網公司,實際法律上還是屬于基金公司直銷;另一種是通過其他第三方基金銷售機構賣基金。在獲得基金銷售牌照后,騰訊后續或開展獨立基金銷售業務。而近10億微信用戶,之后可以很方便的在財付通里買基金了。
除了騰訊,阿里、京東、途牛等公司也都將基金銷售牌照拿到了手中。因為BAT坐擁巨大的流量入口以及龐大的用戶,一直也是各大基金公司比較愿意合作的對象。
在2017年的4月,京東金融推出了代銷模式的京東行家。首期有9家公募基金公司入駐,包括天弘基金、南方基金、鵬華基金、廣發基金、國泰基金、興全基金、上投摩根基金、建信基金、民生加銀基金。同年6月,螞蟻金服推出了代銷模式的財富號。首批接入的試點機構包括博時、興全、天弘、南方、建信等基金公司。
不過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無論是京東行家還是財富號,都還是基金超市模式,“貨架”上基金產品越多,用戶越無所適從,很難獲得適合自己的針對性理財建議。同時,基金公司只是供貨商,無法接觸用戶。而且第三方還會將部分營銷和客服工作轉嫁給基金公司,基金公司不僅要支付同樣的尾隨傭金,還可能增加營銷和客服成本。
雖然基金銷售的模式創新還存在不同的阻力,但是毫無疑問各大巨頭已經將很多公司垂涎的肥肉放到了口中。2016年9月以來,第三方獨立基金銷售牌照的審批便在全國絕大部分地區停擺。2017年10月底,民商金融技術(上海)有限公司獲得近一年時間以來的首張第三方獨立基金銷售牌照。
據接近監管部門的人士透露,未來基金銷售牌照審批會越來越嚴, “拿牌”難度越來越大。與此同時,基金牌照的價格也水漲船高。據一位金融中介介紹:“幾個月前,有公司委托我們代買第三方基金銷售牌照,經過市場詢價發現,市場報價在7000萬元~7500萬元,比一年(2016年)前的3000萬元~5000萬元又高出好多,但公司依然覺得可以買,不過,7500萬元的價格拋出去之后依然買不到。”
來源:36氪(wow36kr)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