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第一獨角獸”Uber,現也面臨資本寒冬金融
由于目前Uber仍處于超級融資輪的初創后期階段,還未公開上市,根據華爾街日報報道,自從2015年四季度Uber首次向投資者出售私募股權以來,七家共同基金始終保持著每股48.77美元的估值,直到此次…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至少有四家共同基金大幅下調Uber估值,最大降幅達15%。自從深陷一連串丑聞和糾紛之后,這是Uber首次遭遇估值下調;“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曾經估值680億美元的“宇宙第一獨角獸”,現在也面臨資本寒冬。
根據這些共同基金最新上報的財務數據,截至6月30日當季,領航(Vanguard Group)、Principal和Hartford Funds將其Uber持股的價值減記15%至每股41.46美元。T. Rowe Price Group Inc.同期將Uber持股估值下調大約12%至每股42.70美元。
七個季度來首次下調!長線投資的共同基金也對Uber失去信心
由于目前Uber仍處于超級融資輪的初創后期階段,還未公開上市(也許永遠也不會),共同基金管理者必須在每季度上報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公開材料中對所持有的Uber股份進行估值。
根據華爾街日報報道,自從2015年四季度Uber首次向投資者出售私募股權以來,七家共同基金始終保持著每股48.77美元的估值,直到此次下調。
共同基金公司通過專門委員會確定其重倉持有的公司估值,該委員會獨立于執行日常股票買賣交易的投資經理之外。尤其是對于Uber這樣非流動股權,委員會通常通過觀察公司的財務信息,已上市的同業對手市值以及在上一融資論中投資者支付的股權價格,作為決定非流通股權價值的參考依據。
公司治理一團糟,錢還是一樣花花地“燒”
Uber內部現在一團糟,其聯合創始人兼CEO Travis Kalanick在今年6月被迫辭職;Uber最大投資者之一Benchmark投資公司正在起訴Kalanick欺詐和違反信托義務;2016年8月完成最新一輪融資后,Uber估值一度達680億美元,現在卻沒有任何高層管理人員經營負責。
此外,Uber還身陷和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的無人駕駛車項目Waymo的法律糾紛,這可能會阻礙其無人駕駛的開發。
不過這似乎并不能阻擋Uber燒錢的步伐,去年Uber虧損逾30億美元,今年第一季度繼續燒錢7.08億,創始人出走后剩下的公司管理層才開始補救,試圖為Uber的財務數據尋找補救措施。
今年7月Uber將自己持續虧損的俄羅斯業務,出讓給了當地更受歡迎的Yandex NV公司Yandex Taxi叫車服務。在美國的次貸租車業務條線平均每輛車虧損約9000美元,是預計虧損程度的逾18倍,Uber也決定將該業務全線叫停。
當然了,Uber現在手中仍有募得的70億美元資金,今年一季度營業額逾30億美元,環比增長18%,所以一時之間并不會有什么事;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隨著市場一直以來擔憂的估值縮水正式開始,到了Uber要擔心自己資產負債表的時候,恐怕現在680億美元的逆天市值也就不存在了。
這樣的趨勢,對于持有Uber股份的至少7家共同基金來說,當然不是什么喜聞樂見的好事。
龍頭獨角獸輝煌不再 初創風投業界將遭遇地震?
接下來市場關注的焦點,將是Uber的下一次超級融資輪,是否會出現所謂“down-round”的局面,也就是新一輪融資額不及增長預期、甚至低于上一輪融資額的可怕情形。
如果“宇宙第一獨角獸”Uber沒有能夠趕在“down-round”出現之前完成IPO成功上市,對于整個初創風投行業來說,會是昭示“凜冬將至”的第一股寒風。
私募融資的“蛋糕”越來越小,而越來越多的市場輿論開始質疑龍頭初創是否被大幅高估,大多數“獨角獸”都選擇保持目前的私有狀態;而少數在共同基金支持下敢于“吃螃蟹”的“獨角獸”,下場都比較難看。
開發運營圖片社交應用Snapchat的Snap3月初上市至今,較發行價已跌去近40%;而送餐服務Blue Apron自從兩個月前上市以來,股價更是慘遭“腰斬”。
Uber這個風投界的“黃金之子”、初創界的“宇宙第一”,又會迎來怎樣戲劇性的收場呢?
來源:全天候科技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