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升級、打開國際市場,代理Switch對騰訊意味什么觀點
孤注一擲押寶的Switch,終于為任天堂贏回了久違的市場掌聲。
孤注一擲押寶的Switch,終于為任天堂贏回了久違的市場掌聲。
上周五,該公司股價上周五收漲2.66%,漲至2008年3月以來的新高,自2017年初以來已經上漲了77%。截至今天收盤,該公司市值為474億美元。
這個市值與2013年一度低至150億美元的市值相比,翻了3倍。而最大的功勞毫無疑問就是Switch。
現在,在Switch上大獲成功的任天堂似乎正準備將這款產品推進到廣闊的中國大陸市場。根據最近媒體報道的說法,騰訊可能成為Switch在中國大陸的代理方,并在中國大陸發售這款掌機。
Switch對任天堂的意義
要了解Switch之于任天堂的意義,實際上我們可以從任天堂近幾年的股價波動上一窺究竟。
在2007年年末至2008年年初,其市值接近最高峰的800多億美元之后,在2008年年底任天堂的股價、市值又迎來了一次巨幅的下滑。
關于這一次的下滑,實際上最主要的原因是2006年上市的Wii主機開始在2008年底逐漸展露出頹勢。
相關信息顯示,這款產品在2006年上市11月正式上線發售后約9個月,就超過提早一年發售的Xbox 360,成為那代主機的全球銷量第一,在發售第一年銷量達2000萬臺。到2008年初,不到15個月的時間里,Wii的銷量超過了當時任天堂上代主機NGC累計銷量,最終這款產品在2013年停產時的銷量定格在了1億臺。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在2009年3月的游戲開發者大會,巖田聰進行主題演講時就宣布:Wii的出貨總數達5000萬。也就是說,在發售的2年多時間內,其銷售了5000萬臺,但是在其后的近5年時間內,其銷量同樣為5000萬臺。
因為Wii在發布之后的頭兩天的爆炸表現,任天堂的股價急速攀高,但也正是這款產品開始展露頹勢之后,任天堂的股價迎來了達到最高峰(800多億美元)后的首次下滑。
而第二次巨幅的下滑,開啟的時間節點是2011年的3月,這個時間點是任天堂掌機游戲機3DS的正式上市。此后在2011年6月份,任天堂宣布了全新一代主機Wii U的計劃。
然而在2011年,市場上已經呈現出了手游的大趨勢,《憤怒的小鳥》、《水果忍者》等游戲在蘋果劃時代的iPhone 4上開始風靡。
但是任天堂對于當時開始展露的手游趨勢不聞不問,直到2013年,巖田聰在面對媒體時還曾公開的表示:“不會考慮為其他平臺發布游戲,這也許會帶來短期的利潤,不過我要為公司的長久利益考慮。”
但是在2016年9月8日的蘋果發布會上,任天堂卻宣布率先在iOS平臺上推出Super Mario Run。
現實依然十分殘酷,3DS的銷量發售了6年的時間后,截至2016年年末為6500萬臺,Wii U則更是慘淡,在2012年12月發售3年之后,截至2015年12月的數據是1400萬臺。
而另外一方面,在2013年,終于名不見經傳GungHo憑借《智龍迷城》一款爆款的手游市值達到了151億美元,超過當時任天堂的150億美元市值規模。
在2013年觸底之后,在2015年3月,任天堂的股價迎來了第一次的反彈。在2月份最高股價為13.4美元/股的情況下,在3月份最高曾沖擊到24.5美元/股,近乎翻倍。
而主要的原因來自2015年3月,任天堂宣布推出代號NX的游戲專用機,詳細計劃2016年正式公布,這就是現在的Switch。
此后,受利于Pokemon Go在全球的火爆,以及奧運會所帶來的紅利,任天堂在2016年年中迎來一次巨幅的上漲。
再到2017年3月Switch正式上市之后,口碑與銷量均表現不俗。根據任天堂的季報顯示,截至7月底,不到5個月的時間內硬件全球出貨470萬臺、軟件出貨量1360萬套。
相關機構預測,預計Switch今年年底前將賣出2000萬臺,遠遠超出了今年早些時候預計的1300萬臺。
良好的表現直接助力在Switch上市之后任天堂幾乎連續10個月股價上揚,大漲近80%。
因此,我們甚至可以認為,是Switch拯救了偏執到了一定程度的任天堂,其使得任天堂在堅持不登錄手機平臺的情況之下,依舊能夠在游戲市場當中獲得良好的市場表現。
中國市場的前景
早前相關信息顯示,任天堂香港正式確認了首批提供中文化的Nintendo Switch游戲。除了《火焰紋章無雙》、《超級瑪利歐:奧德賽》《塞爾達傳說:曠野之息》等已經公布中文化的作品外,最任天堂的RPG大作《異度神劍2(Xenoblade 2)》同樣將支持繁簡體中文,并且確認與日版于12月1日同步上市。另外三方大作《上古卷軸5:天際》、《剪紙Plus》、《魔界戰記5》也將對應繁體中文字幕。
看上去,以Switch在全球取得的成功為激勵,任天堂對于中國市場也是信心滿滿。但是,對于Switch在中國能否復制在全球的成功,Gamewower抱有疑問。
一個明確的事實是,中國的游戲市場正在慢慢發生變化,以《絕地求生大逃殺》為案例,中國市場的游戲玩家們似乎開始逐漸與世界接軌。
這款產品雖然不是十足的硬核產品,但是它與過去十年在中國較為火爆的PC端游戲有所不同的是,它刨除了大廠的背景,刨除了一直以來在中國占據主流的數值為優的映像,而是以玩法來吸引了巨量的玩家。
最新的信息顯示,這款產品的同時在線已經達到200萬,全球累計銷量達到了1500萬,其中中國玩家占比超過40%。
而除了《絕地求生大逃殺》之外,另外的事實是在企鵝智酷聯合QQ空間發布的《95后報告:未來消費主力的今日喜好》這份報告中,在游戲這一項里《王者榮耀》排在了第一。但是在第二的位置上,是《我的世界》這款沙盒游戲。
無論是《絕地求生大逃殺》還是《我的世界》,這兩款產品在當下受到追捧似乎都在說明,國內95后、00后這新一代的游戲玩家,對于游戲本質的追求似乎正在趕上其他地區的游戲玩家。
看起來,類似Switch這樣的產品似乎在中國市場也會有前景。然而,另外一個不得不承認的事實是,微軟和索尼兩大巨頭的產品,PS4與Xbox One在中國的銷量慘淡到讓所有中國主機游戲從業者感到無比的乏力。
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PS4+Xbox One官方在中國大陸的總計銷量為100萬,水貨銷量則為200萬。
《絕地求生大逃殺》的火爆背景之一在于,其存在于PC端,PC是一件剛需品,或許購買的意義只是為了玩游戲,但是在所有玩家的潛意識當中,PC是一定需要購買的。而Xbox One也好,PS4也好,雖然他們也有其他的娛樂作用,但在用戶的潛意識當中,這樣的產品就是玩游戲的,它不是剛需品。
因此,如果Switch被引進中國市場,可能也會遭遇這些問題,入門的門檻將極為制約這款產品在大眾類玩家當中的保有率。
騰訊意欲何為
如果真的在國內引進任天堂Switch,那么騰訊的考量可能在于以下兩點:
一個是借助任天堂打開全球市場。
這是騰訊成為國內巨無霸式的企業之后所迫切需求的東西。借力任天堂,不敢說能夠讓騰訊在全球游戲玩家當中的知名度,但肯定會有所幫助。有趣的事,騰訊已經宣布和天堂宣布合作,將會在Switch上上線海外版的《王者榮耀》。
除了和任天堂合作打開全球市場之外,另外一點是騰訊在國內的品牌升級。
一直以來,騰訊似乎都處于游戲玩家的鄙視鏈底層,在社交媒體上每天對于騰訊抨擊的玩家數不勝數。這或許也是騰訊游戲業務在國內實現營收第一,所必須付出的代價。
然而,現在對于騰訊而言,營收重要但已經不再是最重要的,騰訊需要的是在營收之外完成自身在游戲玩家當中的品牌升級。
所以有了TGP改名WeGame平臺,專注引進一些硬核項的游戲產品,有了專注獨立游戲的極光計劃;在騰訊看來,或許引進Switch同樣可以起到類似作用,就是在精英玩家群體中贏得口碑。
當然,Switch如果被引進到中國,對于任天堂而言無疑也是利好。中國大陸市場對任天堂來說是一個完全的增量市場,即便銷量再低,于任天堂本身并無多大的損失。
而且,萬一違背市場規律,它火了呢?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