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鏈圈與幣圈的甜咸之爭:到底哪個更會割韭菜?互聯網+
幣圈的發展史,就是一部羅曼蒂克跑路史;而鏈圈的拳拳野心,至少目前還只是一場劍指未來的春夢。
當下主流韭菜中流傳的暴富故事不知道更迭到了幾點零版本,反正我昨晚在路上聽到有人說的版本是這樣的:
一位外國目不識丁的菜市場大媽,看到一個比豆芽還要瘦削的小年輕,可憐兮兮拿著一小半麻袋「比特幣」跟她買一把青菜,大媽看這小年輕長得歪瓜裂棗,太不具備基本的資本主義優越性了,于是瞬間愛心泛濫,就給了年輕人一把青菜,順便死死拽住了那小半麻袋比特幣。幾年過去,年輕人再也沒有出現過,他大媽還是他大媽,當瘋傳比特幣一枚超過一萬美金的時候,菜市場大媽花了老大的力氣,從床底下拎出來一麻袋比特幣,于是瞬間自動邁進了財務自由的道路。
七月的中關村,熱浪舔頭皮上,我跟著一路聽到這種離經叛道的勵志故事,心情就像頭頂的發量,一樣的無精打采,一樣的唏噓不已——這個城市實在有太多通往財富自由的道路,在我這種不愿意翻身的咸魚看來,簡直無趣極了。
遠東比特幣寡頭李笑來先生,就曾經給年輕人定制過一款「財富自由」,——指的是某個人再也不用為了滿足生活必需而出售自己的時間了。
前新東方英語老師、現在幣圈舉足輕重的人物,在前不久,李笑來先生身上再次發生了某種耐人尋味的變化——他憑著一條五十來分鐘的錄音,和發小羅永浩先生一樣,品嘗到了「聲優類網絡KOL」的滋味,同時也將「幣圈」、「鏈圈」攪得一地雞毛。
作為「口活兒」商業的集散地,人才輩出的新東方英語學校,曾在很長時間內給這個國家的年輕人注(guan)射(shu)過與英語無關的「文化疫苗」,講師們在課堂妙趣橫生地普及常識與價值觀,使交著高昂學費來聽課的學生們產生了某種「這個老師說的跟中央電視臺一樣正確」的幻覺。
笑來先生與永浩先生都是口活兒高手,這兩位「情懷雙煞」,從延吉到北京,不但早已邁入了財富自由的情懷高速,甚至還在這條路上開起了收費站……
羅先生告訴年輕人要安心工作,「不要山寨韭菜。」接著曝出自己以前買的100萬幣,目前已經漲到3000多萬。
但是他的發小笑來先生,這臺幣圈資深的韭菜收割機則要坦白的多:
「我天天罵中醫,中醫就是傻逼,但是中醫上市公司股票,我真買了、為什么道理很簡單,我知道傻逼信,傻逼眾多。然后我知道我不買,別人會買,這錢我為什么不賺?」
擁幣自重的笑來先生還對區塊鏈的未來相當看好,他針對前幾天的「問題疫苗」事件表態:「無幣區塊鏈技術有助解決大部分疫苗問題。」
這身段和姿勢,十足的高屋建瓴。
不過幣圈的朋友表示有不同意見:區塊鏈只是比特幣的底層技術,無幣不成鏈哪。對于這一點,深信可以改變世界的鏈圈則表示:比特幣只是區塊鏈技術的第一個應用案例。
鏈圈和幣圈的彼此瞧不上,實屬意識形態的分野,是階級矛盾。
幣圈的財富神話滋生了無數韭菜,而鏈圈的區塊鏈技術又何嘗不是成功催生了無數的韭菜大棚呢?
但凡技術崇拜者,都有一個「技術改變世界」的宏大夢想,鏈圈對于區塊鏈技術改變未來世界深信不疑;他們認為現在的互聯網已經屬于「傳統行業」,區塊鏈這種新興技術,將會改變傳統互聯網的財富分布。
仿佛現在不說自己和區塊鏈沾點兒邊,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那些面呈菜色的年輕人,個個嚷嚷著區塊鏈技術絕壁會改變世界,隨便拎一頭出來都能和你聊一大堆莫名其妙的東西。
你問什么是區塊鏈?他跟你說炒幣鐵定能發財!
「那區塊鏈能不能賺錢?」
「我身邊靠區塊鏈技術月收入過十萬美金的朋友比比皆是,很多人早就實現了財務自由,卻依舊很低調,昨天還有一位98年的小兄弟,全款買下一棟別墅;不說他們都是人生贏家,最起碼都是勤勉的老實人,人人身家過千萬,家家都是別墅豪車。至于我自己么,現在月薪1500塊,單位包三餐。」
假如區塊鏈真的能夠改變世界,作為盈利模式非常傳統、堅挺的情色網站為什么沒有率先應用起來呢?
要知道,整個歐洲的寬帶業務之所以能夠發展、普及——據2003年AC尼爾森市場研究公司在一份調查報告中也指出,「在線音樂分享和色情消費是當時寬帶在歐洲得以普及的兩大最重要因素」。
說到底,幣圈的發展史,就是一部羅曼蒂克跑路史;而鏈圈的拳拳野心,至少目前還只是一場劍指未來的春夢。
如馮內古特所言,「只有當自由意志再次闖入人心,人們才能不再去跑他們自己設置的障礙賽程。」
本文為鏈準準原創文章,作者:阿吃。未經授權請勿轉載。理性解讀區塊鏈,客觀報道新趨勢,想要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同名公眾號鏈準準(zhuncomcn)。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