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己之矛攻己之盾,騰訊做陌生人社交,意在抖音?互聯網+

風口不熄,野望不止,短視頻這個新興市場,騰訊不可能放下。以己之矛攻己之盾,而最終考驗的,也還是騰訊做社交的能力。
文丨陳選濱
來源丨螳螂財經(ID:TanglangFin)
嘴上說不要,身體卻很誠實?!ヂ摼W對陌生人社交的態度向來曖昧,連騰訊也未能免俗。
關于騰訊對于陌生人社交的態度,大多數人或許仍停留在今年年初馬化騰的回應上。
屆時馬桶MT、多閃、聊天寶相繼發布,大有圍剿微信之意。對此,馬化騰在朋友圈上不僅直言“旗幟鮮明的反對負能量的匿名社交”,更有嘲諷之意,“先讓家人用起來再說吧”,似乎并不看好陌生人社交的模式。
另一方面,據Tech星球報道,近期騰訊正在上線測試一款高品質脫單的社交App,名為“輕聊”,定位偏向于校園交友,涉水陌生人社交領域的意圖非常明顯。
實際上,這并非騰訊的第一款陌生人社交產品。那么,回過頭客觀來看,馬化騰反對似乎也不是相關媒體或大V所解讀的陌生人社交,而是負能量的匿名社交。
直白的說,他不看好的并非某個領域,而是別人家的產品,騰訊出品始終是其持續押寶陌生人社交市場的實踐。
騰訊社交:一邊扎根深度圈層,一邊四處淺層騷癢
作為社交領域的霸主,騰訊的產品矩陣并不單一,從熟人社交到陌生人社交皆有布局。
然而,除了相對成型的QQ與微信之外,騰訊其他的社交產品浮動仍舊明顯,大致可以簡單的盤點一下。
從這個產品矩陣來看,頭部產品QQ、微信相對穩定,幾乎沒有能與之匹敵的市場競品,在行業的地位短期內無人可以撼動,獨占鰲頭;
腰部的職場類社交產品,騰訊基本上與阿里釘釘兩分天下,地位可以保持,但似乎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穩定。
原因之一便在于,職場社交仍是一個偽命題,尚沒有明確的分界,存在潛在、站位不一的競品玩家,如以職場八卦為導向的脈脈,或是從職場招聘轉型發展的BOSS直聘,等等。
尾部的校園類與陌生人社交最具爭議,市場競品層出不窮,也是騰訊一直想進但是成功率并不高的領域,產品迭代頻繁,
近期冷啟動的貓呼因功能的相似便被認為是DOV的繼承者。從9月DOV停止運營,到11月的貓呼上線,騰訊對于陌生人社交的追逐從來就是緊追猛趕,一個接著一個的進行覆蓋與試錯。
而騰訊在兩個方向的不同戰略往往也正是取決于頭部與尾部的平衡失調。
一方面,根據Trustdata數據,在2018年中國移動互聯網全行業App Top 10排名上,微信和QQ包攬第一、第二名,月活躍用戶分別達到10.3億人次和5.84億人次。騰訊的社交地位在QQ與微信的支撐下,基本壟斷絕大部分的社交流量。
另一方面,陌生人社交的需求很難捉摸,弱關系、弱連接的運營成為了市場進一步擴展的難點,如何把握社交中兩性關系的度也是一大關鍵。
進一步可能觸碰到道德與法律的雷區,陌陌、探探此前被多次約談不外乎度量之間的失控;退一步又無法吸引用戶的興趣,熱不起來,嗨不動,達不到陌生人社交的最佳沸點。
所以,如今的陌生人社交市場依舊是戰火紛飛的格局,各大互聯網企業紛紛入局,座次尚未落定。誰也沒有摸索出一條適合中國人的陌交發展之路,騰訊也免不了推出多款產品,從不同的場景與角度切入市場,四處騷癢。
社交是終點,也是起點
以現在騰訊的產品矩陣來看,頭部、腰部與尾部的布局基本上已經形成不同的梯隊,結合當前的發展趨勢,或許也能看到未來的走向。
● 頭部產品生態化——QQ與微信作為騰訊的兩大流量聚合平臺,行業縱深與領域覆蓋都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配合小程序的協同打法,騰訊有意在對兩者進行業務體系的整合,呈現出生態化的大平臺形態。
● 腰部產品工具化——盡管職場社交的必要性未被證實,但職場工具的重要性已然得到肯定。釘釘、企業微信的應用,讓企業管理與交流的成效得以優化,其作為SaaS協同軟件的功能表現得到了行業諸多認可。隨著市場走向利好,To B的騰訊需要企業微信鏈接更多的企業客戶,工具屬性的深化與優化勢在必行。
● 尾部產品社區化——陌生人社交的范疇非常廣泛,但不管是騰訊還是其他的互聯網企業,對于陌交領域的切入都十分垂直。場景上大多以校園場景為主,主打的話題也多集中在兩性戀愛交友之上,類似的垂直打法的目的或許便在于抓住敏感圈層的話題熱度迅速升溫,形成一定范圍的社區規模。
類似的發展路徑,陌生人社交的巨頭陌陌便是一個可以討論的案例。從早期赤裸的兩性交友到如今不斷以直播內容充實平臺,逐漸走向社區化的內容運營,陌陌為中國的陌交發展走出了一條似乎可以借鑒的道路。
而騰訊的陌生人社交產品最終是否會走上相似的道路呢?答案是很大的可能。
簡單來說,社交與內容的關系是循環反復的增長飛輪,既可以作為起點,也能作為終點。
有的以社交方式為起點,來吸引用戶流量,人來建立起內容社區,以此反復,比如陌陌。
有的以內容作為起點,來吸引流量,最終再想辦法通過社交來把人留下來,比如字節跳動。從抖音到多閃,從內容平臺到社交軟件,字節跳動想要踐行的無非便是把流量圈在自家的生態內。
然而,兩種模式的表現在現在都依舊難以論斷高低——
一方面,固然陌陌擁有自己的社區內容,但“兩性交友”一類的敏感標簽始終纏在產品印象之上,短期內無法摘掉;
另一方面,抖音仍然是國內短視頻平臺的兩極之一,但多閃的表現在近期來看卻始終不溫不火,社交運營還需繼續沉淀。
在此,只所以討論陌陌與多閃的兩種不同的模式,是因為騰訊所正在做的陌生人社交很有可能便是前者陌陌的模式。
而對于后者,騰訊已經折戟。屆時短視頻風口興起,騰訊立刻斥巨資扶起微視,希望能建立一個與抖音抗衡的短視頻內容平臺,最終未能如愿,只得以較小的市場份額屈居行業第三。
當時,便有諸多言論,說騰訊只有“社交”基因,沒有做“短視頻”的能力。
此時的騰訊,幾經周折,終于回到了社交的炮臺,炮轟陌生人社交領域,但是,仔細捋下來,其背后或許仍舊是一份不滅的短視頻野望。
縱觀近期騰訊的陌交產品,撥開陌生人社交的迷霧之后,除了回音之外,其他的產品如DOV、貓呼、輕聊、響風都是視頻+社交的形式在運營。
以貓呼為例,在注冊進入App之后,擺在用戶面前的第一道門檻便是需要拍攝一個Live視頻作為名片展示,可見對于短視頻的重視程度是有多重。
對此,騰訊的邏輯也不難理解。
回到短視頻市場,抖音與快手兩分天下,占據絕大部分流量。微視都切不進,騰訊如今只能另辟蹊徑。
有陌陌的實踐在前,騰訊如今的做法便是在特定的場景切入陌生人社交領域,把人聚集起來,進而引導用戶養成短視頻輸出的習慣,最后形成社區以持續產出短視頻內容。
結語
正所謂,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以最老練的方式偷一波字節跳動的家,騰訊做陌生人社交難免不暗藏著一份稱霸短視頻市場的野望。
風口不熄,野望不止,短視頻這個新興市場,騰訊不可能放下。以己之矛攻己之盾,而最終考驗的,也還是騰訊做社交的能力。
*此內容為【螳螂財經】原創,未經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轉載、摘編、復制或建立鏡像。
【完】
螳螂財經(微信ID:TanglangFin):
?泛財經新媒體,《財富生活》等多家雜志特約撰稿人。
?微信十萬+曝文《京東走向“四分五裂”》《“維密秀”被誰殺死了?》創作者;
?重點關注:新金融、新消費(含新零售)、區塊鏈、上市公司等財經金融領域。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