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欲創2014年以來最大IPO 雷軍躍進中國首富前五名通信
艾瑞咨詢數據顯示,在2017年全球收入超過人民幣1000億元且盈利的上市公司相比,按收入增長速度計算,小米在互聯網公司中排名第一,在所有公司中排名第二。
5月2日消息,從港交所官網獲悉,小米已正式提交IPO申請文件,有望成為2014年來全球最大IPO。
此前《香港經濟日報》曾經報道,小米或者將成為香港首批“同股不同權”上市公司,最快在5月初提交在港上市申請,然后考慮以CDR(中國預托憑證)形式在內地上市。
上周大家還在集中討論雷布斯“小米利潤率永遠不超5%”的使命言論,不過一周時間,小米上市的消息又將席卷整個互聯網。
在2016年年初時,小米創始人及CEO雷軍表示過“小米在未來五年內不會上市”,但也只過了一年半的時間,雷軍的口風已經轉變成“會在業務比較舒服的時候IPO”,看來目前正是小米業務比較舒服的時刻。
據公開的招股書草擬本數據顯示,小米2017年收入1146億元,經營利潤122億元。截至2017年12月31日,小米凈負債1272億元,累計虧損1290億元。
艾瑞咨詢此前曾做過調研,在2017年全球收入超過人民幣1000億元且盈利的上市公司相比,按收入增長速度計算,小米在互聯網公司中排名第一,在所有公司中排名第二。
“同股不同權” 香港《上市規則》修訂僅2天
4月29日,香港交易所集團行政總裁李小加表示,從4月30日起,港交所開始接受新經濟公司的上市申請,香港資本市場將以更加開放的懷抱來迎接創新型公司上市。
修訂后的香港主板《上市規則》在4月30日正式生效,這也為小米等同股不同權架構的公司赴港上市鋪平了道路。
今年初起港交所不斷示好,對外放出信號,針對同股不同權企業,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以及將香港作為第二上市地。這些舉措的共同利好是對內地互聯網公司赴港IPO及中概股回歸。與當年恪守規則、拒絕合伙人制度相比,港交所這次主動求變已經算是一次很大的轉變。
港交所對大型優質科技公司IPO的渴望從錯失阿里巴巴開始。
2014年阿里巴巴欲赴港上市被拒,后成功在美IPO。
2015年港交所曾公布決定擱置撰寫不同投票權架構建議草案的工作。
目前港交所全年IPO融資額維持在全球第三位,排在紐交所和上交所之后,領先倫敦交易所。從2017年香港新股的行業結構來看,科技、傳媒和電信行業在香港新股中的占比僅為18%。
但由于IPO成本、文化相似、市場熟悉度以及投資者溝通便利等方面的優勢,中國內地不少獨角獸公司傾向于在香港IPO,中國獨角獸的崛起與資金渴求可以為香港市場注入很可觀的增量與活躍度。
小米超京東趕百度 BATM就在前方
目前小米尚未對外正式披露具體架構,準確股權關系暫時無法獲知,綜合市場情況來看,小米此次IPO的估值集中在700億美元到1100億美元之間。
大眾熟知的小米科技只是小米旗下十家企業之一,還有小米通訊、小米數碼科技、小米移動軟件、小米金融科技和小米影業、小米之家等其他公司。
小米成為2014年阿里巴巴以1690億美元估值上市以來,IPO規模最大的科技類公司,而小米的市值一躍超越528.8億美元的京東,有可能超越870.3億美元的百度。
截至招股說明書簽署日,在股權結構上,執行董事、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雷軍持股比例為31.4%,按目前媒體推算的小米估值計算,雷布斯輕松躍進中國首富排行榜前五名,近300億美元資產或將比肩王健林。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