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天融資12億的共享充電寶已頹勢竟顯,行業洗牌期加速觀點
王思聰那句:“共享充電寶能成我吃翔”的話語猶在耳畔,在大家猜測到底到底王思聰會不會直播吃翔的時候,共享充電寶行業似乎已經開始進入疲軟發展的階段。
王思聰那句:“共享充電寶能成我吃翔”的話語猶在耳畔,在大家猜測到底到底王思聰會不會直播吃翔的時候,共享充電寶行業似乎已經開始進入疲軟發展的階段。
今年三月,承接著共享單車的風口,共享充電寶冷不防的成為了資本市場的寵兒,然而這個風口行之半路,頹勢已經開始顯現,部分企業開始從風口跌落神壇。
據鳳凰科技此前報道稱,共享充電企業Hi電正全面收縮線下推廣團隊,200名左右員工面臨裁員命運。并且Hi電的裁人方式沒有按“套路出牌”:9月25日,有Hi電內部員工在網絡曬出近日收到的《調崗通知書》。這份通知書內容顯示,薪資降低至稅前1800元/月,崗位由深圳調整至新疆,且逾期三天未報到即被視為曠工、自動離職。
雖然對此,Hi電創始人兼CEO劉文源向北京商報記者記者回應稱,目前公司仍“一切正常”,但多名員工都表示,公司的融資曾出現中斷,Hi電的共享充電寶產品曾于今年7月出現停產。無獨有偶,除了Hi電,陳歐三億高調投資的街電也被傳不給服務商結款、資金短缺、融資失敗等問題。
真風口還是偽需求?
根據清科私募通數據顯示,共享充電行業的“風”是從今年4月刮起來的,在共享單車的熱潮以后,充電寶承繼“共享”的模式,迅速成為市場熱點,這也吸引了大量資本的涌入,出現了40天融資超過12億的資本盛況。
入局的數十家機構中,不乏有IDG、紅杉中國、騰訊投資、順為資本、元璟資本等知名投資企業和王剛等知名投資人。從企業的融資情況來看,其中街電科技、來電科技、怪獸充電先后完成多輪融資,在行業中占據頭部優勢。
共享充電寶回本周期短,以此吸引資本的大量涌入
共享充電寶,為什么能成為資本的寵兒,這與被市場看好的盈利模式不無關系。目前共享充電寶的盈利模式主要有四種:
一、租賃費用:1小時內免費,超過1小時,按每小時收費;
二、押金:租賃前交付押金(部分退出信用免押金服務)歸還后,可申請退還押金;
三、廣告收入:屏幕和充電寶承載的廣告收入;
四、周邊產品售賣:數據線等售賣服務。
按照目前的市場價格來看,每次充電一小時收費1元錢,一個不足百元的充電寶可以反復循環使用近800次。假設充電寶一天就借出去2個小時,每天收入2元錢,在不計算前期營銷、柜面租金等成本的條件下,僅租賃費用來算的話,一部充電寶回本時間大概在兩個月內,這讓共享充電寶行業的盈利模式看起來不像是個偽命題。
共享充電寶有兩種共享形式,一種是機柜式租賃機器,即租賃機固定,用戶需要交押金,可以帶走實體充電寶。例如“來電”就是采用這種形式,共享充電寶隨身充電、異地歸還;第二種是固定式充電寶,用戶不需要交押金,只能在固定位置充電,不能帶走充電寶。例如“Hi電”的定價為1元/小時,由于這類充電寶不可移動,主要投放于餐廳、KTV、咖啡廳等地方。
行業天花板已現,前景飽受質疑
共享充電寶的行業天花板太低,且不說本身商業模式存在問題,就如今無線充電、快充等技術的飛速發展,無一不在沖擊著共享充電寶。
今年蘋果iPhone8的新品發布會上,無線充電技術引起了市場的廣發關注,蘋果宣布大規模采用的無線充電技術,這一技術有不少好處,比起傳統的充電方式,利用無線磁電感應充電的設備可以降低磨損率,使用方式也更加便捷,此外它強烈的科技感,也許會吸引到更多人來使用。充電技術的升級對于市場是一大科技創新,但是對于共享充電寶行業很可能意味著整個充電寶行業的重鑄。目前共享充電寶企業主要以租賃費用和售賣數據線為盈利模式,隨著移動設備充電技術的革新,意味著他們的產品和運營模式都必須快速升級以適應技術變革。
今年在共享經濟的背書下,一波接一波的風口,讓互聯網北京下的創業大軍一擁而入,然而這背后是技術創新的空間縮小,商業模式的同質化嚴重,整個市場已經容不下太多跟風者。在沒有資源、資金、技術、團隊的背景下,乘著風口出來創業,幾乎已經是速死的代名詞。
今年可能是讓無數創業者頭破血流的一年:風口的風越大,洗牌則越更迅速。單車、充電寶、雨傘等等,興起的速度越快,死亡潮到來的時間也越早。
【來源:藍鯨TMT網 作者:王楠】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