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哈啰出行智慧系統 “AI+”定義共享單車新未來互聯網+

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聯合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于珠海舉辦第二屆“分享經濟綠色出行” 高峰研討會。
12月24日,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聯合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于珠海舉辦第二屆“分享經濟綠色出行” 高峰研討會。此次研討會圍繞近期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的《交通強國建設綱要》及交通運輸部等十二部門和單位發布的《綠色出行行動計劃(2019-2022年)》,基于促進傳統行業轉型升級,使交通運輸新業態發展更規范,搭建分享與交流平臺。哈啰出行研發副總裁任亮亮受邀參加。
(圖為任亮亮在發表“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助力單車智慧化運營”的主題演講)
作為演講嘉賓,任亮亮詳細介紹了哈啰出行自主研發的一套行業領先的智慧系統——哈啰大腦2.0。“哈啰大腦1.0是基于數據、算法解決問題,而哈啰大腦2.0對系統進行升級,從事后解決問題變成事中、事前預測問題,從而盡快介入處理。”他表示,隨著哈啰出行全面構筑“兩輪生態”,使用“AI+”進行管理是核心技術迭代內容之一。
“AI+”共享單車是什么?任亮亮在現場進行了簡要解讀——“在車輛投放智能規劃、車輛智能調度、運維人員智能派單等各環節實現全鏈路運營決策智能化,以達到運力在時間、空間與需求上的最優匹配。”
關鍵詞:智慧調度
家住成都天府新區麗景路段的廖先生最近感受頗深,“我家這邊是新城區,公共交通尚在匹配落地中,共享單車容易出現短時間內供不應求的狀況,但今年下半年以來明顯有了好轉。”
這得益于哈啰出行的智慧運營系統“哈啰大腦2.0”基于大數據、人工智能和云計算等技術,實時向運維人員輸出調度指令,使得當地的出行需求很快得到滿足。“這里早晚高峰期間單車需求量超1000輛,依賴智慧系統,我們現在能做到哈啰單車的按需供給,而在高峰時段外保持清爽。”隨著這項技術在全國的運用,有效緩解了城市早晚高峰哈啰單車供需緊張現象,同時也通過技術實現了企業的降本增效。
關鍵詞:從生存到生態
共享單車業務最大的挑戰是突破“生存瓶頸”,2016年起,哈啰出行用了2年時間,2018年成為騎行量和騎行率第一的單車品牌,并宣布“在多個城市盈利”。
之后怎么辦?
任亮亮在演講中提及,2018年起,哈啰出行將技術重心放在了解決供需不平衡,也就是“建立兩輪生態”。
“智能調度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因為有些區域會經常出現供需極度不平衡的狀況,甚至變幻莫測:在調度指令下達的前一刻,部分需求熱點迅速變成‘冰點’,這就需要及時調整調度指令。”利用AI技術輔助運營,哈啰單車在寧波等城市服務人次媲美地鐵,成為當地使用人數最多的共享單車平臺。
(圖為任亮亮介紹哈啰單車如何實現智能調度)
同時,任亮亮也提到,共享單車行業進入規范化發展的階段后,行業與政府都迫切希望把單車管理得更加有序。目前哈啰出行是唯一一家實現藍牙道釘技術商業化落地的企業。在寧海縣,哈啰單車通過道釘運營的方式贏得當地政府的青睞,寧海政府主動要求哈啰增加投放,這是因為哈啰用最剛需的位置服務了最剛需的用戶。
不止于此,“哈啰大腦”仍在迭代升級中,任亮亮說,今年哈啰單車完成了行業首創 “Argus智能視覺交互系統”,這將實現衛星熱點和遠程可視監控同步刷新,在共享單車智能精細化調度上,新的突破即將到來。
以技術創新為基石,“兩輪生態”正在成為哈啰出行所發力之處。
“我們與政府管理部門的目標其實是重合的,都是致力于更精細化地運營,通過推動技術迭代進步,促進行業有序發展。”任亮亮表示,以哈啰共享兩輪為代表的行業經過不斷迭代,最終將深度融入智慧城市的“大生態”中。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