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熱搜,還有什么不能賣?觀點
而微博上的廣告,可微博在買賣熱搜這件事上,其他平臺打廣告吧。
就在前不久(11月17日),中央網信辦正式宣布啟動“清朗”專項行動,以整治當前彌漫在中文互聯網中的不正之風。
諸如“惡意謾罵攻擊、侵犯個人隱私、宣泄極端情緒、挑起群體對立”等行為,都將被嚴厲打擊,而國內的社交媒體平臺,也將迎來一次徹底的整改。
至于國家為何要重拳出擊呢?咱打開微博,隨便瞧一瞧就知道。
拿微博最引以為傲的熱搜榜來講,里面常年霸榜的,不是網紅大V的八卦新聞,就是各種躲都躲不掉的廣告,甚至還有一些是直接從其他平臺搬運來的爆款視頻,而真正優質有料的內容,實在是鳳毛麟角。
那些社會熱點的新聞事件,更是成為了水軍們陰陽怪氣、亂帶節奏的前沿陣地,戾氣極重。各種貼標簽、搞對立、互噴的網友,瘋狂發泄著自己的情緒,微博評論區仿佛已經淪陷成了一個“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大型網絡戰場,而時不時會誤點的廣告鏈接,更是讓人無比糟心。
更奇葩的是,微博還打算通過買賣“訪客記錄”來撬開用戶的錢包。
只要你充個238塊的SVIP或者688塊的VVIP,你就能夠查看和管理自己主頁里,昨日的訪客記錄,此舉一出立刻引起了輿論的軒然大波。
畢竟,微博作為一個公共屬性極強的自媒體平臺,就這樣直接把用戶的隱私,暴露給那些充錢的“金主”,這既不公平也存在安全隱患。
那么,曾經被譽為“改變中國輿論場,讓底層網友也能發聲”的頂級平臺新浪微博,究竟為啥變成了現在的模樣呢?
今兒個咱們就來聊聊有關“微博熱搜”的那些奇葩事兒。
近些年來,類似抖音、快手、B站等視頻直播平臺,以及小紅書這類生活社區類APP的崛起,給微博帶來了不小的沖擊。
盡管微博也曾試圖通過“視頻號”和“電商扶持”計劃來改變局面,只可惜,這錢砸了好幾億,也沒見什么水花。視頻領域始終是搞不過“抖音”和“快手”,電商體驗也遠不如淘寶京東拼多多。
于是,微博就只能在“買賣熱搜”這件事上,持續加碼。
如果只是正常的廣告位植入,倒也無可厚非,畢竟平臺是要靠廣告收益來生存的。可微博在買賣熱搜這件事上,可比你想象中玩得花。
大伙兒都知道,微博一直都是飯圈文化和粉絲們追星的主要陣地,就連官方都自稱是“粉絲最瘋狂的第一社交平臺”。
他們不斷給年輕用戶洗腦,稱每天通過微博搜索偶像,關注超話、了解愛豆的大小事情,是作為一個明星粉絲的基本素養,以此誘導粉絲參與明星相關熱搜話題互動。
哪怕只是吃喝拉撒睡這樣的尋常小事,只要和網紅明星沾邊,微博都能通過包裝,將其打造為“八卦新聞”,并在粉絲們的熱情點贊中,迅速升溫,比如,某男星的側臉輪廓,某女星的身材體重等,把這些無聊透頂的事,植入硬廣,強行送上熱搜,于是娛樂熱搜榜,成了八卦廣告榜。
比如,某明星染了個頭發,運營團隊就可以以此作文章,植入一個染發產品的廣告,并迅速制造話題活動,點燃粉絲情緒,引導他們積極點贊。實在不行雇點水軍,將其數據刷至合適的程度,再推上提前已經買好的榜單位置,一則熱搜便新鮮出爐了。
至于那些毫不知情的微博用戶,只能反復咀嚼著那些霸屏的廣告信息。
你以為微博的熱搜買賣就這點套路?答案顯然不是。
還記得2018年,微博出現過一條名為“古天樂回應綠了”的熱搜嗎?
當時很多人都抱著吃瓜心態想要一探究竟。結果一點進去,才發現居然是個廣告。那密密麻麻的游戲鏈接,以及尷尬得令人摳腳的綠色游戲海報,讓人十分無語。
到頭來,壓根就沒什么古天樂被綠的事,一切只是某游戲公司和微博聯合搞的產品推廣,把熱搜榜第三位直接當成了廣告來銷售。
其他平臺打廣告吧,好歹還搞點真實的種草和評測,說不定里面的內容,還可以給真心想買的人提供有價值的信息,而微博上的廣告,簡直是粗暴地令人發指。
有趣的是,微博官方到現在都還頗為自豪地把那次病毒式推廣,給納入了經典的營銷案例并反復吹捧,想想真夠搞笑的。
盡管微博曾多次聲明,他們是絕對不會買賣熱搜榜的。
但在其子公司“北京微夢創科網絡技術有限公司”的官網上,我們可以找到很多證明他們“買賣熱搜”的證據。
比如,在2019年,熱搜買賣最火紅的時期,官方就直接在資料中指出:要將熱搜話題商業化,并為廣告主帶來跟多權益。
而在該網站所展示其他案例介紹中,也大量提及了類似的信息,反正就是不斷暗示廣告商,只要錢到位,熱搜也是廣告位。
如今的微博,面臨著和十年前一樣的難題。
當年“公知大V”頻繁利用微博發布不實信息,引起了網友們的憤怒和監管部門的注意,在監管和輿論的壓力下,微博的用戶活躍度一度跌至冰點。用戶的離開,嚴重影響了廣告的投放。
后來,微博高層決定要“去KOL化”,讓平臺調性從主打時政社會轉向便于盈利的娛樂大眾,這才挽回了局面。
十年過去,微博的確靠著熱搜機制,成為了“大眾娛樂”的第一平臺,但他們的思想覺悟,似乎并沒有太多的進步。
畢竟,微博已經不止一次因為涉嫌傳播“低俗澀情”、“危害國家安全”的有害信息而被網信辦約談整改了,而他們推波助瀾,不斷發展的飯圈文化,也在2021年被中央網信辦,列入了嚴打名單。
除了上述涉及底線,被點名批評的事情外,微博熱搜這些年,所助推的負面輿情也是層出不窮。
就比如今年10月,上海一名4歲女童,在南匯新城海灘上走失。
焦急萬分的父母,在網絡上發文求助,引發了網友們的圍觀,而微博熱搜作為吃瓜神器,自然成為了該事件發酵的前沿陣地。
剛開始,大多數網友還是非常友善地表達了對這對夫婦的同情,也積極提供線索,希望能夠幫助他們,但沒過多久,輿論就開始轉向,各種謠言四起。
有說這對父母重男輕女的,也有說女童是被繼父丟掉的,反正亂七八糟的,什么都有。
而這時,微博在做什么呢?
原來,他們的小編,為了抓住這波流量,硬是給搞了個“上海走失女童父親被罵心大”的引戰話題,任由網友們在里面輸出情緒。
事情的最后,女童不幸溺亡,而義憤填膺的網友們,似乎并沒有停手的意思。
“要追究父母責任”、“要讓那狠心父親的余生都活在痛苦里”,評論區里滿是戾氣,各種難聽的謾罵聲,不絕于耳。
而女童的父母,除了要面對失去愛女的悲痛,還要承受來自互聯網的野蠻暴力。
眼看事態失控,微博這才趕緊限流,對一些造謠賬號進行了封禁。
但回顧整個事件,在輿情發酵如此之久的情況下,微博并沒有采取措施對不實信息進行干預,眼睜睜地看著網友們互撕,甚至還主動設置熱搜詞條,變相導致事件升級。
仔細回想,類似的事情還有很多,就比如,同樣發生在今年的“小學生被撞身亡,母親遭網暴跳樓”事件,微博熱搜也扮演了“流量助推器”的角色。有媒體統計,僅在2021年,微博就被處罰44次罰款1430萬,且至今未改。
總之,在輿論監管和健康引導等方面,微博確實做得并不到位。甚至有可能他們認為多點這樣的流量新聞,反而有利于抓住用戶的眼球。
種種跡象看來,微博當前所存在的問題,并不只是盲目推廣畸形的商業化那么簡單,作為一個龐大的社交媒體平臺,微博并沒有完全盡到自己在大眾傳播這件事上的責任。
當然,這也是整個中文互聯網,所面臨的共同問題。
對于微博來說,到底是趁著還有一絲流量,割掉最后一茬韭菜,還是痛改前非,做好平臺再考慮廣告的事,真的值得他們好好思量一番。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